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爱与意志——论曹禺悲剧艺术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与文化、人与历史、人与自身三方面对曹禺的悲剧艺术进行考察。文章认为,曹禺的悲剧艺术提出了“人样地生活”这一最高的理想。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曹禺力图达到人对文化理性与历史理性的超越:在人与文化的关系中谱写生命之诗;在人与历史的关系中谱写道德之诗。但是这种人生终极的追求在现实中常常落空,从而导致了曹禺悲剧艺术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悲剧”这个概念首先是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出现的,随着社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由于戏剧中的悲剧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因而愈来愈产生工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它不仅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而且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这里的“文学艺术”泛指文学和诸多艺术门类,非单指文学这种艺术),甚至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被运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部门,并且由此产生了一些派生概念,诸如生活中的悲剧、美学上的悲剧,悲剧性、悲剧艺术以及悲剧因素、悲剧性格、悲剧冲突等等。  相似文献   

3.
漫谈悲剧     
<正> 作为一种戏剧样式,悲剧是社会生活中悲剧现象的艺术反映。剧作家从悲剧冲突中表现主角的苦难或死亡,以显示作者的社会理想和美学评价。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苦难或死亡等不幸事件,但是并非所有这些现象都可写成悲剧作品,而且悲剧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西方悲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5-13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文化的转型期,在新的文化视野中,现代悲剧美学表现出对传统悲剧美学的颠覆与反叛。现代悲剧在以下方面呈现了对传统悲剧的发展与变异:悲剧人物由英雄人物转向日常普通人;悲剧冲突由从关注外在社会转向人类内心关照,由情节冲突转向精神冲突;悲剧旨归由道德教育和社会批判转向文化批判和人类的终极关怀;悲剧效果由审美教育走向反审美;悲剧精神由悲剧精神降格为悲剧感;悲剧实质由外在实体悲剧走向内在哲学悲剧,体现出现代悲剧现代主义色彩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把中国现代戏剧史里的悲剧艺术比作一个山系,那么,曹禺和郭沫若就是这山系里巍然对峙、竞险斗奇的双峰。他们在选材眼光、人物旨趣、艺术精神、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形成了颇为引人注目的区别对照。这类对照既饶有趣味,也极富意义,既泾渭分明,又经纬交错。 “现实中的小人物”和“历史上的英杰” 曹禺悲剧和郭沫若悲剧在表象层次的区别对照十分明显。曹禺悲剧题材无一例外地来自当代现实,它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代中国社会,挨得紧密贴得着实,郭沫若悲剧却毫无二致地采自古代历史,它在遥远的历史生活领域里纵横驰骋。悲剧女神的锋利刻刀,在曹禺手中雕琢着背心旗袍、粗衣短褐的现代人物,在郭沫若手里则塑造出峨冠博带、佩剑陆离的古代英雄。郭沫若手中还多拿了一把历史女神的尖锐匕  相似文献   

6.
曹禺在剧作中以变形的方式来思考宇宙间的“神秘力量”和人生困境 ,力求探寻、确认悲剧人生的意义。这有助于把中国现代悲剧意识和悲剧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度。本文从接受主体曹禺出发 ,分析他对奥尼尔悲剧观念的接受与变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向峰 《社会科学》2004,(6):110-115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 ,结束了血亲婚姻之后 ,“恋母情结”已成为人类朦胧记忆中的有罪观念。但伦理名分的严格确立 ,使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与丈夫前妻之子的爱情关系 ,也成为非道德的畸型之恋。这种“亚恋母情结”或“亚恋子情结”的母题 ,在戏剧舞台上出现时 ,都成为纽结多种社会内容的悲剧冲突的焦点。文中以席勒、奥尼尔、曹禺的悲剧作品为对象 ,进行了论理性的比较分析与开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9.
戏剧冲突是戏剧区别于其他文学艺术样式的最基本的特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正通俗地说明了冲突在戏剧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戏剧冲突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刻划人物性格、揭示剧本主题的必要途径。而戏剧冲突如何发挥这些作用,关键又在剧作家如何结构、组织戏剧冲突,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在这方面,从来没有什么刻板规定与固定程式。即使是描写同一种生活,表现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剧作家在组织戏剧冲突时也往往会意趣各异、姿态纷呈。这个领域确是剧作家们驰骋自己的艺术才华,向生活进行深入开掘的广阔天地。正是在这一点上,《雷雨》戏剧冲突的结构艺术,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悲剧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悲剧理论的诞生,理应是在有了悲剧这种文学样式之后.宋元时期,中国戏剧产生并兴盛了起来,中国悲剧也随之产生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只是人们还没有明确地以“悲剧”一词冠之.“悲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王国维等人从西方引进的.但并不能就此说,此前中国的古代就没有悲剧这种艺术形式.乾隆58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出使中国,曾与乾隆一起观看戏剧演出.他在他的《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说:“戏场所演各戏,时时更变.有喜剧,有悲剧.虽属接演不停,而情节并不连贯…….”马嘎尔尼用tragedy一词,明确指出中国戏剧中是存在着悲剧的,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悲剧是符合当时一个普通西方人的悲剧观念的.中国悲剧发展到清代是承继了前代悲剧的传统的.面对这一文学形式的存在,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不可能视而不见,只是他们对悲剧常冠以“怨谱”、“苦戏”、“哀弦”等名称,而且也没能形成蔚为大观的类似于西方那样的悲剧理论体系.我们只是在他们的戏剧理论著作、戏曲序跋和戏曲评点中窥见星星点点.  相似文献   

11.
杜庆华 《云梦学刊》2003,24(6):70-72
曹禺对奥尼尔“灵魂的戏剧”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挖掘,分裂的双重人格成为其戏剧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这促进了中国话剧文学对人生人性的纵深表现,有利于中国戏剧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老舍的名作《月牙儿》向读者展示了母女俩在生活重压下一步步走向堕落,沦为暗娼,走向人生毁灭的悲剧过程。其通过"我"、"母亲"和"小磁人"三个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采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散文诗化的语言和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展现以母女两代为代表的处在社会底层卑微妇女的残酷生存境遇,表现其悲剧的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因此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更深化其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3.
<正> 约翰·霍华德·劳逊认为:"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这种社会性冲突在悲剧作品中则集中表现为悲剧人物的自觉意志同社会必然性的冲突.郭沫若的历史悲剧,不仅具有这一基本特征,而且在表现悲剧人物的自觉意志同社会必然性的冲突的形式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传统特点.这特点,用作者的话来概括,便是:"除……心理描写的深化之外,'情节曲折'而近情近理,'刺激猛烈'而有根有源."换句话说,郭沫若历史悲剧的戏剧冲突是通过人物心理描写的深化、曲折的情节和强烈的刺激来表现的,即通过心理描写的深化,表现悲剧人物的自觉意志及其形成的基础;以情节的曲折,显示冲突的酝酿发展;用刺激的强烈,达到戏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曹禺悲剧作品的舞台面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悲剧作品创作成就的取得,与他对话剧舞台艺术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娴熟把握密切相关.在悲剧主人公情感的两度峰值中彰显悲剧的力度,善于利用不同角色类型来传递戏剧情境,在预感的"暗示"和伏笔的"显示"中激起观众的注意,用声音、光影和剧情中的"意外成分"等创造充满诱惑力的舞台艺术空间,这些都体现了曹禺悲剧作品的鲜明舞台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5.
杜庆华 《云梦学刊》2002,23(5):62-64
曹禺在剧作中以变形的方式来思考宇宙间的“神秘力量”和人生困境 ,力求探寻、确认悲剧人生的意义。从接受主体曹禺出发 ,分析他对奥尼尔悲剧观念的接受与变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新文学史上,塑造寻求个性解放新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家,除了鲁迅、茅盾、丁玲外,就要算曹禺了。他塑造的蘩漪、陈白露、愫方等女性形象,以独具的艺术美而争妍于新文学园地。这些具有悲剧美的形象是通过她们对个性解放和美的追求与独特的社会环境形成的强烈矛盾冲突,内心的无比痛苦及感情波涛的起伏而塑造出来的。她们的灵魂经历了从人间到地狱的广阔世界的悲剧旅程。曹禺以具有悲剧美的女性形象而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并将悲剧的文学剧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解读两位“幕后人物”的艺术典型———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著名悲剧《日出》中的金八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喜剧杰作《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父亲,领略“幕后人物”的风采神韵。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所创作的湘西小说,以爱与美的悲剧性冲突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以悲剧连环套式的循环结构作为小说的基本形式,以冲淡的小品散文的创作手法作为表现悲剧的基本手段,构成其悲剧艺术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形成了独特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19.
<正> 元杂剧《赵氏孤儿》,被称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已早负盛名。著名戏剧理论家王国维甚至说它是“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即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但近年却有学者对它的悲剧性质提出了质疑,认为《赵氏孤儿》“严格说来不是一出悲剧”。因为悲剧人物不是由“顺境转入逆境”,而是相反。“其效果不是悲,而是喜……还因为“不幸的事件在作品里,不是悲剧矛盾激烈冲突的结果出现在末尾,而是作为情节发展的原因与动力出现在戏剧的开头。”(《悲剧论》128页、130页)应该怎样分析和看待此剧,我想结合有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悲剧原是指戏剧的一种类型。其作品反映了人类生活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悲剧主人公往往在无法改变的生存困境中坚执自己的信念,遭受巨大的折磨,并以自我毁灭而告终。作品通过这一悲剧性的命运昭示出人类精神的崇高和理想的辉煌。在西方文学史上,除戏剧外,一些著名的小说与诗篇也体现出强烈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与宗教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文学中的悲剧意识常常根源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在基督教教义中,神是宇宙的创造者,“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上帝赐予的。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独立色情的事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