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地方,高校的"产品"是学生,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高校才能健康持久发展,社会的需求是高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以社会对会计学专业的需求为视角,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就业、考研、出国、创业为方向,将社会需求多元化与会计学专业教学柔性培养模式相结合,进而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契合度欠缺,我国大学广受诟病。鉴于此,许多大学已经开始了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教育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可以帮助大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但社会需求的潜在盲目性、实效至上性、频繁波动性和显现滞后性也常常让大学陷入盲目性、功利性、滞后性和被动性。因此,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应通过坚守自身逻辑并保持社会敏感性、厘清社会本质需求、鼓励差异化培养战略、协调共性与个性培养以及对特殊专业进行政策性扶持来维系一种适度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矛盾,有必要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了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找出了制约重庆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改革培养方案,率先尝试"6.5+1.5"的培养新模式.经过多年实践,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重点,探讨了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现实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以期为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但高、精、尖的高端人才还相当缺乏,我们所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面对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究竟如何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英语专业人才,成为被广为重视并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在此提出并探讨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6.
面对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市场,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文秘人才,解决文秘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文秘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社会对文秘写作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探讨文秘写作内在机理,探索新形势下文秘写作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现状与高校培养信息化人才的现状分析入手,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为推进中国社会信息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职业学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企业的优势,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善自己的办学条件,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切实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服务企业、社会。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大众传媒业迅猛发展,作为培养大众传媒人才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文章从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定位依据与特色研究出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及学生个人需求的多样化,着重提出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强能力、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以便及时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广播电视行业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幼师培养质量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现行幼师素质偏低与社会对幼师的高期盼形成明显差距,这为幼师培养质量的提高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在此以幼儿师范学校为范例,以教学模式的重构为突破口,以适应并服务于社会需求为着眼点,致力于探讨当前培养高素质幼师的教学模式之重构性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课程与教学论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与教学论既不能被看成某种课程与教学的描述,也不能被看成对现实课程与教学及其历史发展的某种思辨。课程与教学论的科学价值取决于两点:承认科学的假说性和确认课程与教学现实的问题性。学习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意味着发展对课程与教学现实提出问题的能力。课程与教学论要有活力,就必须干预课程与教学问题,从课程与教学变革、发展和进步的明确观点来规定课程与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如果要肩负起学术建设和课程与教学改造的社会职责,发挥课程与教学论的应有功能,就必须将课程与教学论真正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遵循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基本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性与人文性课程价值观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可以说这种矛盾和冲突较之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的矛盾和冲突更尖锐.具体表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冲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冲突、科学方法和态度与人文方法和态度的冲突.缓和冲突和矛盾的出路在于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整合课程价值观的建构.具体表现在知识、价值、主体性和现实生活等层面.  相似文献   

13.
课程文化自觉命题的提出,是课程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今课程研究之必然。坚持课程文化自觉,对和谐课程文化建设和科学课程发展观的建立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要真正走向课程文化自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批判的关系,走基于本土化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合理排课模型的基础上,运用AHP法确定与课程相关因素的权重,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待排课程的顺序,以实现课程排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打造特色地方高校,亳州学院利用丰富的亳州地方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亳文化校本课程从无到有;校本课程走进课堂,内容得到拓展;课程开发与科研结合,增加了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地方本科学校特色,强化了课程推广和应用。但在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增强开发的计划性,形成课程系列开发;打破专业限制,形成专业开发团队;丰富开发的成果形式,改善课程教学方式;注重对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整合课程资源,争取多方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利津游戏”的科学启蒙教育涉及动物学、植物学的认识,亦包含化学材料和物理学原理的认知,体现了园本课程“回归儿童、回归幼教”的本义,呈现了“游戏课程化”和“课程游戏化”的效果,展现了“科学启蒙”和“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科学启蒙游戏设计与施教,应防止教和育的严重分离,注重功能和评价的整合,注重设计和指导的技巧,强调氛围和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7.
课程价值取向对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价值取向对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运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个人本位三种不同课程价值取向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就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理念,拓展课程资源,增设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设计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台湾高校对课程管理与改善机制的建设非常重视,具有课程决策机制较为健全、课程规划审定严谨、课程地图有效利用、 课程实施灵活开放、课程评价动态多维等特点,研究其理念精华及有效做法,将为转型中的大陆高校课程管理改革在树立正确 课程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课程决策规则、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模式、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改革课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带来诸多启 示。  相似文献   

19.
把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好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新的体育需求人才的根本动力,对巩固教育改革的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特点展开研究,提出设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块,全面构建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课程论的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的。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文章从现代课程论的"大课程观"的视野出发,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诠释,分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活动、环境、制度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