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方变通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地方立法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地方变通立法符合宪法“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精神,是国家立法权行使的特殊形式。地方变通法在法律位阶上应当被界定为地方性法规,但其在立法权限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对上位国家法律予以有限度的突破。地方变通立法应当恪守原则性法律界限,即不得变通宪法规定,不得突破改革创新实践需要,不得涉及法律绝对保留事项,不得突破必要限度的法制统一原则,不得超越授权的特定地域范围。在变通法与被变通上位法的法律适用上,“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效力优先原则居于第一性,而“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适用优先原则居于第二性,即变通法只有在不与被变通上位法原则性内容相抵触的情况下,才可以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优先适用。在变通法与被变通近位法的法律适用上,被变通近位法即部门规章被优先适用的理由难以证立,应当优先适用地方变通法。  相似文献   

2.
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级人大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和国家宪法、法律、政策、法令和政令不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根据这一规定,地方立法的根据有二:一是根据宪法、法律、政策等国家规范制定地方性法规。我们称这一根据为依法性根据;二是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实际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我们又称它为依地域性的立法根据。依法性与依地域性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依法性和依地域性的契合统一,才能构成省级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根据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只有贯穿于地方法规的始终,才具有法规的实际意义,从而反映出地方性法规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新享有立法权的设区的市行使立法权呈现出制定地方性法规数量有限、地方性法规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地方性法规制定地域较为集中、立法内容基本符合立法权限范围的特征;而本享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行使立法权呈现出有关城乡建设与管理立法最为丰富、出现"旧瓶装新酒"现象、越权立法大量存在的特征。设区的市行使立法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越权立法问题突出、设区的市的立法需求与立法权限失衡以及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难以充分实现。因此,应当通过对《立法法》中列举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后的"等"字做扩张解释,从而扩张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在扩张解释时应当考虑是否具有上位法依据、是否具有实际立法需求、是否严格履行立法程序和是否具备足够立法能力等因素,从而将对立法权限的扩张解释控制在合法、妥当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促进型立法是通过提倡、引导等方式贯彻国家意志的一种新的立法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重心下沉,我国促进型地方立法发展迅速,并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促进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内容而言,促进型地方立法重点关涉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等“五大文明”的促进和发展领域;就数量分布而言,促进型地方立法呈现出法律执行性促进型立法稳中有降、制度实施性促进型立法稳步上升、事务性促进型地方立法渐成主流的发展趋势。就立法技术和质量而言,促进型地方立法不乏优秀范例,但整体上因立法时间相对集中,横向移植、内容相似度偏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相关立法的民主性、地方性、创新性不足。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的民族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合平 《兰州学刊》2004,1(4):162-164
自治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各项自治权力的重要保障 ,也是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基础。必须从立法程序上和法规内容上体现自治民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要求 ,否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会走向虚无化 ,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除了国家重视立法工作以外,由于地方各级人大的努力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特别是行政司法部门的积极工作,地方立法成绩也十分显著;许多与国家法规相配套又突出地方特色的地方法规与规章相继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的改革与开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不能不看到,不仅一些地方的立法工作滞后,而且无论从速度、质量还是法效的覆盖面讲,地方性法规、规章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地方实际情况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85-191
《立法法》修正后,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权限受到很大限制,在制度设计、制度创新、调整领域布局等方面陷入发展困境。要摆脱这些困境,主要有三种路径可供选择:从自律的角度,规范地方政府规章立法权限的行使;从解决当下实际问题的角度,做好地方政府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权限衔接;从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寻求地方政府规章立法权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地方立法科学立项围绕“地方立法”“立项”“科学”三个子概念展开,其属性为立法准备活动,目前立法法尚未对地方立法科学立项进行明确规定,仅散见于全国各地地方性法规或者有关规范性文件中,各地规定差异性较大,亟待统一。从世界范围看,地方立法立项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立法经验。从实践来看,有必要确立党的领导、为民立项、法治统一、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兼顾为地方立法科学立项的主要原则,构建合法性、效益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标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反向标准或“负面清单”,针对不同地方立法类型,明确标准适用规则。在原则和标准的指导下,进一步构建地方立法科学立项的具体程序,形成立项程序上的完整闭环和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9.
从1979年7月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以来,我国多主体、多层次立法体制的建立,已经走过15年的历程。15年来,我省地方立法机关认真履行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的神圣职责,在地方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加快经济立法,是摆在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对我省15年来地方立法情况作一番回顾,很有必要。(-)地方立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的发生与发展是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客观实际需要的反映。根据这一规律,15年来我省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10.
17年来,中国的地方艾滋病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现实的选择是在坚持法制统一、不相抵触和人文关怀、反对歧视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及单行条例,力争在2010年前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初步的地方艾滋病法规体系。同时,为了提高立法质量,还必须辅之以组织措施、经费措施、计划措施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方人大常委会是地方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索研究怎样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国家地方权力机关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民主法制监督,联系人民代表、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精选议题、依法审议、督促落实三个方面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变通权”从自上而下的国家维度而言是一项权力,从自下而上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维度而言则是一种权利。权力(利)配置是“变通权”最为重要的作用。对自治权、平等权、实质正义的追求,对地方性知识或日习惯法的吸纳,对法律多元主义、法律宽容精神的张扬是其法理学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尊重法律文化多样性、“规范多元”,“全球性思维、地方性关注”思维的养成,对“立法之美”的追求及对权力(利)疆域范围的划定是其可能的因应路径。  相似文献   

13.
立法助理制度是一项协助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工作的一项立法制度,通过国外的立法实践看,它作为一种体现现代法治国家在民主基础之上追求公正的新立法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地方立法中,“要提高立法的质量”,就必须尽快建立此制度,使立法助理能够为人大代表和地方立法机关充分行使立法权提供服务,以保证地方立法既能克服非立法机关起草法案中的本位主义倾向,解决法案起草中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也能为法学家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舞台,使新时期立法观念在地方立法中得到体现。同时,为了保证立法助理作用的充分发挥,还应根据地方立法的实际,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立法助理人员的职责、配备管理方式、待遇等等。  相似文献   

14.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外一些国家在对其欠发达地区实施开发援助的过程中 ,均高度重视运用立法手段以保障开发的顺利施行 ,这一经验及做法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西部大开发应立法先行 ,并逐步建立起适合西部地区实情的由国家性立法、地方性法规、专门性法规构筑的立法保障体系 ,从而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依法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方立法如何突出地方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特色是衡量地方立法质量和价值的主要标志。在与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如何从本行政区的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工作中一个值得研究、务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结合地方实际,使立法规划体现地方特色地方立法工作规划是地方立法机关对其在一段时间内立法工作的设想和安排,比如制定本省、市、自治区十年立法规划、五年立法规划或年度立法计划等。其意义在于使相关机关和立法者明确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立法工作目标,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方立法程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程序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地方立法工作的效率和地方性法规的质量。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立法体制,改进立法程序,加快立法步伐,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联合立法"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要求各地方相互配合与协调,拆除区域内各区划间基于传统行政因素所产生的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本着经济、效率、互惠、共赢的目标和要求,建立一体化的经济发展空间环境."联合立法"作为规范区域经济的新的立法形式,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规则指引和法律支持."联合立法"应为刚性法,其效力应当高于其他地方性法规,作为一种新的地方性法规渊源,需要改革中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从中国的立法实践和发展脉络来看,这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以后 ,地方立法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少从事地方立法工作的同志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思考。笔者以为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要进一步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主要是应尽快适应我国加入WTO的要求 ,进一步端正地方立法指导思想 ,不断改善地方立法工作。一、维护“统一性”我国加入WTO以后 ,WTO协定在中国虽然不具有国内法地位 ,不能直接适用 ,但必须根据WTO协定和我国政府在WTO协定和加入议定书中的承诺 ,对我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作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地方性法规也要随之作相应修改 ,有的甚至予以废止 ,…  相似文献   

19.
<正> 制定地方性法规是一种在全国统一法制基础之上的地方性的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由地方性的特点决定,我国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活动除了必须遵循我国立法的一般原则外,还要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则。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和国家宪法、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法规是特定地方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从属性和自主性双重属性的规范性文件。本文就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应进一步细化权限,注重立法准备阶段的程序民主化和制度化,完善地方性法规的批准、备案、审查和撤销等监督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