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的识字法有很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识字法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往往使人有时不知某字到底应该用哪一种。本文主张用“字理识字法”统帅其他识字法。“字理”为主,其他为辅,融成一套完整的汉字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200来个基本字构成的。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本身的构造规律。对字形的分析不能违背汉字的构形本意。汉字具有很强的表义性 ,通过形体结构把握字义应为识字教学所重视。另外 ,识字教学中也应利用同源字具有音近义通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3.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教学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否逢字必究“理”呢?  相似文献   

4.
汉字学知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字理是古老的汉字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把握时机,巧妙进行渗透字理知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笔者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一种“复脑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识字教学我们缺少一些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中一些识字方法,虽然对科学识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这些识字方法又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建构起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从汉字本身的识记规律出发,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对识字量、字种、字序上做出科学的定位,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汉字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众多的识字法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难题。以汉字自身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为指导 ,提出“新字理”概念 ,将各种识字法融会贯通 ,用这种“字理识字法”统帅各种识字法 ,不仅能很好解决“汉字难”问题 ,而且还巧妙解决了拼音及方块字的结合问题 ,这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 ,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类识字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 ,以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为依据的字理教学比较符合课改的理念。它的优点有三 :(一 )科学、适度的字理分析 ,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基础 ;(二 )字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发展学生语言架桥铺路 ;(三 )字理分析中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激活学生思维 ,是识字过程中提高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字理教学是一种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 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识记汉字的形义, 可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准。  相似文献   

9.
字理是汉字造字的理据或造字的原意。构成汉字的笔画和偏旁不是随意的,而有其内在的道理和根据,传统的“六书”就是揭示字理的学说。揭示字理,是对汉字有深度的信息加工,往往有助于识记其音形义,提高识字效率,因而它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字理,与溯源往往不可分割,这是因为由于社会牛活和汉字形体的变化,相当多的汉字字理已经淡化。  相似文献   

10.
字理识字教学法所识所教的汉字是现行通用的规范汉字,不应采用针对古文字形的“六书”来分析现代字形,也不应偏重“造字”之理而忽略组形之理。对于现代汉字的字理,学者们已有新的阐述,教师应通过学习加以掌握,不能固守“六书”止步不前。最好能有适用的《现代汉字教学字理》问世,以解当前字理识字教学之困。  相似文献   

11.
识字教学既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又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课标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 000字,其中要会写2 500个汉字。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 600~1 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 000个汉字。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王筠立足于其“人本”语文教学观,将识字教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识字教学思想。即,针对汉字特点进行教学,提高识字的效率,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发挥汉字本身及汉字书写的教育功能,使识字教学负载了更为丰富的人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归类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字理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形体的来源,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会辨析字的形和义之间的联系,甚至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么,如何运用字理分析进行归类识字呢?  相似文献   

14.
汉字初创时的象形特征非常明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汉字字体不断改变,由甲骨文至金文至小篆,其象形特征日渐消失;汉字字体演变为隶书、楷书后,其象形特征基本消失。在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汉字的笔画形态、部件的组合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是部分汉字的意义发生了不同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汉字的构形理据,并使其产生某种程度的改变。考察我国目前使用的通行字,我们发现,它们有的完全保留了汉字初创时的构形理据,有的部分保留,有的丢失了构形理据,有的则根本找不到构形理据。构形理据的保留或部分保留是汉字发展演变的必然,但构形理据的丧失或根本找不到构形理据则与人为地改造汉字、构造新字有关。  相似文献   

15.
识字意味着能够正确地读、写、讲、用汉字,其中深刻、确切地掌握汉字的意义是识字的重点。字义受其所应用的具体环境制约,因此,识字教学应当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有效的语境应当具备生活化、应用性、互动性、趣味性、规范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说文》正字与所附重文的字际关系不是简单的异体字关系,还有同源字、同义字、同音字等情况。这种复杂的字际关系一直存在于后代的字书中,使得汉字收录的原则不够明晰。汉字字际关系的研究与确定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对于汉字构形理据与记词功能的考察,二是对于书写风格与体式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汉字具有文字系统演变的共性,即独体字通过派生、复合形成合体字。派生字与复合字在构形上接近,其区别在于,派生字是否包含有标记类属功能的字构件。派生字能分析出字缀和字干。字干一般为指事字。字缀对字干意义有类属指向作用,一般为象形字。  相似文献   

18.
“疑”字是一个形体结构变化极大的汉字,历代学者对其构形与构意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各说不一,就是近代学者以甲文金文为研究对象,也是如此。我们认为郭沫若和徐中舒二人的解释较为明确合理,他们不但说明了“疑”字各构件在构形中的功能,而且说明了各构件的变化来历,同时说明了“疑”字由象形发展为形声字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字本位”与对外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处于口语课、语法课的附属地位,"随文识字"基本没有体现汉字教学的特点和汉字教学的规律,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为了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学术界出现了关于"本位论"的大讨论,而"字本位"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种理论.本文对"字本位"理论以及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早期阶段,汉字是象形的,构形理据为物象。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构形的理据转换为词的音义。汉字形体的演变,尤其是隶变之后,以物象为基础的汉字不再象形,构形理据消失,这些象形字就成了记号字。以词的音义为构形理据的汉字,由于形体的变化、词的音义的变化以及字用的变化等方面的原因,构形理据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成了记号字、半记号字,汉字呈现记号化的趋势。汉字记号化的趋势需要我们对汉字性质、汉字结构理论等方面,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