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抽样调查,2006年四川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在收入较快增长的前提下,又有新的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395元,比2005年增加120.9元,增长5.3%。其中:服务性支出人均685.6元,增加76.3元,增长12.5%。农民的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的水平序列分别是食、住、行、文、医、衣、用、服。  相似文献   

2.
《青海统计》2007,(1):43-43
近三年来,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消费形式也由单一的物质型消费向物质加服务型消费转变,服务性消费逐渐升温。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上半年,青海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到907.55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40.6%,年均增长12.4%,增长幅度高于消费性支出6.4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驾马车"的内涵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在支出法核算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产品和服务出口。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净流出等于货物和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经济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过去的1993年,重庆市长寿县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的总特征可以概括为“进入了消费的商品性时代”。如下数据可以证明这一论点:1980年,长寿县农民人均总支出178.72元,其中商品性支出(现金支出)占52.98%;到1993年这一比例已上升为96.64%。表明商品性支出已占领了农民生产、生活流域的绝大部分空间。但从农民的资金流向及频率看,农民的生产投入与生活消费仍潜存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秀儒 《青海统计》2006,(12):30-32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需求一般指最终消费,它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是购买商品和生活服务的支出,政府消费是行政机关在行使政府职能时所支付的经常性费用。消费需求增长是最为稳定、对经济增长影响惯性最大的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发  相似文献   

6.
服务性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期形成的消费热点之一。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是保增长的重要途径”。这表明,通过扩大居民服务性消费,带动服务业发展,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天津市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近两年来,天津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增速呈放缓趋势,2007和2008年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商品消费增长。在此情况下,研究居民服务性消费变化,对采取扩大服务性消费以带动居民消费增长的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接下来说说支出法是怎样核算GDP的吧。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用公式表达为: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相似文献   

8.
文化消费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九五”期间,百色市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据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百色市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800.08元,比1995年增长42.3%,五年间平均每年以7.3%的速度递增,快于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的递增速度;同时,广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消化性支出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12.8%上升到2000年的14.8%,在衣、食、住、行、医、用等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高至低排列中,广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比重已跃居第二位,仅次于食品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消费从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步向以非物质消费为主转变,吃、穿等生存型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比重逐步上升,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需求大大提高。2007年中卫市城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与社会》2011,(3):13-14
2010年,南宁市城市居民消费中,属于享受型消费的交通和通信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文化娱乐类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类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为36%,较“十五”期末增加了1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呈现出基础型消费质量持续提高、支出比重总体趋于下降,保障型消费刚性特征显著、支出比重略有下降,改善型消费在服务、汽车和个性化消费等推动下支出比重快速上升等特点。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包括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倾向逐年下降、购房支出及还贷挤压消费能力、社会保障功能偏弱成为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此,建议保持收入稳定增长,增强收入增长预期;完善社会各类保障制度;稳定住房价格和物价水平;培育和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12.
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水平的高低不仅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并且影响着居民家庭服务业乃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天津市居民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增长,反之,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不断增长不但促进了居民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河南农村消费需求现状 从对河南省近20多年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现状分析来看,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具有以下特征: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偏低;农民家庭人均消费总量及各项支出费用提高迅速;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农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在逐渐增大:农民平均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态势;各项生活消费支出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一、各项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内蒙古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各项消费支出全面增长。1993-2000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由1585元增加到3928元,2000年是1993年的2.5倍,年均增长量为335元。其中食品支出由693元增加到1353元,2000年是1993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量为94元;衣着支出由292元增加到561元,2000年是1993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量为38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由147元增加到289元,  相似文献   

15.
达瓦 《统计研究》2010,27(4):79-82
本文以近9年西藏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人均消费支出指标发展趋势的 预测模型,分析得出:在未来四年中西藏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年增长率预计达到14.2%。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反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八项主要统计指标因素相对于消费支出的关联程度,对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指标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1、偏重物质消费,轻视精神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物质消费越来越重视。大学生也有这种趋势。有的大学生可以一个学期不买教学用书,却可以用手机、穿品牌衣服等。大学生学习以外的支出远远地高于用于学习的支出,而且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个倾向,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倾向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就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倾向,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海统计》2007,(3):43-43
据对全省600户农牧民家庭抽样调查,2006年,全省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4.89元,比上年增加129.37元,增长6.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5.0%。八大类消费呈六增二减,其中,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六项支出各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衣着、其他商品和服务两项支出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采集2010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消费支出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规模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等两个因素影响;在综合消费支出中,部分西部地区近年消费支出水平位居前列,高于大部分中部地区;在个别地区的消费支出中,衣着支出增加并不一定就是气候原因,还可能是时尚等元素导致.因此,政府在制定消费政策时,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征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是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终点,消费水平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投资是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投资主体是企业单位、政府、居民。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消费与投资从根本上说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消费是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投资于扩大再生产,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