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和母题研究方法,以"神用自己的或人体之光创造太阳"、"神为照亮世界而初创或保留太阳"、"太阳——阳——热——白天;月亮——阴——冷——黑夜"等三种母题分析了蒙古神话的"太阳——光明"原型,试图揭示其原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不仅歌咏田园风光,而且也多次提到太阳。现将陶集中有关句子摘录出来,让我们看一看陶潜笔下太阳的具体形象。 “惨惨寒日,肃肃其风。”(《答庞参军》)“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闲情赋》)“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和胡西曹示顾贼曹》)“忽与一觞酒,曹夕欢相持。”“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人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寄言酣中客,日暮烛当炳。”(《饮酒》)“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觞弦肆朝日;罇  相似文献   

4.
5.
蒙古族火崇拜习俗中的象征与禁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崇拜和禁忌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均由事物本身的象征意义所决定。在萨满教的多神信仰体系中,火承载着诸多的象征意象:火是光明、圣洁之神,是家庭的保护神,可为人们带来福祉;同时,火又具有难以驯服和不可控制的魔力,冒犯火神则会招致惩罚。在蒙古人的生活习俗中围绕火盆、炉灶等有着一系列祭礼和禁忌,从中可以看到萨满教对蒙古族传统文化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原型”在荣格、弗莱的理论中逐渐成熟,并成为小说创作的一种批评方法。在余华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一系列原型结构,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即是“道路”“出走”以及“父子”原型结构。三种原型结构不仅建立了文本的叙事框架,也构建起了独特的隐喻结构。三种原型结构意义指向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能够检视余华在创作中思想的流变,也能发掘其写作的价值追求,以原型结构为关联,开掘其作品的深刻含义与指向。  相似文献   

8.
原型理论是自然范畴的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神话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近年来已被证实为认知科学发展中最有成果的理论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从原型理论系统地研究"火"的汉语成语及其翻译的论著,尚属罕见。本文试图借助原型理论,从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三个方面,对"火"的汉语成语及其翻译进行归纳分析,旨在探讨原型理论对"火"的汉语成语创造性的影响力,以及"火"的汉语成语形成的原型基础,期望有益于"火"的汉语成语的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梅宝这一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冷漠绝望的问题少女完美蜕变为热情自由的新新女性。在这一蜕变中,水与火这两个贯穿全文的线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使梅宝在身体上经过洗礼,获得再生;火则让梅宝在心理上被赋予热情,获得解放。劳伦斯通过这两个原型的完美呈现,表达了自己对女性自我解放和两性互相解放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1,(5):38-40
太阳系是太阳的疆域,它宛若一个庞大的帝国,八大行星是它的"行省",行星旁的卫星和分布于这个疆域中的大小天体是它的"属国"。它看上去仿佛是荒芜的,似乎只有地球充满生机,存在生命,然而现在,人们的观点改变了,尤其是近十年来,由于人们对太阳系中卫星的探测日益深入,人们发现,”太阳帝国”可能并非一片荒凉。  相似文献   

11.
曹禺剧作《雷雨》中的“雷雨”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型,它具有复杂的象征意蕴。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曹禺挖掘并再现了这一原型,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境界的深情关注,从而使《雷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为数众多的《聊斋》故事中,我们可以时时看到幻化成美女的鬼魅精怪。她们大多美丽善良,但又来去飘忽,往往在男主人公寂寞无聊或山穷水尽时悄然现身,对男主人公的成长及性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引入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可以深化对这种艺术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好“火”     
逛马路,常常碰到些好玩的事情。 一家小店,起先老老实实,叫某某商店。过了一阵儿,店面还是那么大,名字却已改为“中心”。又过了一阵儿,“中心”变成了“总汇”。再过了一阵,“总汇”又变成了“商城”。又再过一阵儿会怎样呢?大约还会变成“商都”、“商世界”或是“商天下”罢——尽管那店面依然还是只有那么大。 其实,又何止商店?阔人要称“大老”,明星多呼“大腕”,辞书每名“大典”,编书常曰“大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4,(7):44-45
匹诺曹,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童话《匹诺曹历险记》(中文名《木偶奇遇记》)中的小主人公。这部伟大的童话著作,一度受到全世界儿童和成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人类阅读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5.
建筑理论中存在几种对“原型”概念不同的解释,它们虽都深受容格的“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理论影响,但其具体意义有所不同。在建筑结构主义中,“原型”是一种对“深层结构”的探索;建筑类型学中的“原型”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能显示类型特征的形态;而传统地区建筑在长期演化中所产生的典型形态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原型”。文章通过对“原型”不同概念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原型理论对当代建筑创作的意义,引发我们对建筑地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美"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流传至今的著名神话故事“牛郎织女”是怎样产生的呢?牛郎织女相会佳期为什么选定在七月七日呢?相会时为什么要选定乌鹊填河呢?这些艺术构思不会是偶然的,一定有其所以如此构思的某种社会历史渊源和思想渊源。而这些历史渊源和思想渊源往往从民俗中可以找到它们的脉络。本文有感于此,试图从民俗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一、“牛郎织女”故事是怎样产生的“牛郎织女”故事,汉魏时期已基本完成。故事中诸如牛郎、织女为夫妇,他们隔河相望,只能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相会时要由乌鹊填河等等主要情节,当时文人诗文中都有歌咏或记  相似文献   

18.
出走是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和精神要求,因此成为中外文学重要的原型主题,并在中国现代戏剧中得到了充分显现.中国现代剧作家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惧出走的思维模式和感情定势,崇尚西方出走的文化传统和"在路上"的现代精神,在对现实使命的关注中满足对这一主题现实层面的表达,却缺乏形而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
流传至今的著名神话故事“牛郎织女”是怎样产生的呢?牛郎织女相会佳期为什么选定在七月七日呢?相会时为什么要选定乌鹊填河呢?这些艺术构思不会是偶然的,一定有其所以如此构思的某种社会历史渊源和思想渊源。而这些历史渊源和思想渊源往往从民俗中可以找到它们的脉络。本文有感于此,试图从民俗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