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留传下来的《人物志》3卷11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述人才思想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刘劭详细分析了才与性的关系,人才成长的内外因素,指出了个性对于成才的意义,侧重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人才的发现、鉴别、培养、选拔和使用。本文就他的这些思想特别是其中的人才心理学思想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刘劭的才德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劭从现实的需要出发 ,提出了圣人、“兼材”德才兼备、才德合一 ,“偏至之材”才德殊用的二元才德观。人才的兼偏决定于其先天禀气之均衡与优良。才性合的圣人与“兼材”要优于才性离的偏至之材  相似文献   

3.
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问题、观点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耕  孙璟涛 《学术研究》2001,1(11):11-23
本文对唯物史观的几个重要问题,即社会的本质、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实现机制,物质生产、人本身生产、精神生产的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历史发展的进程研究中的主要观点作了系统梳理,并对这些观点作了新的考察和审视;在述评的过程中,作者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封建社会的人才理论,在魏晋时期实现了新发展.据《隋书·经籍志》载,这个时期纵论人才的著作很多,有魏文帝的《士操》,有刘劭的《人物志》,有姚信的《士纬新书》,有鲁胜的《形名论》,有刘义庆《世说新语》,还有《九州人士论》、《通古人论》等等.这些连篇累牍的著作,把儒家为主要代表所创立的人才理论,包括识人标准和用人制度等等,条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了.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著作就是刘劭的《人物志》.  相似文献   

5.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观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伸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等①。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是不敢苟同的。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申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①等等。对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并就此谈一些…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的深入研究,一些同志提出了“坚持实践观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见解。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立足于实践基石之上的,是以科学的实践性为其显著特征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首要的观点。正因如此,它才同形形色色的唯心论,不可知论,形而上学认识论划清了界线,显示了自己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被称为实践论。实践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而我们对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如果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如果这种解释竟然不是唯物主义一元  相似文献   

9.
从《人物志》看刘劭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劭《人物志》一书就品鉴和选拔人才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看法:一、德才兼顾的中和思想;二、不拘一格、扬长避短的用人思想;三、人之才智出于情理的思想;四、致太平必赖圣人,创大业则尚英雄的思想。刘劭在继承先秦、两汉以来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博采道、法、名、阴阳五行诸家思想的合理成份,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人才思想体系。对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批判继承,从而为今天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 曹植描写动物的赋作主要包括《神龟赋》、《白鹤赋》、《蝉赋》、《鹦鹉赋》、《鹖赋》、《离缴雁赋》、《鹞雀赋》和《蝙蝠赋》等。本文拟就曹植上述作品的比喻  相似文献   

11.
对于曹植作品的研究,一般说来,大都着重于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而对于他的辞赋,却涉及较少。这不能不说是曹植研究中的一种缺憾。因为曹植不只是在奠定我国五言诗和发展我国乐府诗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辞赋方面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伟大的成功者。在这里,我们试着对他的辞赋作一初步的探讨。一 曹植的辞赋,和他的诗歌一样,按照他的生平要分为平素时期与失意时期两个阶段去研究。这两个阶段,当然要以黄初元年曹丕受禅以后为显著的界限。在我们常见的《曹子建集》(以丁晏的《曹集  相似文献   

12.
<正> 华希纳是与福格特、摩莱肖特齐名的所谓庸俗唯物主义的三大代表之一,而其名气和影响之大,较其他二人则犹有过之。路德维希·毕希纳1824年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习医,获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行医并从事医学、生理学的研究,一度在大学任教。华希纳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曾积极参加1848年二月革命。后来又参加了德国工人  相似文献   

13.
白刚 《青海社会科学》2005,2(1):79-81,88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的黑格尔哲学 ,之所以被列宁称为“聪明的唯心主义”,是因为它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具有“新唯物主义”的“意蕴”。而黑格尔哲学的“新唯物主义”的“意蕴”,充分体现在它的“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巨大的实践感”之中。  相似文献   

14.
论曹植及其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是第一个以“游仙”命题的诗人,他曾在生活的后期创作了十余篇游仙诗作,在其整个诗歌创作中占了不少比例。虽然在他之前,不乏以仙人仙境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如《远游》、汉乐府中某些作品等,但曹植的游仙诗作由于其个人经历的独特性,“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才情...  相似文献   

15.
刘想 《南方论刊》2011,(9):93-96
运用性格分析和史料类比的方法剖析了曹植性格中深刻的无法解脱的文人特质,论述了他文人特质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曹植在政治、生活、以及文学创作方面的影响,并对曹植的人际关系,其中的功过是非,以及曹植名篇佳作中的创作初衷、和思想内容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作家的创作心态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纵深切入曹植当时的心灵世界,在观照其雄心壮志与命运多舛交相冲突引发的忧郁痛苦之心态定格中,揭析了曹植从诗文及其彼岸世界中寻求寄托的心机理念。作者隐喻了这样一条结论苦难正是造成文学家之大体验和大表现的精神动力与创作福祉。曹植的创作心态极大地影响和成全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心灵独白之诗人。  相似文献   

17.
曹植游仙诗意蕴简析徐明1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最杰出代表,现存完整诗作八十余首,而游仙诗就有十首,除政治抒情诗以外,这是他写作较多的一类。研究曹植的诗歌创作,不应忽视这一部分。曹植一生,无论顺畅、得意,还是经历坎坷、磨难、积极用世的思想始终占主导地位。这样...  相似文献   

18.
马文·哈里斯(MarvinHarris,1927─)1953年在哥伦比亚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查尔斯·韦格利(CharlesWagley)。1953—1980年,哈里斯在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任教。1963─1966年,哈里斯曾任该系主任。1980年,他来到佛罗里达大学,并一直担任该校人类学研究生研究教授。哈里斯“过去是美国人类学学会一般人类学分会主席及1991年度杰出讲演者(DistinguishedLecturer)。”①在哥伦比亚读书时,哈里斯就“对主张多实地调查,少闭门造车的研究方法极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展开了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在这篇文章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看法。一在近代哲学史上,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一个哲学大变革的时代。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要了解鲁迅的哲学思想,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鲁迅唯物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从事实出发,它象一根红线贯串在他思想的各个方面,融化在他的著作中.本文试图从鲁迅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说明鲁迅从事实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抛砖引玉,望同志们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