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博客传播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  张鸣镝 《南方论刊》2008,(11):61-61,57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博客这种新传播形式的繁荣,其内容从最初的个人感悟扩展至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体现出博客作者公民意识的觉醒,他们通过博客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播权利和义务,并对公共权力机关的政策行为做出评判,一定意义上体现出博客建构公共领域的潜能。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博客传播建构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并探索这一过程的困境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政治宽松化、文化多元化、信息数字化的时代,孕育了脱离权力控制的人际交往空间和展开公开讨论的人际交往模式--博客社区.在大众传媒受权力机关把持、与利益集团合谋成为公共领域的颠覆力量之时,博客社区被视为建构公共领域的理想场所.但是,从公共领域的三个要素--主体、媒介、共识来考虑,会发现博客社区中公共领域的现实建构缺乏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蕉 《学术界》2007,(3):251-257
19世纪的传媒时代,为欧洲构建公共领域提供了沃土;但21世纪的传媒时代,传统媒体却正在将公共领域逐步侵蚀。当近年来资本主义的国家权利日益膨胀,自由程度日益下降的时候,人们更加急切地呼唤着公共领域的振兴和收复。新媒体博客(Blog)是否有可能担当重任?则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笔者借助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形成公共领域的三大条件”为衡量尺度,对传统的大众媒体和新媒体博客,分别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通过在两者间的对比,旨在逐步发掘博客对构建公共领域的正面价值,进而肯定博客“收复公共失地”的内在潜力。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的问题是在领域分离的条件下出现的.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中,主要是以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来定义公共领域的功能.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存在于公共领域之中,面向私人领域提供公共服务.在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进程中,领域分离的进程开始出现了逆转,即出现了领域融合的趋势,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从而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为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面被打破,随着公共性的扩散而出现了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局面.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是建基于伦理精神的基础上的,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合作者也必然会获得道德主体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吴献举 《兰州学刊》2009,(6):173-175
博客是虚拟世界的主体存在,是一种自媒体。由于博客传播具有个人性、自主性、平等性等传播特征,其在给人们带来传播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使博客传播陷入道德困境。博客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把关人缺位等。为使博客传播摆脱这种道德困境,应从培养具有自律意识的博客传播主体等多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6.
近15年,当代中国文学从中心走向边缘.文学边缘化的问题不在于失去"公众性",而是失去"公共性".20世纪80年代,曾经存在文学公共领域.文学工作者不仅关注公共问题,并且以文学形式把这些思考表达出来.但是近15年,文学逐渐与公共生活无关.文学公共领域的消失不能归咎于文学市场,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行政体制,主要原因在于文学工作者无法摆脱道德永动机和纯文学的二元框架.道德永动机的原则,从深层来说是注重"信念伦理",忽略"责任伦理";从浅层来说就是以道德评判代替文学评判,它严重阻碍了文学公共领域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李好 《船山学刊》2006,(3):174-177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化是现代伦理秩序建立的前提,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道德和谐是现代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在私人领域做到合理利己、在公共领域无私利他;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发生伦理冲突的时候,则要求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并建立相应的互动性的责任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博客虽然令blogger有了信息发布权,但是信息发布权不等于话语权。话语权应该放到传播过程中来考虑,意见和观点的传播必须要有受众才有存在的意义。在博客中,点击率就意味着受众。通过分析新浪博客中点击率的现状,我们发现精英与草根在话语权上是严重失衡的。要改变这种失衡很难,因为草根要求发出更多声音与现实社会结构的顽固性(精英偏向)是一对固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新闻公共领域是指以新闻媒体为主要栽体,进行传递信息、整合意见,形成和传播公共舆论,以增强各种社会行为主体之间沟通、交流,达成谅解,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的公共领域.新闻公共领域集中彰显了现代公共领域的监督和批判功能,并在传播思想文化,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执政党重要的执政资源之一.科学、有效地引导、整合和运用新闻公共领域是现代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培育、发展和完善现代新闻公共领域,充分发挥新闻公共领域的“喉舌”作用,通过它来传播党声、体现民意,加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舆论监督,建立执政党与新闻公共领域构建的有效互动机制,这对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莉 《兰州学刊》2010,(10):206-208
"话语权"即是自我表达的权利。它的形式包括言语、文字、行为等。网络语言充满了个性化自我表达方式,它的特殊性极大地突破了常规的修辞方式;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平等开放使得话语权更多地向普通大众倾斜,网民可以借助论坛、博客、视频等平台自由表达观点,实现了从未有过的广阔的话语权利。文章试从网络语言和公共话语空间这两个方面阐释在网络这个信息传播环境下话语权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审美经验与公共领域的审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领域的审美交往是自由和谐、理性批判与情感表达有机相融的理想状态.审美化的介入与渗透成为当前公共领域的重要背景,“审美经验”在其中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审美经验的社会共通性成为联系公众的心理纽带;审美经验的社会交往性有助于舆论共识的形成;审美经验更像一层富有弹性的保护膜成为公共领域批判性的缓冲剂.审美经验成为超越现代社会分化局限的伦理资源,以及社会利用和争夺的潜在公共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曾水英 《兰州学刊》2008,(3):155-157
作为自由平等公民提出公共问题、澄清公共议案、展示公共理由、进行公共监督、达成公共共识并形成公共舆论的空间,公共领域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主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作为民主社会公共领域构建的主导性力量,大众传媒具有公共责任对政府施政行为提出公共质疑,进行公共监督,有义务使政府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得到公共运用。大众传媒对政府公共权力的批判性,来源于它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大众传媒的独立性,不仅仅来源于其经济运行的自主性和自治性,而且也来源于大众传媒从业人员职业伦理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3.
公民新闻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公民新闻的发展使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再次发生转型,使现代公共领域的建构成为可能。公民新闻传播具备建构公共领域的所有要素。是当前公共领域建构的理想形式。随着更加自由民主的法制社会的建立及公民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有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来,公共领域将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近世文学公共领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剑鸣 《学术研究》2004,24(12):136-139
文学公共领域的充分发展是健全政治公共领域的前提, 解读中国近世政治演进的过程要从解读这一时期文学公共领域的发展状况入手。自明中叶以后, 中国近世的社会批判思潮和倡导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并通过明代的文社、清代的茶馆及书场、晚清的报刊等载体向社会民间传播, 这说明中国近世具备了萌生文学公共领域的条件。但文化专制主义横行的生存环境也使中国近世文学公共领域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批判性不足, 二是地域色彩浓厚, 三是独立性不强, 四是向政治公共领域转型不深入。  相似文献   

15.
博客圈:成人继续教育的网络新平台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博客圈是以博客为基本单位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交流平台,是由一群有写作热情、共同兴趣和交流意愿的网民组成的同质性群体和社会关系圈。博客圈的主要功能在于聚合博友、交流情感、分享信息和合作行动。作为理想的话语环境,博客圈很好地做到了公共性与私密性、情感性与中立性、能动性与结构性的平衡,可以极大地避免博客单体写作和分散传播的无组织化缺陷,有利于网络社会的秩序整合与越轨控制。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使博客圈成为成人继续教育的信息交流、教学研究和信息分享的公共平台。可以说,博客圈在成人继续教育中的使用尚未真正开始,其广泛的应用推广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伦理、技术和法律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公共道德问题正在成为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分析,针对诸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行为情境的弱化等问题,应采取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等措施,构建转型时期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的本体论出发 ,探讨人的道德生活之起源与多种历史形态。人在公共领域中的人伦生活 ,是公共领域的一个方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人伦生活渐次演变为社会的伦理生活和国家的道德生活。在当代 ,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的一体化趋势 ,其结果是使现代国家与社会趋于更高级的整合 ,一种新的群体组织形态———道德社会———的诞生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实的体制下,大众传媒对公共领域的建构只能是在某些关系到全社会利益的特殊领域逐步拓展的过程。环境问题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特征的问题,环保NGO与大众传媒在环境传播过程中,使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中典型的公共议题,提高我国公众环保意识,带动了公众的广泛参与、自由交流与民主监督,对政府决策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的检验,环境公共领域也因此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9.
徐婷  王健 《理论界》2009,(6):37-39
公共领域作为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国家之间的公共交往场所,为公众自由发表言论、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民主化的平台.有效发挥公共领域的民主政治功能,关键是要抛弃自我中心的意识哲学范式,重新建立交往理性.19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模式已经逐渐瓦解,而20世纪后期出现的网络空间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公共领域,是公共领域的又一次转型.在网络公共领域中构建主体性,使网络交往行为更加合理化,是现代社会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下的公共领域呈现出开放性、公共性、互动性、半匿名性等特征,并深入影响着传媒和司法的关系.结合中国当下的发展实际,针对公共领域的相关实践和研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为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现实环境;二是推进网络公共领域交叉学科的研究;三是加快新闻传播的立法工作,以法律、法规来保障和规范民众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