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标题好比文章的眼睛,对吸引读者非常重要。本文尝试运用王希杰先生修辞学理论中四个世界的同义手段,分析标题在同义手段理论框架下的具体选用。  相似文献   

2.
修辞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同义的语言形式。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同义手段的选择。因此,以广义的同义手段的选择为纲,建立一个兼顾古今的广义同义修辞学体系,是应该而且可能的。同义修辞学体系的主体框架可由四大块构成:(一)各种各样的意义;(二)“义”“形”关系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三)多种多样的同义手段;(四)同义手段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希杰同志的《汉语修辞学》是一部致力于修辞研究的现代化,力图革新汉语修辞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这部专著以现代语言学原理为背景,努力创新,对修辞理论颇多建树,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特别是它所建立的修辞体系,独树一帜,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 《汉语修辞学》有两条主线贯串全书。一条经线,是交际功能;一条纬线,叫同义选择。这是构成它的修辞体系的两大支柱,或者说,它所建立的修辞体系,就是以交际功能为经,以同义选择为纬的崭新体系。正是交际功能和同义选择这两个方面,突出地体现了这个体系的现代语言观,鲜明地反映出这部著作努力探求修辞研究现代化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语言体系中还是在言语表达中 ,只要是可以互换的、并且互换之后其意义仍然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语言材料 ,都是属于修辞学上的同义手段 ,如果按照语言的三要素来分 ,同义手段可以分为词汇上的同义手段、语音上的同义手段和语法上的同义手段。按照这种划分来建构现代汉语同义修辞的学科体系 ,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同义群里,存在核心体与变体的相互取代关系。变体以其具体性能,在修辞活动中起着各自独到的作用。对同义群各个同义体的选择与运用,构成修辞同义手段。由选择同义子群到选择具有独特色彩或功能的变体,以此实现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春秋公羊传》在阐明《春秋》的"微言大义"的过程中,客观上对其中同义手段的选择这一修辞现象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且这种分析别具特色,主要表现为:修辞分析带有鲜明的训诂特色;结合当时的社会伦理制度来分析修辞现象;对同义手段之间的细微差别辨析得精确而又细腻,客观上为言语活动提供了修辞理论的指导;从多个角度对修辞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规律可以概括为四条:选择律、互动律、适应律、效果律。四条规律贯穿于一切修辞中,以构建科学的修辞殿堂。王希杰的“三.一”创新理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修辞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1932年,陈望道先生出版了他的《修辞学发凡》,奠定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基础.从那时起,历经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修辞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一个科学简明的、富有涵盖力和解释力的理论体系.80年代初期,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出版.该书由修辞理论、修辞手法、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三部分组成.在修辞理论中提出了自我、前提、视点诸问题,角度新颖,剖析深刻;修辞手法则从均衡、变化、侧重、联系四种美质的角度论述各种修辞格,使人耳目一新.90年代初期,王希杰先生又出版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科学的方法对一门学科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出发,总结了20世纪修辞学界对修辞研究方法的创立、继承与创新,阐明了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在语言学、修辞学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方法,为中国语言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新建构·新见解·新视角·新方法──读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新论》夏中华读过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后,不由自主地出现了读过一本好书所常有的那种心情,难以压抑的快慰,驱使着我要说点什么。胡裕树先生在该书序言的开篇就说:“希杰的这一本...  相似文献   

11.
王希杰是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50年来,他不断超越创新,成为当代语言学特别是修辞学的领军人物.他建立了“三一”修辞学体系,并以他为核心形成了“三一”语言学派,其学术思想远播海外.回顾总结英学术探索之路,期待对新世纪的语言学特别是修辞学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博导王希杰教授的鸿篇巨著《修辞学通论》出版已10周年。这10年间,《通论》在中国学术界发生的影响是极大而深远的,对中国修辞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论》在科学品位的追求和哲理的探索,以及"得体性原则"——修辞学的最高原则的阐释和系统化等方面的特色是很值得认真学习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三一语言学”作为一种语言学体系,包含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关于语言的本质认识,关于语言的功能价值认识,关于修辞理念的认识。“三一语言学”四个世界理论中语言世界和文化世界的关系,言语修辞的社会和道德教化功能,以及所包含的“修辞以立其诚”的精神,等等,都丰富发展了中国的人文主义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希杰对霍四通的批评未击中要害,霍的要害是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并未抛弃和忽视"修辞立其诚"原则,而是在引论中表明他处处都贯通着这一原则,如他把修辞定义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修辞要"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并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这都是"修辞立其诚"的体现。但他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多处地方用西方的修辞理论遮蔽了自己的真正立场,导致了一些文化错位。  相似文献   

15.
王希杰先生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大家之一,他为理论修辞学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有良好的学术素质:专业基础扎实,相关知识广博;关心学术动态,积极投入学术活动;敢于超越他人,勇于反思自己;既能重视理论,又能关注现实;方法论意识浓厚,学术胸襟宽阔。其修辞思想的方方面面受到学界的高度好评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认的“三一语言学派”是以王希杰为代表的、拥戴并沿着他的学术思想轨迹不断探索的一批学者共同创建的。“三一修辞学”或“三一语言学”,是当代一批有眼力、有才华的语言学者从王希杰的著作中提炼出来的核心思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王希杰语境理论将语境纳入到四个世界、零度与偏离、潜性与显性的框架中,注意到语境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将其作为一条暗线串在全部修辞学理论体系之中而又自成体系,颇具特色。王希杰语境理论是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拓展、创新和突破,具有导向性和方法论意义。这一立体式研究,对于我们较全面地认识王希杰语境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其价值、影响大有裨益。提出王希杰语境理论中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同义习语丰富 ,它们在喻义上的相同或相似只是相对的 ,语义差异则是绝对的。本文从语气程度、使用范围、意义褒贬、语体色彩的不同角度讨论英语同义习语的语义差异 ,以利于正确理解、应用习语。  相似文献   

19.
陈望道的离合研究,是与其析字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析字体现了他重视汉字修辞的理论主张。以析字命名来源于顾炎武,把析字分为三大类来源于王观国。在此基础上,他广集例证后归纳了九个小类,离合则成为其中的一类。陈望道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离合与析字的关系,而且他所列例证及其分析体现了离合中“作者离,读者合”的结构形式,同时也指出了离合的替代功能。但是,陈望道关于离合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把离合看做析字的一个小类,把《郡姓名字诗》这首综合运用离合与减笔的诗作为离合的典型例证,没有体现离合的另一种形式“作者合,读者离”。  相似文献   

20.
从实际语料出发 ,NP施 +VP +NP受 及其同义句式选择的四个根据是 :主题意义、焦点意义、情感意义和风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