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志全 《河北学刊》2003,23(4):48-50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杜法义 《理论界》2005,(5):30-31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攻坚性问题,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进程。“农村贫困严重、农民地位低下、农业潜藏危机”是“三农”问题的基本特征。“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农业政策制定中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农村传统小农经济的现实;只有正视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现实,遵循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制度与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消除“歧视农民、掠夺农业、侵占农村”的现象,中国短期和长期农村政策必须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来进行,才能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入手,着重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政策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新的政策建议:牢固树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实现我国农村的战略转型;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道路;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等。  相似文献   

5.
曹一萍 《理论界》2005,(5):29-30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张奎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拥有占世界四分之一多的人口,12亿人中有9亿是农民。从中国国情出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基本的问题。从当前来看,中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结构转换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成贵 《河北学刊》2003,23(4):47-48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决定了其农业、农村和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和阐释“三农”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规模不经济(包括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探讨了克服规模不经济的思路,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与二元结构政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牛若峰 《河北学刊》2003,23(4):43-45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英 《河北学刊》2003,23(4):45-47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赵越 《理论界》2005,(5):37-37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乡镇政权的建设和运行能否适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对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进行认真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世纪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始终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20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世纪,也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走向繁荣、农民进入富裕和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因此,“三农”问题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在世纪里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21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社会贫富悬殊与城乡严重对立的问题,是农民税费负担沉重与干群矛盾对立的问题,是基层政权财政困难与社会治理失控的问题,是农村人才“空洞化”与村民自治无效化的问题,因此“三农”问题是当下以及今后中国的一个长久的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农民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负担、农业投资、农民素质等方面对“三农”问题的现状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对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而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但“三农”问题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积极性上。主要从制度的视角剖析了“三农”问题解决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性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红 《理论界》2005,(5):32-3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农业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产业化、科学化的新趋势,而其中核心内容是科学化,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是农业增长的第一要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狠抓科教兴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国家上下、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连续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各级各种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和播放关于“三农”问题的文章与节目不计其数。说“三农”问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被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如何寻找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制度结构优化性使其产生集束效应而不是相互制约,以及制度变迁的前瞻性,对解决“三农”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国统区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业日渐衰退,农村经济日趋萎缩。国民党统治集团拒绝改善民众生活,统制政策摧残了生产,农业政策的实施结果不尽如人意以及吏治腐败是上述“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严重的“三农”问题,加深了国统区的危机,成为国民党败亡大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