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代哲学从各个方面呈露出来的自我消解,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本质上看,这种"自我消解"恰恰是它向人的自我的复归,也是哲学向自身的复归;哲学在当代所面临的危机,其实是"物化的时代"所引发的信仰总危机,当代哲学正是在迎接这种严峻的挑战中,才摆脱了传统框架的束缚,开启了通向自我生成、内在超越的追寻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践哲学第一次确立了哲学理论的实践本质,开始了哲学从抽象本体论思辩向现实实践分析的转向。马克思是在实践观与哲学观的双重更新中实现这种转向的。马克思的实践观深刻地体现了自然、人与社会的实践现实性和相互构成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关于实践根本问题的抽象思辩。但是,实践哲学本身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历史性的实践运动和过程,马克思并没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驳倒本体论哲学,而且,由于历史环境与历史语境的限制,在他的实践哲学中仍然隐含着一定的本体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老子》的哲学语境下,从“复归”的境界来看,“复归”既有向“根”与“初”之境界的复返,又有向“无”与“明”之境界的回旋,既有向“朴”之境界的回转,也有向“真”之境界的切近;从人的维度看,“复归”可以视为人之主体性与实践性的彰显,以及经由世俗生活之后的省思与内转。由于世俗生活对本来澄明之心的习染与遮蔽,“我”之欲泛滥,因此,行走在世俗之中的“我”需要铭记“复归”之路,努力“复归”至虚静清明之境。当然,在老子那里不管是从人的层面还是从物的层面谈“复归”,其终极指向皆是道,其终极境界则是无。  相似文献   

4.
哲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从本质上看,哲学逐步走向科学化,也就是说它的研究对象不断精确化、性质深刻化、任务明确化。但是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哲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今天,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和飞速发展,向哲学提出了威胁性的挑战,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哲学已不可能存在,主张“取消论”;国内哲学也无重大突破,处于  相似文献   

5.
古老的混沌理论或许能最好地描述图书出版业不可预测的性质:索价高昂、吹得天花乱坠的小说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朴实无华的文学作品迅速地变得默默无闻。但是,接着每隔一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本完全打破这种规律的图书。《纽约时报》前科学作者达娃·索贝尔(Dava Sobel)于1995年这么  相似文献   

6.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研究。但是,这种应用研究并不是要求去建立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本文向“应用哲学”提出七点质疑,说明“应用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根本不相容的。为了论证“应用哲学”的合理性,认为“应用哲学”既是哲学又不是哲学的观点,也是没有根据的,它势必要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这种“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折衷主义方法,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为了坚持马克主义哲学的科学严整性,本文不赞成有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7.
赖欣巴哈是本世纪新实证主义的重要代表,也是现代西方久负盛名的科学哲学家。《科学哲学的兴起》是他的一部代表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赖欣巴哈站在唯科学主义立场,提出“哲学是科学研究的副产品”,并以此作为贯穿全书的基本线索,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本末倒置,片面地强调科学至上。贬损哲学,抬高科学是赖欣巴哈的主要思想倾向,其基本的逻辑思路是:对哲学史上的一些学派进行批判,论证传统哲学的非科学性,然后向人们昭示:真正的哲学是科学哲学,科学是哲学之母,科学决定哲学,哲学隶属于科学。显然,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科学认识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形相的复杂运动过程,这个运动的内在机制就是它固有的自组织性。正确把握科学认识的这种自组织性,是认识科学发展的动力、方向、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诸学派从某些侧面上已经触及到这个问题,但是全面地、正确地把握科学认识的自组织性,只有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空前而巨大的发展和变革。正如当年恩格斯所说:“经验自然科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极其辉煌的成果,甚至不仅有可能完全克服十人世纪机械论的片面性,而且自然科学本身,也由于证实了自然界本身中所存在的各个研究部门(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之间的联系,从而经验科学变成了理论科学”;相应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从形而上学的思维复归到辩证的思维”,“这种复归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道路达到”。由此,我们认为,研究百余年来这种复归的状况,对于提高复归的自觉性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当代哲学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的同向建构旨在面向生活本身、探究人类存在的神圣性维度,弘扬哲学理性所具有的那种纯品性的学术精神,以便在一个更高的思维层级上实现哲学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最大开放。哲学的这种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并不妨碍它多边切入其他学科,当然也不随便对其他文化门类的意义评头论足,而是主张在进行界外阅读、执行跨学科运作之前,首先对哲学自身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理性反思,以便审视、衡量与检验自己的内在本性与认识能力是否丢失,从而避免因陷入先验幻象、遭遇荒诞而导致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修辞学发展历程也是实用和科学两种代表性价值观的选择过程。总体而言,中国修辞学研究更偏向于实用性,体现为很强的实用主义倾向。到20-21世纪之交,学界自觉地提出了科学性口号。实用与科学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人们的努力必然向着矛盾的对立面复归,试图在“实用”与“科学”之间寻求平衡点,追求一种和谐的平衡性发展。这是学术上的一种以“实用”与“科学”为两极的价值观念的矛盾运动,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正是这种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简析近代欧洲哲学发展线路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契合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一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世界观 ,并直接孕育了近代欧洲的科技文化 ;英国经验论为人们的认识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促进英国成为了近代第二个世界科技中心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启蒙运动 )使科学更加社会化 ;德国古典哲学 ,给各门具体科学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 ,自然科学家摆脱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纷扰而复归到辩证的自然观 ,促进德国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科学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把科学哲学看作一个学科还是看作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那是不同的。从历史上看“科学哲学”包括这两种情况。说它是学科时,如象法哲学、政治哲学、自然哲学,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哲学研究领域,并没有限定什么观点。科学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各派哲学家,各派观点都可以来研究。科学哲学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如同哲学史上的认识论、自然哲学等学科,各派哲学家皆可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科学哲学,有马克思主义的,也有其他学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代哲学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的同向建构旨在面向生活本身、探究人类存在的神圣性维度,弘扬哲学理性所具有的那种纯品性的学术精神,以便在一个更高的思维层级上实现哲学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最大开放.哲学的这种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并不妨碍它多边切入其他学科,当然也不随便对其他文化门类的意义评头论足,而是主张在进行界外阅读、执行跨学科运作之前,首先对哲学自身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理性反思,以便审视、衡量与检验自己的内在本性与认识能力是否丢失,从而避免因陷入先验幻象、遭遇荒诞而导致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哲学研究正经历着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向。这种趋势是 5 0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解决物本主义困难的出路。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 ,物质本原理论作出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说明。但是 ,在社会历史的本原问题上 ,只有以物本主义为前提的人本主义 ,才能作出科学的说明。人本主义是物本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特殊形式 ,它强调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切社会存在物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现实的人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 ,人本主义的转向也是时代的要求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哲学概念、范畴的主要来源。自然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不断向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渗透和转化,不断以新的范畴、规律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体系。 众所周知,古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浑为一体,自然科学没有发展为独立的科学,包括在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之中。古代的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扩大当时自然科学上的一些概念和范畴,如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时间和地点、数量和质量、物质和运动等的使用范围,被用来说明和论证哲学问题。这样,自然科学上的一些概念和范畴,也就成了哲学的范畴。但是,同这时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些概念、范畴一般是与具体现象的论述结合在一起,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大量介绍和评述了西方科学哲学,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也不能只停留在对科学哲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上,而应着手建立我们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这应该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对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对熊彼特、诺思理论的影响。波普则从科学哲学角度进行了批评。在它成为官方理性后 ,其批判性大为削弱 ,我们应促使其科学精神复归  相似文献   

19.
从历时态时间维度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进行唯象考察发现,科学和哲学在古代呈现出一体化特征,在近代前期开始分化、独立,在近代后期又出现了相互渗透的迹象,而在现代则表现出高度的综合发展趋势--哲学的科学化和科学的哲学化双向运动现象.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进行这种历史的唯象描述、考察,对人们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原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对“道”做了哲学性的解说,它不仅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给“道”赋予了本体论意义,同时也把“道”看作是万物运动变化所依据的循环原则的起点和终点。它从循环整体论出发,把哲学思考集中在如何使循环原则、整体原则获得逻辑的圆满性上。它的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