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加拿大多伦多驾车出发,大约向北行驶两个半小时,就来到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白求恩的故乡格雷文赫斯特镇(GRAVENHURST)。小镇不大,仅2.6万人口,但十分干净整齐,它位于安大略省(ONTARIA)中心,紧挨着美丽的省立穆斯科卡(MUSKOKA)公园,该公园占地7000多公顷,湖水面积占70%,是当地人民最喜爱的休闲旅游场所,平静的湖边翠绿的松柏丛中,点缀着片片金黄或深红的枫叶,仿佛像画一样令人陶醉。在宁静小镇的约翰街和休逊街的交叉口处,有一栋米黄色的两层小楼,这就是白求恩童年的故居。据说中加建交后,加拿大政府于1976年拨…  相似文献   

2.
怀念白求恩     
在加拿大,白求恩故居和纪念馆参观者络绛不绝。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人。人们从这里看到了白求恩大夫的人格魅力,也看到了他永不磨灭的人生轨迹。两次离婚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年代,有一位来自加拿大的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着中国的抗日战争。毛泽东提出“大家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仍然可以看到“白求恩”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我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伦多市,相信大家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它是大山的家乡,白求恩医生也在此出生并接受医疗培训。我所在的约克大学就有一个本科生学院是以白求恩医生的名字命名的。白求恩医生的事迹感召着我们.我们每一位获奖外国专家都将永远为我们有机会“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服务而心存感激,这是我们无上的荣耀。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大使柯杰(Joseph Caron)中等身材,待人随和、热情。脸上总是带着职业外交家特有的微笑。言语里充满了感情。看得出,他深爱自己的祖国,对中加两国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他说:“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在中国当10年大使。”中加关系有三个发展阶段走进柯杰大使宽敞的办公室,便发现他办公桌面对的墙上,毛泽东主席会见白求恩医生的画像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大使的谈话也就先从白求恩医生在中国家喻户晓谈起。柯杰说:“中加关系的发展,有许多人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加拿大的白求恩是最典型的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决定与中国建交的…  相似文献   

6.
道一万次歉     
2000年夏天,美国底特律市郊区小镇韦恩镇,这个小镇方圆百里,大约有一万多人,人民生活和谐。但这天早晨,突然一股奇异的花香弥漫了整个小镇,这种花香时散时浓,让人有一种不祥的预兆,人们奔走相告,觉得这座小镇可能遭受了某处奇异力量的袭击,大家应该及早逃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提起白求恩医生人人皆知,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提起儿科专家余岳兴医生,人们都说他是白求恩式的华裔好大夫,而在加拿大侨界和中国的一些省市,人们则称赞余先生是促进中加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义务巡诊30年除了是加拿大联邦政府卫生福利部北部边远地区儿科顾问外,余岳兴的正式职业是温尼伯市历史悠久的“温尼伯诊所”儿科专家,他同时还是省医学院的儿科学教授。从1968年至今,余医生不避寒暑,志愿前往北部地区送医送药,足迹遍布大大小小的原住民部落。他的感人事迹在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岛屿上广为流传,被原住民们亲切地形容为“儿孙遍地,桃…  相似文献   

8.
11年前,中国长一家人才交流中心在北京设立。一个叫王学军的人长一个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档案,开始了闯荡生活。如今,他的编号“001”的人才交流协议和档案已经被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11 年过去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已随社会一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他这个“1号人才”过得好吗?在这11年里,他走过了一段什么样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逝世暨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62周年。日前,笔者采访了抗日战争时期曾4次与白求恩相处共事,为白求恩当过助手的老革命燕真老人,聆听到他深情回忆不为外界知晓的有关当时白求恩的一些生动故事。 事必躬亲的白求恩 今年82岁、离休定居兰州生物研究所的燕真老,一提起白求恩来就感慨万千。 燕真是河北定州人,1938年18岁时,他在日本鬼子的一次大扫荡中离开村子,跑到当时在曲阳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参加了革命。因为他此前在地方上学过一点医,部队把他分到三分区卫生处,第二天发衣服时说…  相似文献   

10.
正七十三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他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半个多世纪以来,白求恩精神被人们广泛地传颂和学习。白求恩同志是一位医生,是加拿  相似文献   

11.
真是不到外国逛商店,不知中国产品的丰富多采。一个月的美洲之行,真正使人领略到了中国商品走向世界的迷人风采。从秘鲁边疆的偏僻小镇,到加拿大的超级市场,随手拿起一件物美价廉的商品,仔细看看产地,十有七八准是“中国制造”。尤其是在纽约几次选购中国货,至今让人回味无穷。初到纽约,正是圣诞节前夕,所有商店都张灯结彩,同时贴出了许多大减价的广告。当地的朋友们都说现在正是购物的黄金季节。对纽约这个商业大都会,大家早已如雷灌耳,都想买点正宗“洋货”做出国的纪念。于是一致决定挤出半天专门逛街购物。一早来到曼哈顿,…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班·符特生,曾经是美国乔治亚州政府秘书长。他不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在他24岁那年,一次事故使他永远失去了双腿,因此只能靠轮椅行走。他靠自己的意志战胜厄运、自强不息的故事,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即使在美国,也很少有人知道,正是这个人,给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巨大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尊严     
一个大学同学,二十八岁就任小镇镇长,三年后升任县委宣传部长,而后副县长,配有专车和专门的司机,他的政治野心不小,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有一年回国我去看他,他开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不回国?中国有更适合你的位置和机会。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三月,因为全国两会举办,北京成为世界的焦点。每年三月,中华儿女难以忘怀一个人。这个人在人生有限的22年里、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雷锋。其实,他生前也是一位人民代表。正因为他与驻地人民建立了鱼水之情,抚顺人民给予了雷锋“人民代表”的信赖和荣誉。1961年8月出席抚顺人代会以后,雷锋在日记中相继提出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5.
夏志琼 《人才瞭望》2005,(10):98-98
在管理界,“不拉马的士兵”这一案例流传久远: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他发现有一个班的11个人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没做任何动作,也没什么事情,他是干什么的?”大家一愣,说:“原来在作训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11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军官回去后,  相似文献   

16.
魁北克服装与纺织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圣劳伦斯河南岸,从蒙特利尔驱车十几分钟即可到达.2007年6月28日下午,这座古色古香的花石小楼.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洋溢出浓郁的节日气氛.一位身穿旗袍、气质高雅的东方女子被人们簇拥着,赞赏着.她的银发在夕阳和镁光灯下闪耀,她的笑容比胸前人们捧送给她的鲜花还要夺目.这里的人们谈中国.谈刺绣,谈一个与中国刺绣有关的奇女子.她,就是创造了这个节日的主人--中国绣艺珍藏品捐献者张芷美女士.  相似文献   

17.
叶明钦(JIMM.YE)出生在中国福建闽北山区的叶明钦,从小就向往外面的世界,只有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机会到北京上大学,并在改革初期到加拿大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在80年代中的一个秋天,他以加拿大德培斯(DIPIX)首席代表的身分登上了飞往北京的加拿大西太平洋航空公司的班机。次年,叶明钦加盟旧回公司,1898年秋,他被任命为旧M北京代表处代理总经理,90年代初,SSA公司聘请他到新加坡的SSA亚洲总部主管北亚洲的业务。90年代中,他带上妻子、儿子和女儿又一次登上了飞往北京的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航班。他目前定居在北京,任…  相似文献   

18.
我的祖父是一位科学家,从他那里我学会了如何去观察这个世界,去寻找已知和未知的答案。祖父说不断探寻是了解世界的最好方法。受他的启发,在儿时成长的海边小镇,在大学的课堂上,在地质勘探的领域里,我一路追寻、探索。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从事黄金采矿业。工作非常之艰苦,每天要在井下工作超过十个小时。三个月后,我懂得了一件事:真正的黄金是黑色流动的液体;而金矿不是寻找它的地方。 我找到了人生追求的目标。1969年我重新回到了研究生班的课堂,感到自己的血液里澎湃着对石油地质追求的激情。从此,便开始了艰辛的石油勘探事业…  相似文献   

19.
哈佛医学院院长约翰·马丁博士是在加拿大偏远小镇巴萨诺长大的.他是一个用信念和性格来营造和平的人.如果有人能在波士顿"枪尖底下"的医学界里造出点和平的话,那就是约翰·马丁了.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而变幻不定的过程而其中1/3的时间是在工作。如何取得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又如何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是每个普通人都曾被困扰也往往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其实无论人生如何变幻其终有规律可循只是一般人不容易找出这个规律而让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令人感到整为可惜。所以当一个人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不妨对自己对自己可能的将来都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对即将开始的人生获得一些共性的东西,少走一些弯路。职业与事业的区别求职当一个人从学校走入社会时求职这个词就开始伴随他了。在现代社会中,一个职业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