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海登·怀特的"历史若文学"的思想从叙事层面上消除了历史和文学之间的界限,使人们对历史与文学之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血路>、<花腔>两部作品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此思想的回应.这提示我们不要再把文学当作是虚构、历史著作当作真实这样一种眼光来看待文学和历史,而要以更开放的胸襟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与文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新的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来寻求二者有效对话和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内七篇"是《庄子》的精华,最能代表《庄子》的文学成就、思想高度和精神范式,然而这一观点并非一开始就有的."内七篇"的经典建构,是在魏晋时期《庄子》经典化的基础上,对《庄子》进一步的总结与凝练.唐代以前,"内七篇"并未受到特别重视.宋明以降,学者逐渐认识到"内七篇"的思想价值与文学魅力,而"内七篇"也逐渐奠定了其在《庄子》中的核心地位.元明以来"内七篇"选本的大量出现,更进一步强化了其经典价值.明清以来,学界从思想、文学、美学、辨伪等多方面对其展开研究,进一步巩固了"内七篇"的经典地位.同时,以内篇为标准对外杂篇的辨伪与批判,也从侧面推动了"内七篇"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3.
4.
电影《白鹿原》与《一九四二》作为2012年同年上映的重要影片具有很大可比性。两部影片在剧本改编、主题立意、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史诗诉求等方面存在差异。《一九四二》在上述四个方面都比《白鹿原》距离"经典电影"更近,更忠实于"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5.
《易林》一书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自唐朝始便被发掘出来.宋朝黄伯思、陈振孙,明朝杨慎、钟惺乃至近人闻一多、钱钟书等对其文学价值不断拓展.《易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具体体现在:后世文人对《易林》的征引化用;后世文人用《易林》来注解诗文;后世诗人对《易林》的模仿创作;后世小说、对联等俗文学倍受《易林》影响;后世《易》...  相似文献   

6.
曾绍皇  龚舒 《兰州学刊》2008,(6):156-158,162
<廿一史弹词>是明代积学之士杨慎谪戍滇南时创作的一部雅俗共赏的通俗历史读物,其主要叙事优势在于对纷繁芜杂的历史事实采取"提要构元"的叙事策略.一方面,充分吸纳、合理继承史传文学叙事传统:采用"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编年体结构方式,评鸷历史事实多取正统史家观点,援引历代史书相关文献作为弹词内容;另一方面,结合弹词这种新兴艺术形式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嫁接与重构:或模仿史传论赞的体例,在开篇和篇末以引词、散场词或诗曰等形式对历史事实进行主观评价,或摆脱史传叙事语言庄重典雅的风格,语言表现趋向浅俗易懂.  相似文献   

7.
《文学概论》课程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也是学习文学类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文学文本范例老化,与当代学生阅读领域脱节这一问题出发,探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讲授中适时调整文本范例,使其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领域,同时兼具经典文本的示范性和深广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9,(4):87-92
《好了歌》《好了歌注》是小说《红楼梦》中两篇著名文本。以往的研究者多借助探究二文本所传达的内容意涵、思想倾向等方面来考察小说作者曹雪芹的精神世界,而并未关注二文本间所存在的科举因素。首先,《好了歌》《好了歌注》都是小说作者曹雪芹代小说中人物之所作,与八股文的"代古人语气为之"相似。其次从作注人的身份来看,甄士隐是一名曾做过七品官的乡宦,这一身份标示着甄士隐曾经有过科举经历。再次,从《好了歌》《好了歌注》二文本的关系来看,其借鉴了注疏体、骈体文以及律诗的某些特点,这些都与八股文所具有的特点相符合。由此可知,科举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红色经典”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仍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过度专注于在“历史现场”中研究“红色经典”,而对回到“文学现场”来研究“红色经典”重视不够。客观理性的研究应该将“红色经典”置身于由“历史现场”和“文学现场”所共同营造的语境网络中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抹杀一定历史时期政治对文学的规范和挤压,又将目光投向“红色经典”文本内部,以揭示其本质属性即文学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红色经典剧改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变得越来越模糊。通过对《沙家浜》的考察,一方面说明作为样板戏的《沙家浜》是“三突出”、“主题先行”的产物,以郭建光为中心的故事线本来就乏善可陈;一方面是要论证作为电视剧的《沙家浜》因其绝对忠实于原著,而使原来的老问题暴露无遗。这些问题既使有关红色经典如何界定、主流意识形态能否自圆其说陷入困境,也会使以后红色经典剧的改编继续尴尬。  相似文献   

11.
一《论睁了眼看》作于 1 92 5年 7月 2 2日 ,初刊于是年 8月 30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 38期 ,后收入论文集《坟》。鲁迅撰写这篇论文的直接原因是看了“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虚生”即徐炳昶 ( 1 888— 1 976 ) ,时为北大教授兼女师大讲师、进步期刊《猛进》主编。他在该刊第1 9期发表《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一文 ,又一次引发了鲁迅长久萦怀的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思考 ,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反对“瞒和骗”的思想与文艺、堪称鲁迅现实主义文学观之总纲的文章。对于社会与人生的缺陷 ,中国人不但向来没有正视的勇气 ,而且善于…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电视剧《林海雪原》和原著的对读分析,可以看出《林海雪原》的改编一味地迎合观众的消费怀旧心理,导致改编上的“平均倾向”,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改编者在电视剧中强行掺入了“爱情佐料”,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没有能够充分地尊重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对观众理解原著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尚书》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其文本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诸方面,对其文学价值加以系统的考察。认为《盘庚》篇实为中国最早之散文;《尚书》在语言技巧、场境描写、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已取得相当成就;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彭应翃 《理论界》2008,(7):126-127
在《海的女儿》中,红色是承载了丰富的隐喻功能的色彩,它对凸显童话主题起到重要作用。在小人鱼游历三界的历程中,与红色相连的意象分别象征着热情与欲望、自我牺牲、基督教信仰。在《海的女儿》中,安徒生提出了“爱是什么”这一问题,每一次出现的红色意象都是对爱的内涵的解答,而答案也随小人鱼不断上升的趋向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的《纵囚论》作为史论性质的文学作品,旨在通过揭露唐太宗贞观六年的纵囚之事来阐发暗含在政治权术下的虚假和伪善。欧阳修认为唐太宗以所谓的信义释放死囚,既不符合法律惩治死刑犯的程序正义,也违背了大众逻辑下的常规情理,只不过是一种帝王德政形象的塑造和宣示。从唐人的集体性赞颂到宋人而后的群体性批判,欧阳修的指摘在其中的转捩,无疑开启了宋人法律文化思潮的萌蘖。然而,欧阳修的论断只是触及了政治权术表层的意涵,却没有对唐太宗纵囚的缘由根柢进行本质性揭示。实际上,从汉晋至隋唐,历史文本接续中皆存有类似的纵囚事例,这就不能以单向维度的判辨来归因于帝王权力图式影响下的历史书写。唐太宗施展特赦的举措,固然既有帝王德政思维下追求“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需求,也有蕴含在教化和资治功用下的信义取向。不过,在省思传统政治行为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的是先忘却政治正确与事实真相之间的变换。缕析《纵囚论》,不仅有助于思索自西汉法律儒家化以来的士大夫伦理文化,而且可以藉以追寻探讨经过唐宋变革后的法律文化路径嬗变。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描写沦陷区男女情的小说<色·戒>和法国作家韦科尔的抵抗名作<海的沉默>,都是以男女之爱写人性人情的文学,但因作家人生态度及审美理想的异趣.张爱玲的<色·戒>在乱世奇情中难免有借情性文饰妥协的嫌疑;而韦科尔则力求曲折地表达不屈的人性和抵抗的意志.但两者都是"人的文学",区别只在于如何写和怎样写,对于"人的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应当破除对它们笼统的盲目的执迷,代之以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双重经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著名学者马雷什、费多谢耶夫、卢森贝、维戈茨基等对该文本的思想内涵加以深入审视,认为该文本是马克思思想的里程碑.梳理并分辨诸学者对该经典的解读,对我们理解<哲学的贫困>的历史价值并生发其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文学概论》课程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也是学习文学类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文学文本范例老化,与当代学生阅读领域脱节这一问题出发,探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讲授中适时调整文本范例,使其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领域,同时兼具经典文本的示范性和深广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程伟 《阴山学刊》2009,22(2):23-26
《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不同叙事方式体现了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从集体化叙事到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文本结构的安排、“家”意象的讲述来看这一变迁,可以窥见“十七年”到“新时期”对于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讲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