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雄的词世界——论稼轩词的特质与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载入词史的。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就早已指出,他的词是“英雄感怆”。他是唐宋词史上罕有匹敌的。文韬武略和文业武功兼备的英雄词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抒情人物(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唯一的一位性格丰满、情怀复杂的英雄——当然是悲剧英雄。词世界里这位悲剧英雄,全面深刻地展示出在南宋那个黑暗、懦弱、屈辱、人妖颠倒、贤佞错位的时代,“一世之雄”(宋黄斡《与辛稼轩侍郎书》)的悲剧命运,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2.
论稼轩诗     
他人之词 ,也许是“诗余” ;稼轩之诗 ,却是“词余”。平心而论 ,无论数量或质量 ,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 ,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 ,多一份哲理与平和 ,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 ,与稼轩词一样 ,稼轩之诗 ,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梁启超评陆游诗云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赖聊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稼轩之诗 ,亦当作如是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稼轩诗的精髓与神韵  相似文献   

3.
在南宋中后期古典文学向世俗文学转变的过程中,士人阶层的分化与身份转型比如“地方士绅”“江湖游士”一度受到学界关注,南宋后期文坛宗主刘克庄因拥有多重身份而备受瞩目。以往多将其视为辛派中人,但与稼轩词“英雄失路”不同,后村词多表现南宋政治乱象下衰世式的“英雄失志”,频繁抒发的归隐之志也流于形式。在地方世界中,以词频繁酬赠带有经营地方人际网络和游戏文字的意图,但士大夫文学传统仍然制约着士人创作惯性,频繁使用的典故、理学话语与其内在情志的贫瘠反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矛盾,与梦窗词有着内在的时代共性。后村词中的多重视野显示了南宋后期词体中士大夫精神的衰退与挣扎,与南宋后期文学世俗化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4.
辛稼轩把君国之忧,身世之感和不平之鸣一并被填入咏花词中,用婉丽的笔致抒发英雄豪情,表现出刚柔相济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5.
稼轩词中的梦词有78首.约占稼轩词总数的12.4%;从内容看感叹人生如梦、无奈归隐的梦词有37首.占总梦词的近50%.深入解读稼轩梦词,有助于了解词人从儒家积极入世思想转变为佛道归隐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有明一代,《草堂诗余》盛行,但仍有许多词人热衷于追步辛稼轩。与宋、元比较,《全明词》对稼轩词的接受面更宽,接受度更强。事实证明,在推动稼轩词经典化过程中,明人并未缺席,且为清初稼轩词风的流行作了铺垫。究其原因有三:词学理论的转向、豪放词风的延续和时代因素的影响。从明词与稼轩词关系入手,可为进一步深化对明词的认识、重新估价明词的历史价值找到一个新的观测角度。  相似文献   

7.
南宋词人辛稼轩一生渴望实现抗金救国的理想抱负,可壮志难酬,时不我与,英雄的无尽哀愁叹息尽入其词中.但稼轩词并未终止于低迷徘徊的气韵与无奈消颓的沉吟,他面对无常的命运与有限的时光,最终选择坚守初心,白首相抗,在这挣扎起伏间为我们展现了深沉动人的坚守情怀和欲飞还敛的跌宕之姿.本文尝试从辛稼轩的几阕词中所共有的“白发”意象来分析词人在时光的压力下郁结交织的清愁,展现的对抗与超越的生命态度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性动因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辛稼轩是我国南宋时的伟大词人,从他现存的620多首词来看,无论其思想或艺术都明显地受着庄子的影响。过去研究稼轩词的学者往往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因此,认真探讨一下这个课题,对研究稼轩词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词学界对于辛稼轩的研究已深入到其文学创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稼轩的文学创作也由词到诗到文 ,展现出全方位的探索景观。辛稼轩雄踞于词坛峰颠 ,既有对前人的吸收和接纳 ,同时也有对后世词人的启发和引导。因而 ,在稼轩之后的词史中 ,许多人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之中。刘须溪的词作篇目在宋人中仅次于辛稼轩 ,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成为宋末辛派词人的“光辉的殿军”。本文试图以须溪“文本”为基点 ,从须溪词的比兴象征与须溪以文为词的特征两方面 ,对须溪从词体和词体精神上接受辛稼轩的作词艺术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韦武 《百色学院学报》2006,19(2):102-107
战争军事意象是稼轩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征。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体现了辛词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两宋词史上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的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稼轩豪放词中的军事意象,体现了作者博大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盼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强烈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用典是稼轩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评论稼轩词的文章,几乎没有不涉及这一点的。自稼轩词问世八百年来,对其用典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该臧该否,词论家们却一直各执其说,纷争不已。从今天能见到的史料来看,第一个对辛词用典提出严厉批评的,是南宋豪放派鼎足之一的刘克庄,他写道: 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掉书袋”之讥,似乎成了后世否定稼轩词的定评。然其论不免武断,同为南宋豪放派后劲之刘辰翁就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词至东坡……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这样,在对稼轩用典的态度上,二刘就各持一端。自此,论者便分成两派,由宋至元、至明、至清。金之元好问、明之陈霆、杨慎,均从刘辰翁而褒之。杨慎的《古今词话》说:“若在稼轩,诸子百家,行间笔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英雄”故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演绎主人公为群体利益历经艰辛乃至勇敢献身的英雄故事在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传承久远、阵容庞大,此故事群体涵括着民族民众对英雄人格的认知和思考.云南少数民族英雄故事昭显的文化风貌和英雄内蕴与汉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存在着诸多不同,这些差异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及其伦理思想的质朴品格.  相似文献   

13.
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总结并发现了各种文化和神话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统一的英雄冒险模式:分离——传授奥秘——归来。勒奎恩笔下的英雄历险神话也遵循着类似的模式,但是勒奎恩笔下的英雄更是心理成长的英雄。他的作品关注着道德和人格的成长,同时也体现着时代的印痕,即现代人的情感困惑,如恐惧、不信任、沙文主义、精英主义、无安全感即情感的疏离和孤独。《黑暗的左手》中两位英雄的成长正是如何打破文化壁垒,正确面对并解决上述问题,获得心灵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的词,向来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著称,自唐五代以来的词林中,“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历代词家词论都将辛词推为豪放派之首,多论其词中的英雄气慨,这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仅用“豪放”二字概括却未免失之偏颇了。辛弃疾是一个在词的领域中纵横驰骋的全才,除了以“豪放”为主要基调以外,他还有相当一部分婉约词。这些婉约词,不仅与传统的正宗婉约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难分高下,而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是应该引起充分注意的。这一点,古人与今人都有所揭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范开还从比较的角度指出:“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这里说“坡词之所无”  相似文献   

15.
稼轩词好用典。在稼轩笔底,经史百家,佛经道藏,笔记杂谈,神话传说,古人、古语、古事,层见迭出,供其驱使;妙趣横生,挥斥自如。人们读了以后,很自然地会把稼轩和东坡联系起来,感到这是苏辛词在语言艺术方面的突出特色。这里想就稼轩词的用典问题提出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研究辛词的专家和爱好辛词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稼轩在词中广泛运用对话叙事方式,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古代女性和作者自己的形象;他将人与非人性质的客体对话范畴扩大到更为广阔的自然界。稼轩词的对话艺术是对《诗经》以来诗词对话叙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作者个体生命存在方式的独特显现。宣泄郁闷、超越孤独是稼轩不但与人之间,更多地与自然界动、植物进行对话的缘由。稼轩词对话艺术对戏曲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辛词中数量丰富的白发书写呈现了二人多层次的生命意识,是其词诗化特征的重要构成因素。书写的具体方式有意象组合、时空剪辑和虚实相生等途径,意象组合以青山、花等象征永恒和生命力的事物为主。稼轩词中白发书写虚笔甚多,有移情、白发人格化、自我形象他者化等技巧。白发书写透露出二人复杂的迟暮心态,对衰老产生的抗争、自怜、接纳等心理。白发书写引入年老创作者的自我形象,词之抒情主体突破了唐五代词以红粉佳人为主的模式,向言志之诗靠拢。二人相较,苏词中白发书写对于词体的开拓是有限度的,辛词则藉此构建了迟暮英雄的个人形象,取代诗成为辛氏襟怀情志的陶写之具。  相似文献   

18.
宋词中的曹操形象可谓丰富而饱满,他既是功业赫赫、雄才伟略的英雄,又是奸诈多疑、残忍嗜杀的"鬼蜮",还是分香卖履、累于世情的常人。词人们多颂扬他的英雄功业而甚少批评他的人格劣迹,这与宋代诗文中流露出普遍的贬曹倾向大为不同。担负着载道言志重任的宋代诗文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论道说理,人们贬斥曹操的德行缺陷以表达明德修礼的政治理想;地位卑下的词体反而较多表情达志之作,人们颂扬曹操的英雄功业以抒发恢复中原的宏伟抱负。正是世积乱离、国势日衰的时代特征造成了人们对曹操这样文武兼备的拨乱反正英雄的热切渴望和喃喃呼唤。  相似文献   

19.
人格作为人类的一种抽象形式是各文化成员共有的,在日常生活和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格的概念和内容方面比较了中西文化中的人格差异,并探索了差异及其产生的文化根源。同时,对人格与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关系作了探讨,以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20.
辛稼轩的咏物词,过去很少有人论及,似乎稼轩不善咏物。其实不然。辛稼轩不仅写了大量雄浑奔放的爱国词,“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同时还写了不少“赋梅”、“赋自牡丹”、“赋木樨”、“赋水仙”和“赋杜鹃花”之类的咏物词。这类词至少有五六十首,约占稼轩词的十分之一,在宋代咏物词的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清邹祗谟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大致看来,稼轩咏物词是形神兼备,重在取神的。比如赋牡丹,他说:“对花何似?似吴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