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指导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是中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丰富审美教育形式,美育师资培养等三个方面较为充分地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娅楠 《经营管理者》2012,(5X):371-371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观察法,对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培养进行研究。该文将从体育舞蹈运动的动作美、音乐美、精神美、人体美以及体育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价值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更好的为素质教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不断提高,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选取了康德早期对于艺术审美的一些观点加以分析和比较,重点论述了康德关于美的艺术和艺术的美的相关理论,并就整个文章的论述,阐明笔者自身的观点,即康德的思想有其重要的地位,但也有其片面之处,所以作为后来的学者,我们要学会辩证的学习吸收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吴建华 《经营管理者》2009,(17):293-293
审美智能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需要与动机,形成追求美好事物的理想;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上,审美智能的培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与稳定的个性倾向。基于此,文章从语言形式美、语言审美表象、视觉审美表象以及再造想象等角度全面立体的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审美智能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审美素质是审美主体发现美、辨别美、创造美的能力体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开展审美素质教育,更需要社会施教群体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审美与鉴赏的能力,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学生成“人”和学校完成人才培养计划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一系列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它能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绪,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在整个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能给人带来就一种古色古香的美感。音乐的本质就是美,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需要审美教育理念的不断渗入。但是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存在严重的"重技轻美"的现象,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古筝艺术的美的认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把古筝教学与审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古筝教学中不断渗入审美教学的理念。本文阐述了高校审美教学的意义,提出了高校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为推动古筝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一系列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审美的经验、观点、趣味和要求,人们每天都在接触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行着审美实践活动。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秘书部门既是机关单位的神经中枢,直接为领导活动服务,又是机关单位的“门面”和“窗口”。秘书常代表组织与社会各方面交往,应当对美有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人类某一历史阶段上是以审美为导向,还是以审丑为导向,人类找寻美的价值之路从未间断过,但对美的价值的自觉意识却并非人人皆醒自明。关是人的生产方式之一,美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羌创造价值。卢梭谴责的不是科学本身,而是要在有道德的人面前捍卫道德。审美引导领导。审美是通行自由之路,万美皆备于我,斯为大美也。  相似文献   

12.
先验对象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是一个颇有歧义的概念,即便如此,对于它的研究仍是热点,但同时又是难点。先验对象的出现是带有必然性的,它是康德为解决在认识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必要的假设,在康德这里,知识的获取是主体能动的结果,是主体先天综合的结果,而先验对象在这个过程之中是作为一种知识综合必然性的根据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富含多元而丰富的审美元素,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并创造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天职.中学语文美育是"慢"的教育,它是一种渗透性的、浸润性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由于它功在净化、陶冶人的灵魂,其影响力和支撑力更为内在、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14.
一、何谓美育美育这一概念是18世纪德国剧作家、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席勒认为,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严密的分工制和人的等级差别使得人身上的两种冲动,即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常常以对立的面目出现,人内在的和谐撕裂了,进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品味、分析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了美和科学美的涵义,提出了"科普美"的内涵和审美形式。该文认为:大自然之美是第一性的;科技工作者对自然进行美感审视,感受到的"科学美"是理性的、意象的美,是第二性的;科普创作者对"科学技术"进行审美,通过创造性劳动,将"科学美"整合、演绎为感性的、具象的"科普美",是第三性美学作品的审美形式。科普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运用文学艺术的心灵与笔触去释读与演绎科学技术",让受众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7.
徐勇  申远彪 《科学咨询》2008,(16):33-33
语文教材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其内容丰富多彩,诗词歌赋无所不有,而且大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语文课文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带有作者对社会、对自然的审美判断,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具有审美的性质.这种审美性集中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审美优势和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落实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采取设境激趣感知美,读文引思激发美,品词析句理解美,启德训能创造美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施亚平 《经营管理者》2012,(3X):339-339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包括对理想、观念、趣味、判断力四个方面的审美,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美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追寻研究思考的重要命题。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首先教育者要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以美的规律来塑造人、教育人。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20.
网络背景下音乐审美趣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音乐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音乐创作、欣赏、传播、复制、存储等的总称,这是与传统艺术范畴不同的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网络音乐的发展日新月异,审美主体对网络音乐的偏爱与选择体现了一定的审美趣味。音乐审美趣味是进行音乐欣赏的前提,它是音乐审美心理学、音乐接受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网络背景下音乐审美趣味又有什么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