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李贤注曰:“谢躬为尚书仆射。”余按:正文及注皆误,谢躬为“尚书令”,非为“尚书仆射”。《后汉书·马武传》:“更始立……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后汉书·吴汉传》:“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后汉书·庞萌传》:“更始立,以为冀州牧,将兵属尚书令谢躬,共破王郎。”又《后汉书·岑彭传》注引《续汉书》、《后汉纪·光武皇帝纪》皆云谢躬为“尚书令”。而据《后汉书·鲍永传》、《初学记》卷一一引《东观汉记》鲍永是为“尚书仆射”。《后汉书·…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八年春正月 ,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李贤注曰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余按《通鉴》卷四二 :“春 ,来歙将二千余人伐山开道 ,从番须、回中径袭略阳。”胡注 :“贤曰 :略阳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番 ,音盘。宋白曰 :略阳道在陇城县东六十里 ,即故冀城 ;魏黄初中 ,改为陇城。时隗嚣居冀。以地理考之 ,当从宋说。”《后汉书·光武帝纪》 :“夏四月 ,司隶校尉傅抗下狱死。隗嚣攻来歙 ,不能下。闰月 ,帝自征嚣 ,河西大将军窦融率五郡太守与车驾会高平。”余按 :“闰月”当为“…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八年春二月……三月壬午 ,祠高庙 ,遂有事十一陵。……夏四月癸酉 ,车驾还宫。…… (戊 ) [甲 ]申 ,幸河内。”《校勘记》云 :“据殿本《考证》改。按 :是年夏四月庚申朔 ,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余按 :“夏四月庚申朔” ,三月无“壬午” ,“壬午”当在二月。《后汉纪·光武皇帝纪》 :“春二月……壬午 ,上幸长安 ,祠园陵” ,是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二十六年 [春 ]正月 ,诏有司增百官奉。”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其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李贤注曰 :“武帝建元元年 ,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也。”余按 :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有之 ,见于《汉书》本纪 ,然不当言“始”者。《汉书·文帝纪》孝文二年诏曰 :“乃十一月晦 ,日有食之 ,……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以匡朕之不逮。”十五年“九月 ,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上亲策之 ,傅纳以言。”是为确证。《后汉书·光武帝纪》 :“匈奴遣使来献 ,使中郎将报命。”李贤注曰 :“《匈奴传》云 :‘令中郎将韩统报命 ,赂遗金币。’”余按 :…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光武帝纪》 :“九月庚戌 ,三辅豪杰共诛王莽 ,传首诣宛。”李贤注曰 :“……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 ,商人杜吴杀莽 ,校尉公宾就斩莽首 ,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余按 :“子弟”当为“朱弟”之误。《续汉书·天文志》 :“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数千人起兵攻莽 ,烧作室门 ,斧敬法闼。”《汉书·王莽传》、《通鉴》卷三十九并作“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二)@曹金华  相似文献   

6.
《后汉书·光武帝纪》:“戊戌,进幸。”李贤注曰:“县名,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余按:“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当为“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隗嚣传》“复使来歙至”,注云:“,水名,因以为县,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寇恂传》“进军及”,注曰:“,县,属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也。”《通鉴》卷四二:“冯异军邑,祭遵军”,注引贤曰:“,水名,因以名县,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光武帝纪》:“六月,中郎将来歙率扬武将军马成破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下辩。”余按:…  相似文献   

7.
《后汉书·光武帝纪》:“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溪,禹、异败绩。”李贤注曰:“溪名也,俗名回坑,在今洛州永宁县东。”余按:《后汉书·冯异传》“异弃马步走上回阪”,注曰:“回,今俗所谓回,在今洛州永宁县东北。”《通鉴》卷四一:“异弃马奔走,上回阪”,注引杜佑《通典》曰:“回在河南永宁县东北,俗名回坑,长四里,阔二丈,深二丈五尺,自汉以前,道皆由此。”检《新唐书·地理志》:“河南府河南郡,本洛州,开元元年为府。”据此,知本纪注“永宁县东”,当为“永宁县东北”。《后汉书·光武帝纪》:“交牧邓让率七郡太守遣使奉贡…  相似文献   

8.
《后汉书·光武帝纪》:“秋七月丁酉,幸鲁国。复济阳县是年徭役。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校勘记》云:“‘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汲本、《集解》本‘丁酉’作‘乙酉’。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无丁酉、乙酉,疑‘己酉’之误。”余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七月己酉朔,七月也无“丁酉”日也。《后汉纪·光武皇帝纪》作“冬十月丁酉,上幸鲁国”,是也。十月丁丑朔,丁酉乃第二十一日。《通鉴》卷四四:“秋,七月,丁酉,上行幸鲁;冬,十一月,丁酉,还宫”,亦误。《后汉书·光武帝纪》:“三十一年夏五月,大水。戊辰,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  相似文献   

9.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七年……冬十月辛巳 ,废皇后郭氏为中山太后 ,……进右翊公辅为中山王 ,食常山郡。其余九国公 ,皆即旧封进爵为王。”余按 :光武帝十一子 ,除皇太子强、右翊公辅和临淮公衡外 ,尚有八国公 ,此云“九”者当误。本纪云 :“十七年……六月癸巳 ,临淮公衡薨。”《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临淮怀公衡 ,建武十五年立 ,未及进爵为王而薨 ,无子 ,国除。”可见“进爵为王”时 ,除右翊公外仅有八国公耳《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一)@曹金华  相似文献   

10.
《卷十·顺帝纪》(明二年正月 )辛未 ,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儿克江陵 ,斩攸之子光琰 ,荆州平。(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196页 )按 :“光琰” ,本书《沈攸之传》、《通鉴》卷 134、《建康实录》卷 14、《南史》之《沈攸之传》、《张敬儿传》、《南齐书》之《高帝纪》、《张敬儿传》皆作“元琰”。考元琰 ,沈攸之之长子 ,明元年末 ,沈攸之起兵往攻京师 ,元琰留守江陵 ,至是为张敬儿所杀 ,事详见本书《沈攸之传》及《通鉴》卷 134。此“光” ,乃“元”之形讹。《卷十六·礼志三》晋武帝咸宁五年十一月己酉 ,弘训羊太后崩 ,宗…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代传奇”部分,谈到无名氏作的《补江总白猿传》(又名《欧阳纥》)一书时说:“(欧阳)纥后为陈武帝(霸先)所杀。”查陈霸先在位凡三年,即公元557到公元559年之间。而《陈书·宣帝纪》及纥本传所记纥于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起兵反陈,太建二年兵败被擒,送京师受戮。事在陈霸先死后十余年。鲁迅显系误记.  相似文献   

12.
《卷一·高帝纪上》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太祖自随,戍沔北,讨樊、邓诸山蛮,破其聚落。(第4页,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下同。)按:《南史·齐本纪上》亦云:“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帝自随。”今考《宋书》之《文帝纪》、《萧思话传》,《南史·萧思话传》,萧思话元嘉二十年七月为雍州刺史,镇襄阳;二十二年正月,入为侍中,领太子右卫率;二十四年,改领左卫将军;二十五年四月,复为雍州刺史,镇襄阳。则元嘉二十三年时萧思话未尝有镇襄阳之事。由是知此云“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者,或为记年有误,或所记人名有误…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光武帝纪》:“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李贤注引《续汉志》曰:“时上御辇升山,即位于坛南,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三分玺亲封之。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毕,皇帝再拜。……刻石文辞多,不载。”余按:“寸三分玺”当作“寸二分玺”。《续汉书.祭祀志》:“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封之。”又据本志前“议封禅所施用”,“玉玺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则作“寸二分玺”明矣。《通鉴》卷四四也作“寸二分玺”。《后汉书.光武帝纪》:“三月戊辰,司空张纯薨。”余按:《通鉴》卷四四同,然《…  相似文献   

14.
《卷一·宋本纪上》二年春二月……执政使使者诛皇弟义真于新安。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30页 )按 :庐陵王义真之死 ,《宋书·少帝纪》亦记在景平二年二月 ,而《宋书》之《徐羡之传》、《武三王传》则记在是年六月。《通鉴》卷一二○从传亦记在六月 ,《考异》云 :“《宋》、《南史》《本纪》 ,二月废义真徙新安之下 ,即云 :‘执政使使者诛义真于新安。’《宋·义真传》 :‘六月癸未 ,羡之等遣使杀义真于徙所。’《羡之传》亦云废帝后‘杀义真于新安 ,杀帝于吴县’。按《长历》 ,六月庚寅朔 ,无癸未 ,盖癸丑也。”福林按 :《宋书…  相似文献   

15.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 )二十九年九月丁亥 ,以平西将军吐谷浑拾寅为安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 ,封河南王。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5 4页 )按 :“秦河二州” ,《宋书·文帝纪》同。《通鉴》卷一二六作“西秦河二州”。考《宋书·鲜卑吐谷浑传》云 :“二十九年 ,以拾寅为使持节、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亦作“西秦河二州”。本卷下文及《宋书·孝武帝纪》又有元嘉三十年六月辛酉 ,“安西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浑拾寅号镇西大将军”之记载。又考之《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相似文献   

16.
《卷二·高帝纪下》(建元元年)六月……辛巳,罢荆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34页,下同)议:此“罢荆州刺史”,义殊不可解,盖荆州南朝大镇,不可便罢也。考建元元年刺荆州者先后有萧嶷及萧映,本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记萧嶷于宋末“仍徙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据《宋书·顺帝纪》,时在明三年(即建元元年)正月甲辰。萧嶷本传又云其建元时“迁侍中、尚书令、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持节如故。……会北虏动,上思为经略。……复以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  相似文献   

17.
《卷四·齐本纪上》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帝自随,初为左军中兵参军。(中华书局1975年6月版点校本,第98页)按:《南齐书·高帝纪》亦云:“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启帝自随。”今考本书《萧思话传》及《宋书》之《文帝纪》、《萧思话传》,萧思话元嘉二十年七月为雍州刺史,镇襄阳;二十二年正月,入为侍中,领太子右卫率;二十四年,改领左卫将军;二十五年四月,复为雍州刺史,镇襄阳。则元嘉二十三年萧思话未尝有镇襄阳事,即此与《南齐书》所谓“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者,或为记年有误,或所记人名有误。复考之《宋书》…  相似文献   

18.
《卷一·高帝纪上》至晋陵,与贼前锋将程捍、孙昙等战,一日破贼十二垒。(第4页,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下同。)按:“程捍”,《宋书·孔觊传》作“程捍宗”,《南史·孔琳之传附孔觊传》则作“程宗”。《通鉴》卷一三一从《南史》,亦作“程宗”。...  相似文献   

19.
《宋书》考疑(七)丁福林《卷七十六·宗悫传》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972页)按:“左卫将军”,《南史·宗悫传》同。今考本书《沈庆之传》载孝武帝即位后之封功臣诏,有“新除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宗悫”(20...  相似文献   

20.
《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的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武帝纪·赞》又将它概括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