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7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我省的普遍开展,村庄整体规划、房屋改建装修,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的土坯房开始转向宽敞明亮、样式美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或砖木结构的住房,住房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居住面积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对15个调查县、120个建房村的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显示:2007年,  相似文献   

2.
一千多年前,杜甫老先生曾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我们讲:安居方能乐业。20世纪70、80年代,家里人多房少,生活条件差,多少口人挤在一起,总想着要是换个大房子该有多好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从福利房、房改房到商品房,人们大多拥有了较为宽敞的房子。据抽样调查统计,咸阳市区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从2000年的  相似文献   

3.
吃、穿、用、烧、住是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住指标在反映居民生活质素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居住指标的设置及其含义的完整性、科学性与否 ,将直接关系到资料取得的难易程度及数据质量。 1996年由国家统计局制定并在执行的《城市住户调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所设置的居住指标 ,由于受当时居民居住条件的限制已不能适应现实城市居民居住情况的变化 ,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一、现行《方案》中居住指标的改善及其含义现行《方案》以居住面积、辅助面积、住宅建筑式样等几个指标反映居民的居…  相似文献   

4.
李俊 《统计与决策》2008,(9):99-101
文章主要运用要素分析法,对近年在浙江萧山调查中有关居民居住质量的资料进行分析,从居住环境和住房状况两个方面系统论述居住质量变迁的情况。文章指出,萧山居民居住质量的变迁与社区和谐密切相关,良好的居住质量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按照全国R&D资源清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区于2000年开展了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在自治区8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区科技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历时一年多时间,现已完成了R&D资源清查数据的采集、审集、汇总、评估工作,并将发布清查主要数据结果公报。下面就这次清查公报的主要数据和清查工作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浙江统计》2003,(2):40-42
二、住房质量状况良好根据浙江省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抽样调查资料,全省有42.6%的家庭户居住在1990年以后新建的住房中,这部分住房的建筑面积约占全省住房建筑面积的52.1%。有一半的城镇家庭户的住房是1990年以后新建的,而乡村1990年以后新建的住房比例相对较低,但也有36.1%。各市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五普”资料表明,八成以上的家庭户居住楼房,乡村中居住楼房的家庭户比重也达到了75.0%。全省有2.5%的家庭户居住高层住宅,这部分家庭大多集中在杭州等中心城市的市区,杭州和温州居住高层住宅的…  相似文献   

7.
《统计教育》2005,(5):34-34
联合国人口和发展委员会今天发表报告指出,到2007年,世界将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而1950年时,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为30%。该委员会在报告中称,全球65亿人口中目前约有32亿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攀升至50亿,估计将占那时的全球人口的61%。该委员会称,巨型城市的数量也在增加。现在全球有20个城市的居民超过了1000万,而1975年只有四个(东京、纽约—纽瓦克、上海和墨西哥城)。今天,人口最多的五个城市是:东京(3530万)、墨西哥城(1920万)、纽约—纽瓦克(1850万)、孟买(1830万)和圣保罗(1830万)。紧随其后的城市是:德里、加尔各达、布宜诺…  相似文献   

8.
王德文 《统计研究》2008,25(8):69-73
利用2002年-2005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采取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居住方式及日常照料在老年人ADL转归中的作用。结果提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文化、认知以及患重大疾病次数等作用下,老年人只有在ADL完全自理的状况下,独居才会比其他居住方式使其躯体机能下降风险更小。一旦老年人在ADL相对和完全依赖的状态下,生病时由配偶或子女照顾的比保姆社会服务等对其躯体机能的转归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褚斌 《中国统计》2013,(1):24-25
住房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住水平(包括居住面积、住房间数、住房设施及其周围环境、住房消费情况等)已越来越成为衡量人口生活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包括居住面积、住房间数、住房设施及其周围环境、住房消费情况等方面的翔实资料,为我们展示了现阶段人们居住、住房的基本情况。本文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安徽人口居住水平的现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状:有喜也有忧四川住房消费处于较低水平,占四川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有待提高。从居住支出看,2006年,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平均每人为728.43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于全国103.23元,居第18位;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平均每人328.58元,仅居全国第25位。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以来,我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使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对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和拉动全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近年来,由于房价上涨速度加快,不但加重了城市居民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暴露出保障性住房保障性能力弱、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不规范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居住模式能否促进老年人主观福利的提升,关键在于老年人的居住选择偏好能否得到满足。将老年人的居住偏好是否实现作为因变量,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作为自变量,通过广义多层线性模型(GHLM)研究社会保障能否促进老年人居住偏好的实现。研究发现,仅仅32%左右的老年人居住偏好得以实现,且社会保障对老年人居住意愿实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低、保障力度不够有关。建议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通过将遗产税、所得税等与居住模式挂钩,帮助老年人实现居住偏好,以增进老年人主观福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空间分异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日益显著,并对居民的集群效应不断提高.近年来,古城西安通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城市居住圈层正经历着分化与重构,故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西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水平和区位地租是西安市居住空间分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每当走在街上,总能见到从乡下来的农民工,特别是近几年,人数日见增多.这不奇怪,就说2012年,内蒙古的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这一提升幅度,看似没啥,但掐指一算,绝对量惊人,竞有28万之众.可以想见,这支庞大的劳动力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城来,场面该有多么壮观.再一琢磨,还有更深一层含义.因为,照此发展下去,不出两年,全区的城镇化率将会超过60%.届时,六成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颠覆传统的以农牧业人口为主格局,几成定局.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城镇人口是按我国现行城镇人口统计制度,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以上的人所作的统计.也就是说,生活在城镇半年以上的农业户籍人口,也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5.
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应纳入GDP核算,但各国对自有住房服务虚拟租金的估算方法存在差异,当前主要的核算方法为市场租金法和使用成本法。采用使用成本法对中国居民自有住房虚拟租金重新估算,发现2004—2012年间居民自有住房虚拟租金年均达3.2万亿元,最近三年年均达到4万亿。中国统计部门基于建筑成本估算的虚拟租金大大低估了居民居住支出,2004—2012年间年均低估达2.3万亿元,近三年年均低估达3万亿元。调整后的居住消费占GDP比重达到11%~14%,高于官方6%的统计数据,仅自有住房虚拟租金的重新调整就提高了4%~5%的居民消费率,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消费支出还将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一、2001年全区统计工作的简要总结 200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统计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全区统计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统计任务,而且统计工作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去年以来,为了提高我区的统计数据质量,全区上下积极推进制度方法改革创新、手段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加大依法统计力度,特别是针对一些影响大、存在问题多的数据,进一步强化数据…  相似文献   

17.
松江区房地产业是进入九十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十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特别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商品房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商品房的生产和销售从而改善了居住条件,改变了城镇面貌,加速了全区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刘亚辉 《晚晴》2020,(4):54-55
我们居住的社区在贵阳市南明区兴隆街,既不是大街边的公寓大厦,也不是那种老旧的大杂院,而是在这座城市中再普通不过的一条深长小巷。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子中,看见、听说了小巷里许多感人的事迹。采撷几件,拙笔记下,为这些普通老百姓点赞。  相似文献   

19.
孙洪娟 《统计研究》2004,21(11):27-4
一、背景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对"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进行思索.联合国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排名.但考虑到世界范围内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比较和同一国内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比较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多数国际机构只是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分析"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笔者认为,仅从这一点上考虑"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是不完全的.本文首先研究"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定义,然后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人类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和人居议程的倡议下,借鉴马斯诺的社会需求层次论的研究成果,分析人类的需求,构建出"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统计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实证分析我国35个大中型城市,并对结果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印证.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易操作的指标体系,供对该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8337"发展思路,在保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的带动下,致力于加快全区的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扩大城市的影响力,使全区城镇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本文根据全区城市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及其他有关数据,对全区9个地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一、地级城市人口劳动力等要素进一步集聚2013年,全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城镇化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