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电视与知识分子的“合谋”、“文化商人”等现象的出现,人们对电视知识分子公共性的质疑甚嚣尘上。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议程设置”与电视知识分子公共性的实现做了相关客观评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施策略,对完善电视知识分子公共性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十六大报告中,有两处完整的提到知识分子。一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二是“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在这里,知识分子都是与工人、农民、军人、干部并列,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组成部分出现的。由此出发,知识分子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知识分子就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当前,组织、人事部门对知识分子的统一口径是界定在“具有中专…  相似文献   

3.
“士人”是中国古代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称呼。“士人”也称“儒生”“文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士人的饮食生活与社会其他阶层相比,具有自身特征,这就是:“追求饮食艺术,雅致清逸的格调,不重奢华重美食。”从经济文化层面上看,士人有文化修养,大多衣食不愁,因此他们有精力和时间研究生活艺术,有条件讲究吃喝。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中,上海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凝聚了鲁迅、茅盾、郭沫若第一代文学巨匠。如今迈向新世纪,要把上海建成国际性大都市,城市的文化建设,举足轻重。为了让更多的上海文化青年脱颖而出,为了把上海青年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凝聚到上海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上来,上海团市委推出了10位“上海文化新人”。 这些“文化新人”来自各文化艺术领  相似文献   

5.
吴晓波 《人才瞭望》2008,(12):62-63
1978年年底,“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在大会上,邓小平出人意料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论述。大会报告的起草人之一胡平回忆说,报告在党内高层传阅时,有人建议,把这种表述改成:“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队伍”,邓小平听了汇报后,只说了10个字:“这处意见一个字不能改.”  相似文献   

6.
一、“过劳死”与“校心员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北省委主委姚凯伦3月10日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中青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事例频频发生,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关注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李宁 《人才瞭望》2014,(10):105-107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给广大知识分子造成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伤害,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文革”结束后至8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拔乱反正这个历史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始终把知识分子问题拨乱反正放在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工作全局中谋划和部署,突出“五个注重”,坚持“五个着力”,彻底纠正和清理了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长期“左”的错误,实现了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历史性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06,(3):97-97
私下里和企业朋友聊天时.我常常“怂恿”他们多学习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中能直接被现代商业照搬的东西很少.你很难用它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具体问题。但是.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有很多相通之处.它可以给企业一种精神、思想.一种“悟”。  相似文献   

9.
一东 《人才瞭望》2009,(1):34-34
国学大师黄侃曾在北京大学主讲国学,潜心“国故”。其人豪爽诙谐,每每出语惊人。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闯将,积极提倡白话文。  相似文献   

10.
一、青年人才文化与青年人才本质 (一)关于青年人才文化 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T.Parsons)是最早从学术意义上使用“青年文化”概念的学者之一。在他看来“青年文化是由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11.
他来自纽约,是闻名遐迩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他讲课很幽默,举止滑稽,中国的俗语名句随手拈来,“之呼者也”不时脱口而出。我们在捧腹之余,佩服不已。博士名叫:苏迪然进入他的房间,扫视书架,映入眼帘的是老舍、巴金、《废都》、《北京人在纽约》……“30年代,中国的作家灿若群星,他们深深地吸引着我”,博士说道,“这时,如鲁迅、茅盾、郁达夫、曹禹……等一批中流砥柱大都拿出了传世之作;丁玲、沙汀、萧乾……也都崭露头角。”30年代正值中国文化的多事之秋,新文化运动的余热未退,“左联”文学的方兴未艾,西方思潮的涌…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在九十年代,“小资情调”得到了大部分知识分子的追捧。它不仅是特指向往西方思想生活,体现了走在前段的消费品格,另外更多的是内心的独白,是一种追求生活品位的生活状态。在完全放下对物质层次的追求,渴望精神上的一种本身的拯救。这些人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将这些体现在对待生活的要求上,便形成了一种无形中的“70后”的艺术潮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好的和不好的反面。“现代性”反抗传统又质疑着自身,“现代性”是一个历来被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讨论的话题。本文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给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便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一) 谁都不能否认,建国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与解放前不能相比。只要列出一个简单的数字,便有一个轮廓印象:解放前全国只有约500万中专以上的知识分子,而现在经过“文革”十年停滞,在“文革”前后约有3000万人,经过改革开放,前数年毛估一下大约最低限度又增长了一倍。再加近几年的增长,全国中专以上知识分子,总有7000万人之谱;大约比解放前增长14倍。但谁也不能否认,至今全国中专以上的知识分子即使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在13亿人口中的比例也不过1/19,距全国人民知识化还相差很远;我国的教育总体水平,仍然大大落后于上等、中等发达国家很远,比有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差距。这是由于二战以后半个多世纪,国际社会经济文化变化发展的步伐之快,历史任何时代与之无法相比;  相似文献   

15.
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的职务得以恢复,紧接着又召开了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平同志复出后,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他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科教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开始了对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恢复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王捷 《人才瞭望》2005,(5):98-98
在一些基层经理和员工心目中,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管管招聘和人事档案等杂事。后来,设立了人力资源部,有了人力资源总监,招来一批斯斯文文的“知识分子”,上来就大谈战略,说是要成为公司发展的战略伙伴。左一个战略,右一个战略。大家还没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又开始大谈特谈企业文化,说人力资源部是公司文化的倡导者和代言人。到后来,又说要做公司的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再后来,又说要当基层经理的管理助理。  相似文献   

17.
万希 《人才开发》2008,(2):55-56
“末位淘汰制”起源于美国通用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多年的管理实践。他根据“强制正态分布”规律。绘制了著名的“活力曲线”.将员工划分为三类:最好的20%是创造奇迹的人。失去这样的人被看作是领导的失误:中间的70%是公司的主体.也是管理和培训的重点:末尾的10%是公司必须淘汰的对象。韦尔奇也指出:“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10年时间在通用公司建立起了一种绩效文化。在这种文化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年来,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和深化的过程。青岛会议之后,中央明确提出“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的主线。这一主线确立后,面对的是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9.
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级专家的关心与爱护。快捷高效地做好此项工作,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现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01名,专家数量和离退休专家比例较大,来源渠道和工作单位变动较多.地域分布和涉及领域较广。发放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矛盾。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河南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盼,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山区知识分子的优惠政策; 二盼,工作条件不断改善,才智得以施展; 三盼,“继续教育”时间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