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眼下骄阳似火,"绿色、低碳、环保"又成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期《温州人》把目光投向了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垃圾分类。说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它的好处,不少市民都能说出个大概来,比如"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等等。但要说到现实情况,大家又都要皱眉头:垃圾处理站前垃圾车排长龙,各色垃圾袋不仅污水滴流、臭气冲鼻,而且里面装的可谓"应有尽有"——这一幕又在刺眼地拷问你我:垃圾分类,都做到了吗?!  相似文献   

2.
《新少年》2013,(10):8-9
亲爱的多多熊:每当我看到满地垃圾时,心里就很难受。我非常想保护环境,可有时候自己也忍不住扔一些垃圾。聪明的多多熊,快帮我想个办法吧!营口毛天程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么纠结,我们只能住在垃圾场里了!"做"永远比"空想"更重要,想得再多,什么也不做还是等于一无所获。如果你真想保护环境,不妨这样:当你特别想扔垃圾时,就把忍不住要扔的垃圾"扔"到随身所带的口袋里,最后再"扔"到垃圾箱里好了。同样是"扔",  相似文献   

3.
周虹 《华人时刊》2008,(3):78-79
"公司文化"已不再是什么新概念,但要做到适应公司文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知识与能力作为基本条件,在国内国外都离不开这基本条件,否则,也就没办法适应"公司文化"。在加拿大,我先后干过三份工作,真正地感受到了每个公司都具有特定的"公司文化":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你总得适应这里的特定的"公司文化"……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8,(Z1)
从小到大,爸从来没问过我:"这有什么用?""这有什么用?"几乎是很多爸妈,最爱问的一个问题。很多爸妈都好像上好发条的娃娃,你只要拍他的后脑一下,他就理直气壮地问:"这有什么用?""我会弹巴哈了。""这有什么用?""我在想太阳为什么会燃烧。""这有什么用?""我会辨认熊的脚印了。""这有什么用?"这是我很不习惯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元尚 《北京纪事》2009,(4):90-93
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淘换藏品,放下屠刀就立地成傻了。这么着跟你说吧,卖藏品的人都是"逢人便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真。"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人摆什么阵,关键就在于识人。你不砍价,就是冤大头。卖主都有一套开价策略,懂不懂行,有钱没钱,会不会砍价,打你一脚踏进门的时候,人家就把你掂量个差不离了。"您看刚才进来的那位,买好几年东西了,永远是一副不懂装懂的样子,你真给他开一高价,他还真敢不回价就买,好像阔佬似的。可你要真开一个合适的价位给他,他倒是认认真真地给你从脚后跟上来一刀。这种人,你能不宰他?"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我认识一老板,走哪儿都挨宰,东西几乎没有假的,就是那价钱忒离谱,但这人就是改不了挨宰的毛病。淘换藏品不砍价是不是乐子,我不知道,但砍价绝对是淘换藏品过程中最大的乐趣之一。砍价不仅是一种经验、技巧、艺术,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心理较量。它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只要拦腰砍一下,或是从脚脖子上来一刀,就成了。如果真是这样,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这砍价的招数可多了去了,下面就介绍几个基础入门的刀法。  相似文献   

6.
被迫当国王     
某天,我对小女开玩笑:"公主殿下,该上幼儿园了。微臣已经备好鞍马,请。"小女呵斥:"不准这样说话,像我手下似的。你都不做国王,那我还做什么公主嘛。"我只得诉苦:"国王又不是想当就当得上的,你这不是为难你爹吗?"  相似文献   

7.
罗慈海 《老友》2015,(2):41
老伴今年70多岁。她遇事总是喜欢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这是她的"短"。我菜买多了点,她说,这么多菜吃到什么时候,这不是浪费吗?菜上有几片黄叶,她说,你就是爱贪便宜。孙子身上衣服弄脏了点,她责怪儿子不关心孙子。我上午在家看看书报或者写点什么,她就说,你怎么就不知道关心自己的身体,你看别的老人都出去活动了……起初,我对她的唠叨的确很不适应,听到她唠叨,脑袋都大。因为她的唠叨还经常在子女间造成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正处在短缺的环境中,你才会懂得珍惜。痛苦始终是痛苦,舒适始终是舒适。但是舒适得太久了,舒适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短缺"构成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说,你到喜马拉雅山去,那里什么都是短缺的,连氧气都短缺。我们住帐篷,甚至要男女挤在一个帐篷当中,完全不讲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人在短缺的环境下,首先是讲求生存。在短缺环境下的救援工作也是不  相似文献   

9.
闻之 《社区》2012,(24):33
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记者问他:"你幸福吗?"莫言回答得很干脆:"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吗?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其实,这就是莫言的幸福观。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因为,幸福是一种人的心理欲  相似文献   

10.
倒脏土     
在老北京话里没有垃圾这个词儿。垃圾叫什么?脏土!您听着是不是觉得纳闷儿?其实40岁以上的北京人,大概都知道脏土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老北京人把垃圾叫脏土呢?因为那会儿的垃圾可没有现在这么多内容。当时的垃圾以煤渣和炉灰为主,煤渣和煤灰不就是“脏土”嘛。  相似文献   

11.
天缘 《可乐》2008,(4):62-62
现在,男人都学乖了,求爱的情话像水缸里金鱼的泡儿,不小心就冒出来。有个最经典的。男:"我可以向你问路吗?"女:"去哪里?"男:"去你心里。"这时的女人是什么表情?我没有试过,但是完全可以想象,绝对不会指着他的鼻子恼羞成怒。男人最精彩的求爱语并不是"我爱你"。虽然女人对这句话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穿了一件新T恤。一个中国朋友问我:"你的衣服是新的吗?"我说是。她说:"我不喜欢,不好看。"西方人一般不这么直率地问。如果有人问我,而那个东西我不喜欢,我会寻找一个适当的角度来回答。我也许会说:"要是我的话,就不买,但其实对你来说不错。"我在诚实的同时,还要小心,避免伤害对方。我和一些朋友都注意到,中国人有时并不坦率,有时却直来直去。这让我们西方人感到糊涂。什么时候可以直来直去,什么时候又得拐弯抹角?好像中国人直  相似文献   

13.
九儿 《北京纪事》2015,(5):13-15
不是你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什么都在更新换代中,就连月光族也升级为2.0版本的月欠族了.什么,你不知道何为月欠族?顾名思义,是指一月的收入尚不够一月的开支的族群,该群体成员一般多为85后、90后.根据月欠族的"患病程度",分为三种等级:第一种叫"一败天地",收支赤字不大,自己能够承担;第二种叫"二败高堂",即"败"完了自己又开始啃老的人;第三种是最严重的了,叫"夫妻对败",即夫妻俩人都陷入了"月初还钱,月底透支"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落灵夕 《可乐》2008,(12):16-16
男人提出离婚后,不再回家。女人打电话给男人:"我手上有一些你以前送给我的礼物。我会把东西分十次还给你,你必须亲自来拿。之后,我同意离婚。"第一天,在良木缘咖啡厅,她拿了一串水晶手链和一个玉观音。这是他俩第一次过情人节时他送的。当时,他郑重地把玉观音给她戴上,说:"我什么都不需要,就希望你平平安安。"她被  相似文献   

15.
现代艺术展     
如果您不相信我,可以自己去问问别佳。这家伙有一次竟然把那些该运到垃圾场去的垃圾运到展览会上参展去了。当时,一家废弃的工厂里要举办一场现代艺术展,展出的都是些破椅子、旧设备什么的。这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说,男人理发三天傻。是指刚刚理完发的我辈同胞,在头发长出新茬之前总有一个黑白分明的阶段。在这"三天傻"中,甭管你是多大年龄,什么身份,也甭管你理的是什么造型:分头、板寸还是背头,都会给人一种愣头愣脑的  相似文献   

17.
爸,妈呢?     
<正>"爸,妈呢?"一听到是爸爸的声音,我就对着电话嚷着。"你妈啊,她在塘堰呢!你等着,我去喊。"电话那头,传来爸爸跑出去时细碎的脚步声。"你就这样和你爸打电话,你爸不怪你?"站在我旁边的朋友老李突然来了一句。我一愣,"是啊,有什么不对吗?"我和父亲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平时很少交流,在电话里就更没有话说了。有什么事情,我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接。父亲就是接了电话,也只是"嗯、嗯"两声就把电话递给母亲。自然而  相似文献   

18.
搬家搬垃圾     
《可乐》2006,(2)
很多人在搬家的时候,才发觉原来自己家里的垃圾是这么多。而这些垃圾之所以在平时不被发觉或清理掉,是因为它们大多是那种说它是垃圾也不是真正的垃圾、想留着又没多大用处,想扔掉又觉得可惜的东西。虽然说当你狠下心将它们清理掉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但是你却会在心里问自己:当初我怎么会想要去买或接收这样一种既不好看也不管用的东西呢?每个人对自己制造垃圾不断后悔,又不断地重蹈覆辙。这类后悔几乎占我们一生中后悔次数的三分之一。我就不相信有任何人在搬家的时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丢弃。包括对旧屋子的所谓"感情"。不过,如果你以为我说的这种垃圾只是一些纪念品、卡片、装饰物、摆设品、奖牌之类的,那你就错了。它们还包括一些你自己当初认为有实质内容的,可以派上用场的东西。譬如听人家说值得收藏,买来后只听一两个星期就搁置在一旁的音碟;譬如所谓经典好书,买来后偶尔捧在手里沉甸甸的,随便翻翻也感觉到某种气息,  相似文献   

19.
蒋蔚祖作为一个普通人存在时,他的疯狂与死亡有着浓厚的悲剧意味。路翎以一个灵魂拷问者的姿态,通过这一人物,拷问生存的"罪恶"与"洁白"。  相似文献   

20.
卓然 《老友》2008,(4):55-55
人们最不愿意再见到什么?除了无奈分手的情人外,可能就是垃圾了,而且是自己制造的垃圾。可别以为我们把它扔进垃圾箱——便至此永别了。这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垃圾从家里被清出来后并未走到生命的尽头。假如将垃圾当作有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