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从民俗学的视角参与对后人类主义的哲学和美学探讨,提出后人类民俗概念,并以人工智能和动物转向等现象和概念为切入点,通过概述民俗学的相关研究,呼吁民俗学者重视后人类民俗现象,也认为民俗学能为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人类与非人类的其他生命物种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动物转向”的概念,强调了非人类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文章的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人工智能和聊天机器人正在如何改变人类文化;最后,将民俗学置于人类世的社会科学地位,提出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图腾起源就是宗教的起源;图腾观念是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图腾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宗教神话;图腾仪式是人类最早的宗教仪式;图腾圣地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圣地;图腾制度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制度;图腾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原始宗教的起源问题,历来是宗教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宗教学者在宗教研究中的不同态度。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图腾起源就是宗教的起源,图腾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一、图腾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1885年,罗伯逊·史密斯在其研究阿拉伯人和闪族人的宗教著作…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站在世界全局视角提出的顶层设计,为探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解决全球性人类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历经十年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在周边国家和部分区域取得良好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但在构建进程中,仍面临着全球价值认同的壁垒、全球治理中大国权责失衡、逆全球化势力冲击以及制度性保障不足等问题。未来,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需进一步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手段,提升理论自洽性和现实相容性。同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全球治理中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与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并行,积极维护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制度体系,助推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确保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表达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起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更加突出重点行动领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从辩证统一的视角来看,全球发展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制度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方向指引,全球发展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虽然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加强丰富国家间的利益,促进国家间的认同以及加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进而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也面临着世界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美西方国家污名化和逆全球化思潮冲击等限制因素。展望未来,中国应立足自身发展经验,创设全球发展知识分享平台;加强发展机制对接,完善现有国家发展制度体系;布局国际发展合作,构建全球发展倡议合作网络,聚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打造发展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京族古代的教育活动论略陈时见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便产生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物质生活,而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行与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教育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因为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着有目...  相似文献   

6.
一、生态民族学:破解西部民族地区生态问题的新视角 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向人类昭示,“生态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和竞争作用所支配的复杂系统①”,社会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人与自然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互动协调过程,生态系统的持续存在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一万年前海南已有人类据《光明日报》4月10日报道,一项最新考古发现及研究,把海南岛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到了一万年以前。13枚人类牙齿的化石和大量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包括大型石质砍砸器、穿孔器、骨锥和骨铲等——的发掘,是这一考古结论最基本的依据。这些珍贵...  相似文献   

8.
居住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行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客观地说,从无意识地在岩穴山洞栖身到有意识地选择、建造居所,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进步。它不但标志着人类从此而获得了一个较为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更标志着人类的居住行为从此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开始具有了较强的文化意味。因此,从文化的视角去对人类的居住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视,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仅就此而言,罩彩銮君的新著《广西居住文化》的出版,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一、鲜明独特的民族性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低迷,经济全球化逐渐遇阻,逆全球化浪潮甚嚣尘上。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战略构想、理论创新和时代价值三重维度诠释了新型全球化愿景,为人类与世界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新型经济全球化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是对传统经济全球化的超越和升级,是破解逆全球化的思想武器,是引导新时期经济全球化走向的科学方案,为新时期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一、东北亚古代民族的出现东北亚地区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具备人类发源地的基本条件。目前考古学与民族学界普遍认为东北亚远古人类是从中国中原地区迁徙而来的。大约在5万年以前,即旧石器时代晚期.作为人类东北群蒙古利亚大种族一支的北方蒙古利亚种群由中国的华中、华北向东北、西北、阿尔泰、西伯利亚及通古斯河流域迁徙,到1万年左右,远古人类的足迹遍及东北亚的各地,从蒙古草原到中国东北平原,从古伯利亚到库页岛、从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分批、分伙地在各自相当的地域居住下来,他们在劳…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民族文化与市场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化──民族文化与市场文化施琳多姿多彩的文化,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是人类独特的创造物。它伴随着人类告别远古的蛮荒跨入今天的文明,经历了同样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们以文化为研究对象,创立了文化学,探讨各种文化现象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本质,以...  相似文献   

12.
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刍议秦永章在人类活动中,衣、食、住、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建筑作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设施之一,在生活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到今日的居住建筑,始终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反映...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的形成与演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化成因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各级政府乃至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环境形成与变迁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为,全新世以前,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完全受环境变化控制,全新世以来,人类活动在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在不同时期在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人为因素不断加强的现代,合理规范人类活动是沙漠化防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楚州文物集萃徐从德元谋人遗址在元谋县发现的人猿化石遗址已有上那蚌、竹棚梁子和蝴蝶梁子3处,它代表着人类进化的各个重要阶段,这里是我国人类童年的摇篮,是世界人类最早的发祥地。禄丰恐龙化石禄丰是世界恐龙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化石宝库,是世界公认的恐龙之乡。...  相似文献   

15.
让美丽和我们同在之柳 人类已临近二十一世纪,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前夕,我们的兴奋中又掺杂着种种忧思。不太好的消息不断传来: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南美热带森林正在剧减,沙漠正以空前的速度与人类争夺土地。动植物种类由于人类的滥捕滥采,正以历史上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的人类学启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提出了体能文化的概念,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文章指出,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球化的先导,是当代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和平共处、平等参与、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是展望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主改革前藏区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藏区土地制度星全成亘古迄今,土地①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人类先祖从古猿进化成人,尤其是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人类(这里主要指农民)便与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人们从土地上获取各种资料(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满足生存及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壮族人类起源神话有三种类型:洛甲创造人类神话;布洛陀、洛甲共同创造人类神话;伏依兄妹婚配再生人类神话。文章对壮族人类起源神话的发展、演变及社会科学价值进行多角度综合研究,认为壮族人类起源神话是包含了壮族先民哲学、历史、审美、道德观、原始宗教观等在内的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线描一词最初源于国画的技法,经历了时间的蜕变,成为随手可得的方法而被我们广泛使用,人类线描画艺术历史悠久,从世界上最早的美术作品——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和崖壁线刻画,中国历史上的白描仕女图,到现代西洋艺术巨匠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等等,都有让人类感受到线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人类迎来了又一个暖冬。百年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也引起了人类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就气候变暖问题向全球发出警告:“世界正处在巨大灾难的边缘”,“包括纽约、孟买、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淹没”。让人欣慰的是,2007年12月3日,在印尼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签署的《巴厘岛路线图》,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一座新的里程碑。此前,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其减排承诺也只到2012年。《巴厘岛路线图》的签订,是承接《京都议定书》应对气候变化新一轮国际协议谈判。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并可能很快超过美国成为第一排放国,目前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西部地区依靠广阔的环境容量,具有控制和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功能,在缓解气候变暖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