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规模定制导致的内部和外部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的解决依托于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和生产催生了企业间模块化。本文将企业间模块化环境分为四种类型并探讨了其对模块层次和架构层次的产品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模块化的出现是为了减少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性,但实际上它只是维护了当其它模块变化时另一模块保持不变的独立性,却大大损害了当其它模块不变时另一模块寻求改变的独立性。另外模块化在促进模块层次的创新的同时压抑了架构层次的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2.
模块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品内分工技术,对企业产品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扩展了Hausmann和Klinger提出的产品空间模型,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模块化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其对企业产品创新的收益和成本的影响。随后,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取得数据的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国模块化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最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给出了我国如何进一步发展模块化技术以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分别检验了战略柔性(先动柔性、响应柔性)、环境动态性在产品模块化(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与竞争优势(品牌优势、大规模定制优势)间的中介与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产品模块化对竞争优势有显著正向影响;产品模块化通过战略柔性完全中介作用于品牌优势;响应柔性在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与大规模定制优势的关系中分别起完全和部分中介作用,先动柔性则没有;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模块化生产与品牌优势的关系,负向调节模块化设计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而在模块化生产与大规模定制优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汽车产业从20世纪末开始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用户需求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例增大、交货期要求提前、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模块化技术支持下,汽车产业正从原来的零件-组件-产品,向零件-子模块-分模块-产品的结构模式转变。一、模块化的需求和特点模块化是指每个可以独立设计的,并且能够发挥整体作用的更小  相似文献   

5.
产品模块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模块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但是理论上关于产品模块化能否提升组织绩效以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在理论推演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产品模块化对组织绩效的不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品模块化除了直接影响企业的短期绩效外,还会通过提高企业的门槛能力和重要性能力来提升短期绩效水平;另一方面,产品模块化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来提升企业的未来性能力进而影响增长绩效。创新之处在于,对之前学者的研究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整合与发展,证明了处于经济转型的中国情境下,产品模块化对企业短期绩效和增长绩效的不同影响机制。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对当前管理实践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精益生产方式中的供应商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益生产方式,其目的是通过这种生产方式的运用,使产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且使企业从一切环节消除浪费,达到成本最低。精益生产方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十几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学者,耗巨资在对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方式与欧美典型大量生产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后,于九十年代初以(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推出的。精益生产方式综合了单件生产方式能满足每个顾客的要求和大量生产方式能降低成本的优点,避免了高成本和极难变化的缺陷。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较,精益生产方式的一切投人都将大大减少,用一半的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组织模块化所催生的竞合机制与模块整合模式充分彰显了开创价值创新的优越。本文以产品特性为调节变量,对组织模块化与组织价值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组织模块化过程中,单纯的组织结构构建并不能够带来企业的价值创新,只有制度设计才是组织模块化价值创新的深层诱因;而引入结构构建匹配后,模块化制度设计对组织价值创新的影响更加显著,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产业模块化向组织模块化过度的必然性;在行业表现出产品设计信息的高度依赖性和信息较难写入介质等特性时,组织模块化将难以开展,并由此影响组织价值创新,也进一步明确了模块化的行业适用范畴。  相似文献   

8.
组织模块化所催生的竞合机制与模块整合模式充分彰显了开创价值创新的优越。本文以产品特性为调节变量,对组织模块化与组织价值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组织模块化过程中,单纯的组织结构构建并不能够带来企业的价值创新,只有制度设计才是组织模块化价值创新的深层诱因;而引入结构构建匹配后,模块化制度设计对组织价值创新的影响更加显著,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产业模块化向组织模块化过度的必然性;在行业表现出产品设计信息的高度依赖性和信息较难写入介质等特性时,组织模块化将难以开展,并由此影响组织价值创新,也进一步明确了模块化的行业适用范畴。  相似文献   

9.
徐勇 《经营管理者》2012,(4X):264-264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根据订单安排生产,是一种需求拉动式的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下的企业目标成本设计模式包括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成本优势的分析、企业的成本战略目标定位、生产作业系统的特征分析、企业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与"筑入"等。本文研究了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成本战略目标定位、生产作业系统的特征以及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与"筑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翔  谢永一 《经营管理者》2009,(20):229-229
模块是具有一定功能和特定结合要素的零件、组件和部件,模块化产品是由一组特定模块在一定范围内组成不同功能或功能相同而性能不同的产品。模块化设计通过产品结构、设计过程的重组,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实现了用户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及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个性化,允许企业通过改进产品的某些零件来快速形成新型产品。因此,有必要对模块化设计进行深入可行的研究。下面对模块化和模块化设计进行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11.
模块化企业群共同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可以有效地简化复杂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近年来逐渐引起管理学界和企业界重视。模块化企业群是实施模块化战略的新型企业组织集群,是共同演进的动力系统。本文定义了模块化企业群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共同演进的基本模式,即通过知识扩散和协同创新实现共同演进.并给出了知识扩散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文平  孔炜  陈娟 《管理学报》2006,3(4):395-399
通过建立复杂产品设计系统的多A gent仿真模型,采用仿真方法分析了顾客需求的动态变化特征与模块化、半模块化和非模块化产品生产厂商的产品销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复杂产品设计系统不同模块化模式对顾客动态需求的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不断频繁地进行产品升级更新以应对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具有策略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跨期选择购买产品的类型和时机。本文考虑消费者策略行为研究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最优产品升级策略,分析捆绑、模块化和整合三种产品升级策略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供应链企业的均衡定价决策。研究表明:当消费者耐心程度和升级模块的价值升级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商将选择模块化升级策略,相对于捆绑升级策略,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只有当消费者耐心程度较小时,采用整合升级策略相对于其他两种升级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利润。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变化日趋复杂,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产品资源可重用的管理体系使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通过系统的观点,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利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精益生产、合理化工程、并行工程等先进制造技术,用整体优化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对产品资源(包括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进行重组,它的目的是帮助企业通过快速的产品交货期、较低的价格、较高的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增值服务来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从而保持、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信产品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营销难度加大,利润空间也不断缩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通信产品的营销也从粗放转向精细。通信产品精细化营销策略,一方面能专业化地满足顾客的购买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另一方面,能扩大通信产品的集中销售量,增加利润,从而实现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双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对空间区位选择的原因,以及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生产类型,认为由于要素变化及模块化生产方式、价值链分解等使得跨国公司出现空间分离,跨国公司对投资区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区位比较优势。文章强调,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要从区位优势出发,加强产业集聚,深化模块化分工网络,提高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国外品牌的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世界经济一体化也使国内的农产品不可避免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我国大量的农产品仍属无商标标识、无产地(厂址)、无质量标准认证或保质期的“三无”产品.这注定了这些产品不可能走出国门。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同类商品时.看重的也不再是货真价实.而是越来越注重品牌。在此背景下,农产品能否在同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能否扩大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牌战略。当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这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软肋”。因此.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何大军  巫景飞  芮明杰 《管理学报》2010,7(2):177-181,198
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对计算机产业从大型机时代向PC机时代的演进历程进行了考察,对产业模块化的动力机制进行探索分析。认为由企业间竞争而激发的创新战略是产业模块化的主要驱动力量:产业演化初期,有实力的在位企业会通过激进式创新,完成产品从一体化向模块化的转换;在此背景下,新进入者会从“低端价值模块”进入,采用模块创新策略逐渐瓦解在位企业所垄断的一体化价值链;新进入者也会利用破坏创新技术,采取“低端客户进入”与开放技术标准等策略,来破坏在位企业的竞争优势,加速产业模块化。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标志的发展轨迹 企业标志,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的标志,产品标志即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标志,又叫商标。  相似文献   

20.
陈可 《经营与管理》2002,(12):27-28
现代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许多高科技新型产品的出现,并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而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消费选择的多样化,方便、健康、轻巧、快捷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变化都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新产品开发是从寻求创意开始的,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新产品创意的寻求工作。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