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金龙 《学术交流》2012,(6):102-105
自主创新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其关键。以区域自主创新和科技资源配置理论为基础,从科技投入资源、科技环境资源、科技产出资源三方面分析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在构建面向自主创新的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基础上,从主体数量和主体协同程度两个维度提出了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单一驱动模式、联合驱动模式和协同模式等三种模式类型。并从建立以政府牵头协同创新为引导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建立以自主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制度,建立以重大自主创新项目为重点的科技资源配置制度,打造科技资源配置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平台,完善科技资源产权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资源是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资源存在与优化追求的目标.确保科技资源更有利于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关社会主体必须充分认识科技资源的特点、明确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成性表现形式、坚持科学配置科技资源、充分利用科技资源、确保科技资源被运用过程中能产生创新成果、积极对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适时对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定期对科技资源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公共科技奖励,是以国家权威与信用和国家财政等公共资源为奖励资源所设立的国家顶级政府科技奖励,它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中的一部分.从近五年的获奖统计和法规文本分析表明:我国国家级公共科技奖励的最大隐患在于缺乏对公共产品类与非公共产品类项目给予区分.这导致公共产品类项目的奖励力度和受关注程度降低,公共科技奖励的重心发生偏离;引发了奖励资源的公共属性与奖励对象的非公共产品属性之间的矛盾;致使国家形象与权威承受巨大的受损风险;在干扰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还使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及方向受到误导.完善国家级公共科技奖励需要对公共产品类与非公共产品类项目进行分类奖励,逐步提高公共产品类奖励项目的比例和力度,矫正公共科技奖励资源的奖励重心.同时,建立并完善社会力量奖励与政府奖励互补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4.
公共经济是社会公共部门为增进公共福利通过政府调控而进行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民间经济是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私人物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是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一方面,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统一于经济实践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服务和保障,二者同时产生,并有着类似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二者在主体、目的、功能、运行机制、满足需要的性质及客体等方面相互区别,又在资源占有和社会经济系统中此消彼长;另外,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公共经济、民间经济领域存在着大童问题,只有优化二者关系使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达至帕累托最优状态才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益科研教育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骨干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共科技产品的主要提供者[1].提高公益科研机构的运行效率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对此都十分重视.效率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几十年来在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独树一帜的X效率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2].  相似文献   

6.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于经济活动的群体性,利益一定是通过分配得到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形成是各种权力博弈的结果,权力的格局决定分配的格局,分配体系与权力体系是同构的.而权力结构是由经济主体所掌控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可替代性决定的.为了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进而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福利的优化,在同一层级内对于不同经济主体要求权力对等,同时确保每一经济主体权力和责任对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服务于区域科技创新创业的公益性、战略性、基础性平台,对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区域科技资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问题,亟须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符合区域特色和服务需求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基于此,研究构建以“智网、智库、智控”三大模块为核心的共享平台智慧服务体系,可以为提升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水平,带动区域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研究的权力范式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通过分配机制来获得.利益分配机制的形成是各种权力博弈的结果,权力的格局决定分配的格局,分配体系与权力体系是同构的.为了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进而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福利的优化,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要求权力对等,同时确保每一经济主体权力与责任的时称,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组织要素配置优化与组织需要得以满足的过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微观经济主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围绕制度、技术、人力资本等资源,形成了关系个体、政府和社会的复杂系统.深入分析系统构成及其作用机理是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效率.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具有极强的稀缺性和公共物品属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现阶段中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总量大、人均少、进口依存度过高.因此,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共同建立一种长效经济机制,促进资源的跨期优化配置,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国外城市化发展路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是同一经济生命体中的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比较和分析各国之间的差异,借鉴经验,务实创新,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统筹城乡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切是我们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业科研公共投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农业科研活动作为公共产品所具有的外部性特点,决定了政府投入在科研创新中的投入主体地位.利益主体博弈公共选择的结果是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增幅下降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增加农业科研财政投入应放到统筹城乡发展大的战略背景下考虑,不断完善农业财政支出的经济政治环境,努力扩大农业科研的财政投入规模,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提升农业科研的投入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索与说明经济理论成长的机制。作者在比较、评价和借鉴社会需求主体论、理论供给主体论和社会环境主体论的基础上,提出和确立理论市场假说,进而得出经济理论的供给者与需求者是理论市场的核心行为者,由供给法则与需求法则体现的市场机制决定经济理论的成本,理论市场上的学术竞争与学术垄断形成经济理论突变型和渐进型的交替成长,理论产品是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差异巨大且具有公共品属性的特殊商品,需要创新融资制度和完善知识产权来进行适度的市场保护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白彦锋  王凯 《创新》2014,(1):72-74
公共产品是现代财政学的基础性理论之一。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性和制度性的公共产品都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破解新型公共产品供给危机需要创新公共产品的供应方式。而新型城镇化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从客观情况出发,结合我国财政力量进行适度供给。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创业型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经之路.创业型经济也是创新型经济,其核心生产要素是企业家精神资本,其微观基础是创新与创业型企业,其二者的结合则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发展创业型经济要求构建一个各种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体制与机制,从而优化配置企业家才能和创业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一) 生产力因素的合理配置问题是当代经济学的重大课题。不仅需要通过结构经济理论研究其配置的质态组合,还需要通过规模经济理论研究其配置的量态组合。研究生产力因素的量态组合,最基本的问题是关于企业规模的合理化。企业规模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资源的利用效果,因而也就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经济效益。不同的产品、不同  相似文献   

17.
常敏  詹建芬 《阅江学刊》2011,3(5):65-70,91
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在供给主体、供给动机、供给规则上与政府供给、市场化提供、制度外供给均有所区别。自愿供给的实现,受多维度、多层面、关联互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制度激励、制度效率和制度规范。浙江农村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从产生到逐步成熟,目前已呈现出供给主体、供给项目、供给渠道和供给资源多样化的总体特征,并初步形成集体、企业和个体、社会组织自愿供给三种制度类型,为提出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制度的总思路,完善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制度设置,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徐敏 《学术交流》2007,(8):96-99
资源型县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的以当地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域经济。目前我国许多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局面。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由主体、调控、支撑、中介四大体系组成,是资源型县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作为计划配置资源的产物,我国的资源型县域经济各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型县域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来实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等措施保证资源型县域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实现形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和手段,属于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属于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土地等,基本上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利益机制来实现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的配置,实现各个企业生产需要和最终利润,并实现社会需求的总平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需要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与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也就是说,既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的向导作用,同时也结合计划等多种调节手段,使各个企业独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达到带有自觉性、公益性的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文连阳 《社科纵横》2008,23(11):71-73
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文物资源的巨大毁损.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属性的公共产品.对毁损的文物进行保护与管理,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问题,更是一种社会公益建设问题.文章讨论了文物的公共产品属性与市场化问题,从财政制度安排上,认为实行公共财政补贴政策;改善公共产品供给,构建"一元"投入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多元筹资体系;整合捐赠资源,构建社会监管机制,是实现灾后文物资源有效保护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