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北宋散文的发展几乎是与北宋古文运动同步发展的。欧阳修奠定了北宋古文运动胜利的基础,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并标志了北宋古文运动的胜利完成。北宋散文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我国古代散文宝库中璀璨的珍宝。  相似文献   

2.
台湾散文是我国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乡愁、故园情”的散文里,能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故国怀旧,实是现代都市精神寂寥者的一种寄托和追求。故人依恋,实乃不同生存形态中的同一文化意旨。怀人思归,还委婉倾吐了寂寞高手们的心音:渴望“小家”与“大家”合二为一。在“自然景、山水魂”的散文中,表现了懵懂时代先觉者的锐敏。这既是自然山水的人化,又是人向自然山水探究的延伸。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深沉的哲理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物我为一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自觉出现在中唐时期,其突出的标志是韩、柳散文,尤其是柳宗元的文学散文.但是,散文的自觉是否完全因"古文运动"?笔者认为古文运动的出现,是儒学复兴和元和中兴这两大要求的必然,是新兴庶族地主阶级试图建构儒家道统和干预社会政治要求背景下的产物.中国古代散文在中唐古文运动之前经历了缺乏独立文学意识的散文阶段、较为自觉的骈散相间阶段、在纠正骈文之失中完成骈文向散文转变的阶段.韩、柳文学散文以其极高的文学价值确立了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完全自觉,其虽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但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已决定了它自觉的必然并非依赖于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4.
体制是文体形态的四大构成要素之一,苏轼散文按其体制可分为辞赋、论说传状碑志、尺牍、奏议公文、箴铭颂赞、序跋、杂记八大类,其中辞赋、论说、题跋、尺牍、杂记五类体制创新最为突出,即努力突破已有的写作规范,破体为文,进一步开拓散文写作的新天地。苏轼散文体制创新一者源于他“出新意于法度之外”的创新精神,二者与他“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创作思想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散文多作于被贬时期,表现了他被贬后的痛苦、愤懑,尤其是不屈的精神。其艺术性,主要表现为富有激情,借古讽今,婉妙幽远;语言运用骈句占了相当的比重,对秦汉散文语言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三立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古文家,是“同光体”的领袖人物。本文拟通过参照与其同时代人的论述和其散文创作实践以及对他人文章的相关评语,以史说史,以文论文,归纳出其古文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传统,取法桐城却不同于桐城,此外又博采众家之长,蔚然成散原之文,在近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注重奖掖后起之秀,曾巩就是其中之一。在其指导下,曾巩改变了早期散文气势外露而内蕴不深的文风。他的“文与道俱”、“道胜文至”、“事信言文”等观点也影响着曾巩的散文创作实践和理论。  相似文献   

8.
薛福成散文根柢桐城,师从湘乡,是晚清时期一位毕生致力于"经世要务"、而非专注于所谓"纯文学"创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思想上体现了爱国自强的历史背景,在文学上突破了桐城古文的传统藩篱,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创作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创新与发展影响非常之大.薛福成的散文是桐城古文向新体散文过渡的中介与桥梁.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朱自清散文生动表现了扬州旅游文化、美食文化、风俗文化;扬州儒商文化精神的“儒雅”与“浮躁”影响朱自清人格的铸造;扬州美女文化与方言文化构成其散文特殊的审美机制,而使其散文成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戏曲家外,还是一位散文大家。他论文讲"灵性"、"才士",讲"生气"、"心灵"、"自然灵气",为文则识高而思奇,情深而趣永,潇洒中见崎之象,藻丽中显遒劲之骨,在明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分析《玉茗堂文集》序、记之文和题词、尺牍中的佳作,可以看到汤氏那无所拘束地表现自我的创作主张和创作实践,无疑是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的反映,透露了晚明新文艺和小品文勃兴的曦微之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总体特征,并侧重于其表现及其成因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北朝散文与南朝散文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总体特征。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第一,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第二,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这两大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2.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出自明代茅坤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其选本盛行于明中叶及有清一代。"唐宋八大家"选本被经典化是在宋、元以来散文选本和散文批评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演进而成的。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古文关键》已见"八家"端倪,元代陈绎曾《古文谱》中的古文理论促进了"唐宋八大家"选本的产生。"唐宋八大家"文章的编选过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元初北方散文复古之风的发生发展尚缺少深入探讨。元初北方元好问、郝经、刘因等人在批评金代散文虚浮文弊的基础上,力倡古文,重建了唐宋以来的文统,掀起了散文的复古之风。探讨元初北方散文复古发生的内外动因,把握复古理论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继承和超越,发掘元初北方散文复古实践的特点,有助于准确认识和理解元初北方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周作人曾经说过:袁宏道的诗歌不如散文;而在散文中,山水游记最好,其次是传叙,尺牍则又次之.笔者认为,袁宏道集中散文,除了尺牍、游记可以自行成类,《广庄》、《德山麈谭》、《西方合论》及上奏朝廷的疏策,属于谈禅、辩理、议政的专著力作外,其余碑、传、志、记、识、引、序、跋及《瓶史》、  相似文献   

15.
钟情山水是中国文人的一项重要文化品性,为了以微知著地探究这项文化品性的发萌与成长,特从魏晋和晚明的山水散文入手,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文人在对待山水的接受程度、欣赏态度、审美旨趣等多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认为,同为钟情山水,魏晋文人在山水散文中表现的是一种发现的喜悦,晚明文人则将生命沉耽山水之中;魏晋文人对山水的态度是崇敬的,晚明文人对山水的态度则是玩赏的;魏晋文人在山水审美中澄怀观道,晚明文人观赏山水时所具更多的是实用功利的现世情怀。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旅途中物质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旅人对山水自然可能产生的不同感受;第二是受玄学和心学两种不同哲学思潮的影响;第三是两个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牛僧孺是中晚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现存政论文、碑志文、寓言、诗歌、传奇等。政论文宣扬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结构缜密,富有思辨色彩;寓言注重事物的细致描摹和寓意的自然生发,庄谐兼有、寓意深刻;碑志文奇偶交错、古雅简练,但是,这些作品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牛僧孺的散文作品,综述他在党争活动之外的古文观点、散文创作活动,尤其与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密切关系,由此评价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试析袁宏道小品的语体解放及其与五四白话散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散文文体发展史上 ,袁宏道小品所创造、并在以后得到延续的新的语体是五四白话散文语体形成的历史渊源。这种语体较大程度地摆脱了唐宋古文抑扬顿挫的音节、从容舒缓的语气 ,以接近日常形态的方式组织语言 ,从而能更加准确生动地表现思想情感。这是古代散文语体的一次重要解放 ,并成为五四白话散文的滥觞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散文,尤其是山水散文的发展和成就也不容忽视。在文学领域中,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渐趋增多。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南朝梁吴均"三书"等为代表的南朝山水散文作品中考察南北文风的交融。南北方的散文在互相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逐渐趋同,为山水散文的发展和勃兴积累了可资借鉴的丰厚财富。  相似文献   

19.
散曲和散文是两种差别较大的文体,晚明清初的散曲作家为了推尊散曲,提升散曲的品格和表现力,积极地将散文引入散曲中,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品文对散曲序跋的渗透;二是櫽括经典古文的散曲增多。散曲和散文的结合主要是对散曲形式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许多散文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客观来看,对散曲内容的提升并无积极作用,此际散曲并没有汲取元散曲和经典散文直面现实、抒发真情的优点,提升创作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沈亚之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人,他的才名和文学创作在当时的文坛和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一名得力“干将”,沈亚之的散文创作是应该也必须要得到正视的。沈亚之的散文创作具有“立意新远”、“情真”、“简约”、“略貌取神”的独特风格和较高的成就,通过对沈亚之文学思想、创作主张与散文特色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可以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更全面地了解唐代古文运动及其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