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东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现代化视野研究中东民族主义 ,主要是凯末尔主义和纳赛尔主义。作者认为 :“六大主义”组成的凯末尔主义 ,是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理论 ,在它的指导下土耳其政治现代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纳赛尔主义由埃及民族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组成 ,其核心是民族主义。它是 1971年之前的埃及政治生活的指导原则 ,对埃及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
农业合作化是纳赛尔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理论在埃及具体实践中的产物。它是纳赛尔政府进行农业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既有成就,又存在严重问题,在埃及经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尊严,民族尊严,“是埃及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首要原则;”是已故埃及总统纳赛尔的精神遗产——纳赛尔主义的重要构成之一。在纳赛尔的一生中,恢复民族尊严,唤发民族意识,实际上构成了他毕生的使命。早在1935年,作为一个17岁的青年,纳赛尔已敏锐地意识到民族尊严对民族解放的重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身份政治理论为研究国家间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1969年利比亚爆发革命,以卡扎菲为首的一群青年军官掌握政权.革命初期,利比亚同纳赛尔统治的埃及建立了积极的身份认同,两国关系是“朋友”;1970年,萨达特担任埃及总统,两国建构的积极角色身份开始土崩瓦解,随着十月战争的爆发,演变为“敌人”.本文借用亚历山大·温特的建构主义分析框架,以身份为工具,将埃及、利比亚关系作为关键变量,评述十月战争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一、阿拉伯史著作述要 近30年来,中国世界史学家编著的世界通史著作或教材中,均含有关于阿拉伯历史的章节,这里略而不论。此处仅提及中国阿拉伯史研究专家编撰、出版的一系列阿拉伯史著作、教材,其中阿拉伯通史有:郭应德的《阿拉伯史纲610-1945》、彭树智的《阿拉伯国家简史》和《阿拉伯国家史》、纳忠的《阿拉伯通史》。断代史著作有:郭应德的《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杨灏城的《埃及近代史》和《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与江淳合著)、姜桂石的《战后中东史》、肖宪的《1945年以来的中东》等。地区国别史著作有:彭树智的《二十世纪中东史》、《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以及姚大学、王泰的《中东通史简编》等。  相似文献   

6.
在近二十年内,纳赛尔给埃及人、阿拉伯人和世界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纳赛尔是一个反殖民主义者,他把他的影响扩大到第三世界新近获得独立的一些国家。有人赞扬他,说他是一位民族主义的解放者,但也有人指责他,说他是个战争贩子。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上半期开始的埃及现代化进程由于英国殖民主义入侵和统治而中断,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七月革命"成功,1953年埃及被宣布为共和国,标志着埃及现代化进程的新纪元.第一,它实现了埃及民族国家重建和主权独立;第二,它完成了埃及政治现代化模式的制度性转换,即把埃及从一个殖民性君主专制国家带入了共和制时代;第三,在经济上它使埃及摆脱了对外国资本的依附,走上改革振兴之路;第四,纳赛尔主义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意识,指导着埃及国家的全面发展;第五,埃及由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国家成为一个世俗化的现代国家.这些对埃及的现代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埃及地处非洲大陆东北角,狭长的尼罗河流域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神秘而辉煌的尼罗河文明。但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后,古老的埃及文明被伊斯兰文明所取代,今天的埃及与古代埃及的风貌已经迥然不同,在《圣经》和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则保留了有关埃及的最早一些记录。其中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古典作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的第二卷中详细介绍了他到埃及的所见所闻。本文从古代埃及的历史、宗教、风俗、文化等几个方面,总结归纳希罗多德所述,并参照其他相关著述指出其中部分失实之处。  相似文献   

9.
1970年萨达特就任总统后,基于"六.五"战争后内政外交的困境与埃及民族主义要求的国家利益驱动,开始对纳赛尔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进行全面调整。特别是果断调整了埃及在阿以冲突中的立场,在阿拉伯国家率先抛弃消灭以色列的战略,戏剧性地走上了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从极端反对以色列突然转变为主动与以色列和解,走上了政治谈判之路,并在1979年签订了和约,实现了和平。从而打破了中东和平的僵局,并引发了中东国际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10.
纳赛尔时期埃及建立了一个典型的军人政权。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的惨败打破了这一模式,促使埃及军队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埃及政府出现了文官化潮流。然而,由于纳赛尔军人政权导致的路径依赖,埃及的政治经济转型困难以及军队的自利行为,埃及军队现已演化为国内最强大的利益集团之一,其政治立场日趋保守。  相似文献   

11.
1952年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法鲁克国王的统治,建立了由“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权的新政府。新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行土地改革。继1952年9月颁布第一个土改法令之后,1962年和1969年,埃及政府又陆续颁布了两个关于土改的法令。这三次土地改革,使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埃及农村的土地问题。埃及新政府为什么在成立之初就如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东女性主义与西方女性主义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又使女性主义的可见性大打折扣。埃及是中东地区现代化启动较早的国家,埃及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走在其它中东国家前列,成为其它国家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楷模,从埃及女性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女性主义的内涵和斗争方式都有别于西方。埃及是“民族主义的女性主义”,不同于西方的“女性主义”,本文试图对“七月革命”以来埃及女性主义的演变轨迹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就有着友好往来和传统友谊。二千多年来,我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通过“香料之路”这条海路交通,与阿拉伯人民进行着频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由于中阿海上交通主要是以运销香料闻名,便被人们誉称为“香料道”或“香料之路”。1973年底,在泉州湾后渚港这条“香料之路”上新发现的宋代海船,船上运载着大宗香料、药物等,便是“香料之路”上的一项重要新发现,这一传播友谊的工具——宋代海船的新发现,是中、阿海上交通、友好交往、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对于研究泉州港同阿拉伯的海上交通、经济交流和中国同阿拉伯的友好关系史方面,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4.
刊首语     
在历史学栏目中,陈振昌的《自由军官组织与埃及现代化》一文,提出了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军人政治化的倾向。该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同埃及现代化发展的关系,从中发现,“自由军官组织”的形成为埃及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军人革命所形成的集权政治形式也为埃及  相似文献   

15.
张乐 《百姓生活》2011,(6):54-55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埃及革命成功,王朝统治被推翻。这个消息让邻国利比亚一位名叫卡扎菲的年轻人兴奋不已,纳赛尔成为他的偶像。到了上世纪60年代,还在班加西军事学院读书的卡扎菲,已经开始筹划推翻当时统治利比亚的伊德里斯一世王朝。1969年,晋升为上校的卡扎菲终于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一世王朝。那一年,他27岁。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思潮对20世纪的阿拉伯人和中东政治格局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阿拉伯现代文学为这种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最为有效的途径和载体。有力地推动了阿拉伯各国争取独立、自由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东民族主义在阿拉伯现代诗歌中主要表现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阿拉伯民族的忧患意识;对阿拉伯大一统的梦想;追忆阿拉伯往昔的光荣;对纳赛尔的崇拜;坚定的巴勒斯坦立场;对阿拉伯语标准语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公元7世纪早期,阿拉伯半岛上兴起了一种新的宗教——伊斯兰教。这种为阿拉伯人信奉的宗教对当时的整个世界来说是场革命。穆罕默德,新宗教的创立者,给半岛上所有的人都带来了礼物,“给阿拉伯人带来新的宗教,给基督徒带来新的对手,给犹太人带来一个新的政治主人”。同时穆罕默德在创  相似文献   

18.
纳赛尔根据埃及的实际环境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纳赛尔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文明交往的角度,把纳赛尔社会主义看作在特定阶段不同文明互相交流的产物.纳赛尔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多种文明的特征,也体现了文明的交往、交流和融合的动态过程,是文明交往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埃美关系发展始自埃及接受罗杰斯计划,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埃及当时的境况决定了萨达特政策的重心在国内,显然纳赛尔时代的那套做法已全然无效,埃及施行一种不同于之前的现代化战略成为必然,而打开对美关系完全服务于这一政策目的。开放政策的推行,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埃及经济的增长,虽然有各种问题,但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前半期埃及的政治与经济王春良马克思在《俄土纠纷─—东印度问题》中指出: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①。这就是说,如果与亚非诸国横向比较,当时埃及的政治、经济动向,不仅比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地区伊斯坦布尔和小亚细亚要进步,而且比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