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家庭关系     
论家庭关系陆桂生一、问题的提出家庭是人们奋斗的避风港,是生活的根。国是由许许多多的家构成,无家即无国,无国便无家。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函。在此所说的家是以夫妻二人为基础的生活组织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的繁荣,家庭的外延不断...  相似文献   

2.
47年来燃烧自己的青春,照亮他人的暮年;献出了自己的小家,为了老人们的大家。请看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国产喜剧是重要的电影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对之进行研究:一是主要从传统的坚守、现代的冲击、从家而国的想象三个方面来讨论包括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主要由此种家庭观念延伸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涉及共同体构造的观念(如友情、乡谊、国家感情等),此类家国元素已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喜剧生产最活跃也是最核心的故事内容。二是当前国产喜剧对家国元素的运用普遍存在同质化的倾向,喜剧人像是借此掩饰自我内心的欲望动机。“初恋潘多拉化”及“父辈与子辈的双向羁绊”是这种掩饰常见的两种症候。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一旦鲁国人在列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出钱把这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凭"收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条法律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  相似文献   

5.
从"国"之大处着眼,从"家"之小处入手,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逻辑理路。优秀传统家训蕴含着涵养家国情怀的价值源泉,它倡导"睦亲和家"的家庭理念,并推崇"公忠报国"的价值情怀。在推进传统家训的现代转换中加强家国情怀培育,要有鉴别地对待传统家训,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要着力衔接当代家风建设,将其融入于日常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创新表达方式,在生活化中融通家国情怀教育。  相似文献   

6.
沿循儒家将家庭政治化、经济化的传统思路,荀子更倾向于探讨家庭的社会性,他将家庭视为士民的居所与利益共同体。与孔孟以"仁"言家不同,荀子主张以"礼"治家,家庭成员间恪守森严的等级秩序、各尽其责;以"利"成家,强调家庭成员关系利害实质的工具理性;以"国"胜家,彰显了国之于家的价值超越,凸现了在传统宗法体制日趋崩解的历史条件下重塑家庭伦序、保障生命安存的现实迫切诉求。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蕴含着由家延伸到国的递进圆融关系,其形成既是对优秀传统家国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对中华儿女奋斗历程的省察与总结,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研判与回应。其内涵要义主要包括以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为基本要求、以爱家与爱国相统一为核心内容、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共建为践履路径三个维度。从个体、社会、国家、世界来看,这一论述在于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道德准线、培植清正淳朴家风民风的价值导向、筑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根基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3,(3)
一个奇特的家庭,一段传奇的岁月,20多年的至爱深情,演绎出这个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在湖南省沅江市,有个奇特的诗人家庭:一妻二"夫"同在一个屋檐下,共奏爱的乐章,已经和谐相处了22个春秋。日前,笔者专程来到沅江,采访了这个处处充满着传奇色彩的特殊家庭。  相似文献   

9.
"家"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显示,其本义似应为"住所"。从历史上来看,古代的"家""家庭"是人类两性生活所组成的最基本的或者最小的社会组织。大体上来看,人类开始是群居杂处,大致在原始母系社会开始形成对偶制家庭,到了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以后的原始氏族社会瓦解的父权制时代,人类开始有了总体上的一夫一妻的家庭。家庭通过一定的婚姻形式而比较固定下来,成为社会的最小细胞。从人类学上来看,"家""家庭"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以致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以后的产物,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的"家"和"国"的关系,显示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性:中华民族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家、家族等血缘关系为维系,形成了以宗法制度为主要表征的家国体制,从而不同于西方民族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为维系而形成的法律和国家制度。中国的学术流派之所以被称为"儒家"和"道家",似乎与中华民族的这种家族观念强盛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中国文艺史上,家庭的亲情、家族的血缘之情、家乡的养育之情,是尤为重要的题材。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文艺才铸就了抒情表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刁良梓 《南都学坛》2008,28(3):45-47
小说用文字来讲故事,而电影则用影像来讲故事。用文字来讲故事,小说《色·戒》无疑是完美的,但它里面也有不可言传的东西,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电影语言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基于此,李安执导的同名电影在小说的基本故事构架上增添了"家里偷情"、"天涯歌女"、"王佳芝家庭状况"和"结尾处理"四个情节,在张爱玲闪闪烁烁、欲言又止的地方大刀阔斧、急流勇进、艰难走出,用自然的、耀眼的、不带任何噱头的裸奔影像娓娓讲述,把文字无法展现的故事推至经典。  相似文献   

11.
家国观念与中国人的总体性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家国情怀不仅从道德价值层面强调亲情、家庭的重要性,而且将其视作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实现文化革新的重要突破口。文化革新最直接的体现是观念革新,家国观念从封建社会的强调国家的权威性,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说明中国的家国观念有其本身顽强的生命力和所属的发展环境,是一个不断蜕变和形塑的过程。面对新的环境,家国观念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需要家庭和国家之间相对社会地位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集体-家庭"分析思路下,围绕"一工一农"家庭成员自我观念的变化阐述家国精神内向而务实的特征和发展脉络,以"一工一农"家庭的生活和发展轨迹再现时代变迁过程中社会制度与家庭结构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从家庭劳动到社会主义建设,"一工一农"家庭的形成过程展现了"大我"与"小我"间的冲突与和协.作为深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熏陶的社会代,"一工一农"家庭以劳动者多元化身份把家庭的艰难经历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体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以及对集体的认同和归属,见证时代发展贡献者家国精神的接续.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丹阳市农妇王六娣有一个清贫的家,可自从10年前她收养第一个弃婴起,到如今,已先后有近百位残疾弃婴在她家里生活过。 1984年深秋的一天,丹阳市云阳镇城北八组,王六娣相依为命的丈夫去世了。这无疑给王六娣这个农村妇女以巨大的打击:两间小破房里有了丈夫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啊,如今只有她一个人守着这残缺的小家了。独居的日子,她常常泪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把家庭作为一个微观领域施以政治哲学方面的考察时,会发现,家庭内部诸成员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政治领域的权力关系。传统中国社会由于其"家国天下"的宗法体系,更是为家庭生活披上了一层政治权力的色彩。而消费生活作为家庭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权力的特性。在当代中国,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消费权力的形式、内容、分配状况等均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学界也已对其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故作者旨在从消费主体的倾斜、消费客体的多样化、消费时间的占有状况三个维度来审视和比较中国传统与现代家庭中的消费现象,从而试析中国家庭消费权力的现代嬗变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石童 《百姓生活》2008,(6):20-20
在孩子眼里,做个什么样的爸爸?是个能赚钱的爸爸,还是个有权势的爸爸?下面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一个小男孩生长在美国上个世纪4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他的家曾是个富足快乐的中产阶级家庭,现在却贫困得连买餐桌上的面包都成了问题。爸爸虽是个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把家庭作为一个微观领域施以政治哲学方面的考察时,会发现,家庭内部诸成员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政治领域的权力关系.传统中国社会由于其"家国天下"的宗法体系,更是为家庭生活披上了一层政治权力的色彩.而消费生活作为家庭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权力的特性.在当代中国,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消费权力的形式、内容、分配状况等均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学界也已对其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故作者旨在从消费主体的倾斜、消费客体的多样化、消费时间的占有状况三个维度来审视和比较中国传统与现代家庭中的消费现象.从而试析中国家庭消费权力的现代嬗变问题.  相似文献   

17.
晓齐 《社区》2001,(3):73-73
波兰全国约有8000-9500多个菜园,总面积在5.5万公顷以上,每个果园被分隔成许多小园圃,供人们使用。目前,波兰约有100万个家庭拥有这种小园圃,每5个城市家庭家1家长期拥有小园圃。另外,没有固定园圃的家庭可以临时租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治国理家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融家庭、国家、人民为一体的丰富的家国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受良好家风家教熏陶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家庭和国家发展现实诉求的积极回应。总体上看,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包括了从家出发、国家为重、民生为先等主要内容,蕴含了深刻的家庭建设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习、研究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可为当今的家庭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的提出和广泛使用,凸显了中华民族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家庭”性特征。这一特性是在“以家构族”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即按照家庭共同体的组织逻辑来推动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从长时段角度来看,历史上家国一体文化在形塑王朝体制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国家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随着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传统“家国观”始渐转换为以“家族”的社群形态来建构“国族”。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家庭”框架逐渐成为了中国族际整合和国族建设的独特模式。透过上述历史脉络发现,“家庭”隐喻实际上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家国”属性:“家”是外在的社群形式类比,“国”是内在的国族共同体本质。  相似文献   

20.
宗法思想是朱熹<家礼>与田愚<艮斋礼说>的核心,而嫡长子继承制又是宗法思想的核心.朱熹<家礼>中的礼仪形式,也正是为贯彻和执行宗法制度服务的.每一个家庭和家族都应该按<家礼>的标准来执行,做到长幼有序,贵贱有等,各守名分,进而统驭整个国家的社会秩序,使其全部纳入"天理"的轨道.田愚同朱子一样,不仅注重宗法制度,而且还有所发挥,"发前未发为多",即是在<家礼>的基础上有所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