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籍先后推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对这两家所描绘的理想世界都曾抱有很高的热情 ,但在严峻的现实生活中先后都幻灭了。于是他既认清了“礼法”的本质 ,也深知要超越现实是不可能的 ,剩下的只有精神家园失落后的巨大痛苦。他既不能超越社会 ,也不能超越自我 ,而只能通过狂饮、痛哭和赋诗来宣泄自己的苦闷。《咏怀诗》无非就是阮籍苦闷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曹植与阮籍诗歌意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魏晋诗人曹植、阮籍诗歌之意蕴进行了比较。对其思想层面从所处时代环境、自身禀赋性格揭橥人的主题,艺术底蕴由诗歌发展的总趋向及之于意象、风格诸点着眼文的自觉,其美学意蕴则把握各自美学理想、审美形态、诗人审美心境及其所具二元化的审美倾向之美的创造。文章侧重注意诗人所处时代的影响及对其精神世界的揭示。  相似文献   

3.
魏晋至南北朝其间,充满了战乱、灾难、血污、烈火。正始年间的司马氏加紧篡夺曹魏政权,推行虚伪的名教,加强恐怖统治,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的心理也开始变态。许多人表面看放纵不羁,风流潇洒,内心却潜藏着巨大的痛苦、忧虑、恐惧之情;常常是口不臧否人物,心中满腹牢骚。“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作为正始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作品也同样深深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与情感表现的闪烁不定,正是阮籍诗歌的主要特色,这在他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中有明显的体现。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伟大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俄国杰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都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株深入到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去.要想猜破拜伦那样伟大的诗人的谜底,首先必须猜破他所表现的那个时代的秘密."这一看法是十分正确的.可是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阮籍将汉魏之际流行的思想模式潜移内转,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素质和修养,然后再通过个人的文学创作使之外化为文学艺术样式。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阮籍担当了由社会流行的玄学和理性思潮到文学艺术创作结构和内质的中介。通过阮籍的主动创作,这个转化得以顺利完成,哲理顺利进入文学创作。这不仅是对文学主题和艺术容量的发展,也使一个时代的思潮与文学创作顺利地融合。  相似文献   

6.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的名士,他的言行、创作及思想,是魏晋时期多元化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表现,他的作品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因而他与同时代的、不同时代却有相似命运的文人有着共同心声.1994年以来的阮籍诗赋研究,基本延续着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视角多元化,并朝着立体化、层次化的良性势头发展.  相似文献   

7.
汉末魏晋,天下大乱,士阶层思想解放,个性生长,狂傲不羁,开启文学的自觉时代."竹林七贤"之代表人物阮籍于乱世中独步天下.他以真情性挑战世俗礼法,遇险恶现实而不得解脱之时,在醉酒中咏叹韬B每人生,表现出一个特殊时代的作家的生命色彩和生存力量.解读阮籍作品,豪言壮志溢于言表,风骨强悍,刚烈劲健,渲染着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之狂.然而时代没有给阮籍用武之地.这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孤独和苍凉.时代带来的灵魂负役般的煎熬与磨砺却成就着阮籍艺术上的不朽,也铸就着一个真正行走在魏晋时代的狂狷之士.本文试图从社会环境、作家处境和作品表现几个维度论及一个作家的人格个性和韬晦战略的形成,从而为解读作家作品的意义提供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8.
渠晓云 《南都学坛》2003,23(4):58-62
历来对阮籍《咏怀》许多从时事政治的角度来诠释,甚至几乎每首诗都要与魏晋间的史实一一比附。根据社会背景来分析诗歌这无疑是诠释诗歌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所有的诗歌都是现实政治,尤其是时事的直接反映。从阮籍的整体心态入手,将《咏怀》诗分别从忧思与伤心、徘徊与将何见、孤独三方面来诠释,可以看出:忧伤氛围始终贯穿《咏怀》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是《咏怀》诗的诗旨,这反映了阮籍痛苦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代诗杰,徐志摩那“晶莹圆润”的诗作曾拥有广泛读者,也颇得文学史家的好评。然而,对于徐志摩一生起落消长的思想变衍的探析,却历来颇多异议。原因就在:作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同时又是‘末代’诗人”的徐志摩,一生都是在矛盾痛苦中度过的,其思想充满着复杂性;而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总是同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发展前景不相谐调,时或遭至非议也在所难免。笔者认为尽管徐志摩毕生追求的仅仅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社会”,其社会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难免于碰壁,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是真诚的,其间不乏希望祖国自立、民族自强之意,贯穿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对“理想社会”从追求到幻灭的过程,恰恰典型地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探索人生道路的艰辛,从反面演示了他们应有的历史性选择。本文以徐志摩探寻“理想社会”为脉络,分四个时期描述其思想变衍轨迹,试图以此对徐志摩的思想发展作出尽可能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魏晋是一个玄学的时代。阮籍和陶渊明都接受了玄学的深刻影响。然而两人的玄学观又有明显差异,它折射到人生思想上,一个悲观消极,一个恰然自乐。  相似文献   

11.
《咏怀诗》是阮籍人生追求的形象化体现。诗人通过凋零衰败意象的塑造、阴沉幽暗色彩的运用以及日暮途穷的时空描绘 ,制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来表达深沉的人生忧患 ,诗歌呈现出抑郁悲凉的特征。经历着现实痛苦折磨的阮籍有着超越苦难的强烈冲动 ,通过对虚幻的神仙世界的描绘表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其诗呈现出飘逸高远的特点。在艺术方法上 ,阮籍继承《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 ,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使其诗呈现出委婉曲折的抒情风貌  相似文献   

12.
飞翔意象在阮籍《咏怀》诗中有诗心、诗情、诗法、诗境四个营构向度。飞翔意象传达出诗人的行藏与心迹,演绎着诗人的缥缈哲思;其既触动了抒情主人公的悲情,也被诗人打上了特定情感的烙印;阮籍对飞翔意象的书写推进了此类诗歌的抒情模式,诗中的情思因此变得隐晦飘忽,富于比兴意味;诗人借飞翔意象的描写,隐约构建出一种温柔、哀凉的诗境。  相似文献   

13.
生存的苦涩与死亡的超越——论阮籍的悲剧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两个层面探讨阮籍的悲剧性生存。第一,从生与死的不同结果比较嵇、阮的心态,突出阮籍“活着却更难”;第二,阮籍的死亡焦虑意识及彼岸世界的不可追求,深化了其生存的形而上痛苦。  相似文献   

14.
阮籍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前后相映生辉的两位大诗人 ,在他们所创造的风格各异的诗歌中体现出他们与玄学的内在联系。阮籍是一位崇任自然的玄学家 ,陶渊明深受玄学“独化”论的影响 ;玄学性情说使文学进入了一个抒情化、个性化的时代 ,阮、陶在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性情说的追求和发挥 ;受玄学“言意之辨”的影响 ,阮、陶诗歌创作拓展了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 ;阮诗耻于言酒 ,陶诗津津乐道 ;阮陶代表了玄学发展的基本趋向 :从消极悲观到陶然自得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为世人所称颂。他的诗平易通俗,有不少作品尖锐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他不仅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而且是一位音乐爱好者,音乐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诗人对音乐的强烈喜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关注重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阮籍与尼采,都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一个对虚伪礼教进行批判,一个则对传统悲剧观进行批判,但其生存法则又是迥异的:阮籍是典型的"避世"原则,避世的内因是当时所处时代的政治形势和个人性格原因;尼采则是投入的,也和所处的时代和个人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的阮籍和"五·四"时期的郁达夫都是放诞不羁的名士,而且二人在身世、家庭,以及所处的时代政治、社会思潮等方面非常相似。这些因素使二人既要在酒色的放浪形骸中表示对现实的反抗,又不能真正忘怀所谓的礼法道德。二人思想矛盾,人格扭曲,虽放诞于酒色,却都属于佯狂型。而同是佯狂,又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8.
阮籍《咏怀诗》中的鸟意象,不仅描绘着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凄凉,同时也构筑着诗人遗世独立的理想世界,传达着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鸟意象既是诗人内心的挣扎、向往和反抗的写照。也是整个时代有着忧世情怀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悲情色彩,诗人借助孤独之鸟、高洁之鸟与卑微之鸟的不同意象进行了隐晦的传达。  相似文献   

19.
一代文化哺育一代诗人,而各个时代的伟大诗篇,又总要反映出同一时代的文化特色。魏、晋、南北朝文化,产生了阮籍、陶潜、谢灵运和鲍照那样一大批著名的诗坛人物,盛唐文化薰陶了李白、杜甫和王(维)、孟(浩然)、高(适)、岑(考)等杰出的诗人。读这些人的诗集,时时感受到时代文化的脉搏的跃动。可以说,伟大诗人的作品,和他们所处的文化密不可分。苏轼之于北宋,也如李、杜之在盛唐。宋代文化孕育了苏诗,而苏诗又处处闪耀出宋代文化的光芒。文化,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几乎无  相似文献   

20.
阮籍的<咏怀>组诗是在一种"低孤独"的心态支配下创作的,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为组诗奠定了低沉愁苦的情感基调.<咏怀诗>"遥深"、"隐曲"的风格特色既与阮籍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更缘于他独特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诗中频繁出现的"飞鸟"意象生动地再现了阮籍的内心矛盾与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