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较于上世纪美国种族冲突的密集性和激进性,以及族裔文学屡屡传达的愤怒和抵抗主题,21世纪前后的美国少数族裔平添了诸多理性和冷静,以至于有些文化学者断言美国因奥巴马当选总统而进入“后种族时代”。事实上,21世纪美国族裔文学逐渐淡化了种族意识,并非美国主流社会疏于规训和歧视少数族裔,而是少数民族本身更倾向于探索人性和伦理等因素。它强调21世纪美国少数族裔面临的种族政治远未结束,而是更多地分布在日常生活、人性交锋和微观权力中。族裔作家通过重构传统历史叙事、探索当代城市众生相、呼唤流动性共同体等途径,构想美国社会如何才能弥合主流人群和少数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富豪与穷人之间的藩篱。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初期突出了作品的族裔性,对于少数族裔政治及社会现状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品的文学性,随着华裔文学发展的成熟与研究的深入,批评话语开始转向其文学性的诉求,与国外研究发展相比,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作者认为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学性与族裔性互为表里,密不可分,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一部分,缺乏"华裔性"的文学文本,不能够算作真正的华裔文学,而缺乏文学性的华裔文本也不可能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只有族裔性与文学性结合完美的作品才能成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之作,我们的研究应从族裔性与文学性融合的角度出发,揭示作品所蕴含的复杂内涵,彰显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宽广的视野重新审视了当代文学的"文化寻根"思潮.我们看到,所谓的"寻根文学"根本不只是发生于八十年代短暂的文学思潮,而是持续近二十多年的泛文化寻根思潮,而其中被忽略了的少数族裔文学的文化寻根,尤其值得关注.少数族裔寻根文学与汉族寻根文学在延续的时间、涉及的范围、思想内容、语言特质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差异.但两者则共同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叶以来中国文学、文化所面临的社会转型的特定语境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成长问题是美国文学一直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成长小说作为一种描述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小说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角度对二战后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梳理和概述,揭示出各族裔成长小说在主题上的差异与共性。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成长问题是美国文学一直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成长小说作为一种描述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小说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角度对二战后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梳理和概述,揭示出各族裔成长小说在主题上的差异与共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小说作品大都反映了华裔作家对美国华人生存状况的不满,以及对华人社会种种问题的困惑,因此很多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都表现了对美国华裔女性未来发展的理想化憧憬。美国华裔女作家任壁莲在其作品中从多元的文化族裔视角提出了颇为独特的族裔身份观,表达了作家建构一种全新的美国族裔关系和族裔身份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及美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一些有关少数族裔的报告 ,通过对当代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在增长速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地区分布、城乡分布、年龄结构、家庭与婚姻和人口流动性等方面特征 ,以及教育、职业、收入和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的比较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总体上看 ,美国少数族裔的社会经济状况差过人口主体非西裔白人 ;而各少数族裔之间及内部在社会经济状况方面本身也存在巨大差异 ;少数族裔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及主流社会种族歧视的普遍存在 ,是导致一系列涉及少数族裔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华美诗人通过各种方式在中美文化相互冲击的环境中,利用文字表达形式来维护和继承族裔文化,从而表达自己对族裔文化的认同。在此主要探讨美国华裔诗人族裔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华美诗人对族裔文化认同在诗歌中的表现特征。华美诗人通过大量诗歌作品表达对族裔文化的认同,这样既保存了族裔文化的活力,抒发对中美文化的态度,同时也丰富了中美文学,提升两种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族裔散居理论是2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作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术语和概念,引起了当下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简要讨论的同时,探讨一下其应用于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族裔性的追寻与消解: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身份政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文化身份理论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观照下,对赵建秀、徐宗雄等华裔美国男作家和汤亭亭、谭恩美、任璧莲等华裔女性作家的族裔认同和文化书写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比研究和辨析。揭示出作家们族裔、文化身份的追寻或消解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立场的政治,是性别政治与文化政治的纠结;提出在世界依然存在诸多不平等的当下,华裔美国文学应该以对性别、种族、文化的共同关注为己任,张扬族裔文化特性,争取与其他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