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来,刘永好之女接任新希望六和集团董事长,民营企业传承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6%,其中85.4%是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一代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已达52岁,在未来五到十年里,民企特别是家族企业将普遍面临交班、传承问题.然而,有数据显示,第一代到第二代接班的平均成功率为40%,第二代传到第三代企业还在持续经营的平均只有4%.因此,能否顺利实现传承已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突破“富不过三代”怪圈、实现基业长青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制约家族企业成长,导致家族企业短命,以及“富不过三代”的原因研究,有从人力资本融合不协调度角度(储小平,2002年),有从失去控制和管理角度(毛蕴诗,2001年),有从产权制度(金祥荣、余立智,2002年)等方面分析,本文主要从领导权代际传递过程中领导效率递减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3.
汪东亚 《决策探索》2010,(19):42-42
福布斯中文版日前首度发布"中国家族企业调查",调查对象是沪深两地证券市场305家上市企业,调查发现,"中国民营企业远未达到‘富过三代’、‘家业长青’。目前中国家族企业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向现代家族企业演进"。"富一代"还未完全退出,"  相似文献   

4.
统计显示,传承是家族企业难以跨越的一道“坎”,大约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进入第二代,只有1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进入第三代,能进入第四代的仅有3%。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那么我们能否为家族企业找到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家族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哪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试图从核心能力的视角洞察家族企业的发展之路。1.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由生物体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死亡的生命历程,而生物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面对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家族企业传统的家族化治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难以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家族企业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就必须突破传统家族制和短视的经营理念,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通过人力资本提升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的惊险跳跃--代际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各国统计数字不尽相同,主要由家庭成员所有、控制或经营的家族企业,在全球企业总数中还是占到65%-80%。而研究家族企业史的学者发现,在所有把财富转移给下一代的家族企业当中,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完结,只有约13%的家族生意成功地被第三代继承。在我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家族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家族企业开始步入了第一次代际传承期。如何选好接班人,从而避免陷入“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的怪圈,是我国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现任掌…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一代自治阶段,父子共治阶段更不利于家族企业成长性的提升,这种阶段差异受到家族企业接班人成为董事、监事或高管时的年龄的调节,年龄越大,对父子共治阶段企业成长性越有利。父子共治阶段家族企业成长性同时也受到二代是否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因素的调节,当二代接班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时,对企业成长性不利。建议处于权杖交接的家族企业,一是应制定长远的接班计划;二是接班人不宜过早进入企业高层;三是对二代海归应进行必要的“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族企业长期发展,是其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演化博弈和演化经济理论、企业基因理论与环境选择理论为基础,对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代表的间断性完全演化家族企业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内外部博弈分析后可知,获得对环境变化趋势准确的预判力是家族企业能够长期持续成功演化和延续的前提,面对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方式,形成新的基因组合,是家族企业可以"富过三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意思是刨业容易守业难,不管你的家庭如何富有,都很难将积累到的财富传过第三代。许多第二代或第三代就已将财富挥霍一空,更有甚者创业者本人就走过了从富豪到贫穷的历程,“富不过三代”变成了“富不过二代”甚至“富不过一代”。  相似文献   

11.
内部治理、外部环境与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为什么会有关于中国家族企业的“三代消亡”论?文章分析了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短暂的内因与外因。受内因制约,家族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程度过大或过小都容易产生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负面影响。外部因素有时也能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存续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模式改进其内部治理结构。文章还提出了适用于经验检验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性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肖颖 《决策探索》2011,(3):81-83
他们手机只当闹钟用,名车成买菜工具,出租“豪宅“住进敬老院……他们不是炫耀,只因他们孤独。“富上代”们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培养成“富一代”。然而晚年时,“富上代”们却与远赴他乡的子女们聚少离多……  相似文献   

13.
为青年人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良性的社会流动机制,使“富二代”不会因其富而承受不该承受的来自原罪的道德压力,“贫二代”也不会因其贫而承受不该承受的来自物质的压力,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让中国更好更快地走向“富N代”的“共富社会”  相似文献   

14.
罗进辉  彭晨宸 《管理评论》2023,(2):237-251+267
随着越来越多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阶段,家族二代继承人,特别是不少女性二代继承人的经营表现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和热议。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差异视角分析并检验了家族二代继承人的经营表现。结果发现,相比女性二代继承人继任的家族企业,男性二代继承人继任的家族企业具有显著更高的经营绩效,表明男性二代继承人的经营表现要好于女性二代继承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模型等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后,上述研究结论仍然稳健成立。本文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先天方面,由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强的冒险倾向,使得男性二代继承人经营的家族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即具有显著更高的研发投资水平和负债水平,从而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表现;后天方面,由于中国“重男轻女”“传男不传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二代继承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培养,即在企业历练的时间显著更长,更可能在本土而不是到海外积累经验和资源,从而有助于其更好地经营企业。此外,本文发现女性“贤妻良母”的社会角色是女性家族二代继承人相比男性继承人经营表现更差的另一个后天因素。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而...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的生命力很强,但生命周期却很短。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家族企业,只有15%能延续到第二代以上。我国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式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家,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岁。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家族企业的寿命很长,有的“活”到几百岁迄今还充满生机与活力。美国许多家族公司拥有2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它们成立了一个“300年俱乐部”,只吸收300岁以上的公司为会员。德国有一个名叫“以诺甚安”(得名于《圣经》中多子和长寿的模范以诺)高级俱乐部,它在全世界有33名成员,都是寿命在200岁以上的家族企业。因此,探求家族企业的长寿之道,对于我国家族企业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跨代创业是家族企业传承和永续经营的核心问题,涉及到两代企业家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传承创新.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家族企业的独特资源对创业的影响,但忽视了家族企业资源在代际之间形成的异质性结构及其在传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二代涉入带来的资源异质性及其与一代资源之间的整合是组合创业的资源基础,也是推动跨代创业的动力.本文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出发,探究家族跨代资源异质性及其整合对家族企业创业行为的影响.基于1999年-2012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二代异质性的知识资源对家族企业组合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家族一代社会资本与二代异质性资源的整合也会正向影响家族企业的组合创业行为.分析结果还表明,地区市场化水平会负向调节知识资源异质性与家族企业组合创业的关系.本文结论对资源观在家族企业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转型经济背景下的组合创业研究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峰岭 《决策探索》2003,(12):45-46
近年来,我国江浙、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家族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构成中不可小视的一股增长力量.在企业发展中,人们往往将家族企业与封建、落后的管理方式相联系.然而,在欧美各类企业构成中,家族企业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显示,美国约有70%的家族企业传承到2代,有近2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承到第3代,有15%的家族企业能够传承到4代以后或世代相传下去.在美国500家大企业中,仍有近40%为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传承是一个由现任领导者(一代)向继任领导者(二代)过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二代获得对其作为领导者的认可是保证传承顺利的关键。本研究在身份理论的基础上,选择6个家族企业传承案例,通过纵向分析探讨了代际双方如何通过代际互动构建二代被认可的领导身份。研究发现:(1)代际双方对二代领导身份认知呈现出“价值观—性格特质—能力”的逐层推进。(2)身份认知表现为根据领导身份构建行为及其主观和客观结果进行再认知的循环反馈过程。(3)传承过程伴随着身份认知的动态演化:一代和二代调整认知和角色期望形成对二代身份认知的一致有助于传承顺利进行;相反,身份认知偏见将导致传承过程缺少“身份认知—身份构建行为”循环反馈,阻碍传承。本研究贡献在于引入双主体分析视角,指出了代际之间领导身份期望和身份认知这两个关键因素在传承中的作用,解释了身份认知演化影响家族企业传承和领导身份构建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扬眉 《管理世界》2019,35(2):168-184
家族企业是一种具有跨代持续发展愿望的企业,以跨代创业作为传承路径逐步获得认可。然而作为家族创业的主力军,家族继承人的创业成长体系尚未明晰。基于此,本研究从关注家族企业如何实施跨代创业、创业效绩效如何,转向继承人个体创业成长及其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以5个兼具传承和转型需求的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个人意义构建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开放性译码分析提炼继承人个体发展的创业成长关键要素,包括创业导入、创业实践和创业升华3个阶段的创业成长核心要素、驱动因素及意义构建策略,试图在家族传承背景下构建以跨代创业为主要路径的家族企业继承人创业成长的金字塔模型。研究结论不仅为家族企业继承人成长的差异性提供了解释,而且为家族创业实践和继承人培育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为家族企业传承和跨代持续成长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 华人家族企业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在企业摇篮中关村,3-5年是多数企业的寿命周期,中关村现存企业中,在90年代以前建立的只占全部企业的3%。相反的例子是,可口可乐、通用汽车、联合包裹、松下电器已有百岁高龄仍显示出勃勃生机。什么原因使企业长生不老,又是什么原因让企业夭折? 一般来说,企业要经历初创、成长、成熟、停滞、衰老、消失的市场生命周期过程。只是不同企业经历周期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有的企业如可口可乐、松下电器走出了“产生——成长——成熟——成长——成熟……”不断循环的周期模式,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