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没有论述时间的专著,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他的时间观,可称之为老子的时间哲学.老子时间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循环时间观.讨论了老子时间观的思想根源和基本内涵,老子哲学中的"有"、"无"思想和"道"的论述如何体现老子时间观的本质,以及老子关于道德的演变过程的论述如何体现他对事物发展时间先后顺序的观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对于我们认识老子时间观及其科学性以及对现代时间观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佛教"分别观"看当前老子"道"论研究中的窘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老子道论之特征,历来认识有三:(1)本体论;(2)本原论;(3)即是本体论又是本原论。前两种论点有其理论局限性,第三种理论较符合老子“道”论之整个特征,然而目前学界并未能给出清晰有力的论证,故此理论存在着内在的张力与窘境。如果能借助佛教中“分别观”的思维模式来审视老子之“道”,那么就会清晰地看出,其即是本体论又是本原论之理论合理性。老子将“道”区分为“非常道”与“常道”,“非常道”是宇宙创生万物的最终根源,是有限短暂的,也是可以言说的;“常道”则是形而上之本体,是无限永恒的,同时,也是不可言说的。老子预设“常道”的理论意义就在于,给形下的有限的“非常道”一个“返”的境域与“超越”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中西哲学比较角度看老子的本体论和变化观肖美丰一老子的本体论是很重视变化运动的。首先,与古希腊哲学一样,最早的变化观也是通过本体和万物关系而表现出来的。道作为可以为天下母的本体,对天下万物有着生成作用,而变化则是这种生成作用的桥梁和中介。老子说“天下...  相似文献   

4.
时间观:西方的"天人分离"与中国的"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共同的研究对象.西方哲学的时间观与中国哲学与术数的时间观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西方哲学认时间为本体之外,中国哲学认本体为时间本身;西方传统哲学的时间观是"天人分离"的,把人的活动与时间的进程分离开来;中国传统哲学与术数对时间的理解是"天人合一"的,把人的生存活动与时间看作一个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整体.中国哲学和术数的此种时间观在当代科学和哲学发展中体现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畏 《学术界》2005,(2):211-215
老子求强示弱的实践哲学是建立在"道法自然"基础上的"人之道",是对"天之道"的应用,对于治国者来论就是"君之道".  相似文献   

6.
<老子>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代表了中西方哲学最显著的成就,也是中西方思维方式最为突出的体现者.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考察<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之"上帝"在思维方式与境界论上的异同,并重点从<老子>"道"的内涵"道"、"无"、"有"之关联与基督教"上帝"的"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之关联的层面,探讨两者在价值、本体和终极意义上所存在的联系与区别,以期说明两者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内容.理解老子道论,是把握老子哲学精神的关键所在.道论,亦即今语所谓本体论.问题在于,应如何理解这个本体的涵义?以往讲老子,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西方哲学的本体观念附会老子道论,无形中产生了对它的种种曲解.西方哲学倾向于从理论的立场出发讲形上学,老子的道论却是一种人学本体论,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老子所谓道,不是一个理论化了的形式存有的概念.以人生或人的精神生活为核心,从人存在的文化显现的总体性上确立作为形上本体的道,这是老子道论的出发点.道,首先被理解为一个自然法则.《老子》二十五章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道为法则,而道则是一自然法则.这里所谓自然,不是讲自然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存在脱离人的单纯自然哲学.自然在这里不是一个实体词,而是一状词.物各任其天性,自然如此,不假外力的干预,即所谓自然.三十七章说,“万物将自化.”“自化”,即由其本性,自己化生,不假外力.这就是老子所谓自然的涵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先秦时期的《周易·系辞》《老子》与《庄子》中的语言观来分析中国特殊的本体论视野.于"变"中求"久",并于"久"中应"变"是中国哲学特殊的本体论根基;《周易·系辞》所奠定的"言-象-意"的三维结构是中国哲学能克服二元分裂的主要原因;老子以"同出而异名"确立了中国哲学"道言合一"的思维原点;庄子认识到了"名言"的对象化趋势,所以强调"道"的不可分性.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国先秦哲学的具体性、多样性、变动性和整体性的本体论特征.  相似文献   

9.
肖翠云 《江淮论坛》2021,(6):180-186
"言意合一"是朱光潜文艺美学思想的重要观念.以其为理论基础,朱光潜修正了克罗齐美学的不足,建构了自身文艺美学体系,阐述了音义协调一致论、内容与形式一体论等重要观点,并运用于文学审美批评实践."言意合一"语言观与2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有相近之处,具有朴素的语言本体意识,为中国新时期本体论语言观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本土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老子在论证他所推崇的"道"的过程中,也阐发了一些对古今的看法.这包括他对古与今的理解和评价,还包括他对古今发展变化的认识.由于老子是从"道"这个角度来理解古今问题的,因而老子的古今观也显得有些特别.除了这个原因,老子古今观的形成还应该和他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的史家身份乃至怀古的民族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先秦道家论"道",主观上并非为了论文谈美,客观上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老子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他的道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内孕育了许多文艺观点和审美问题.庄子道论主要着眼于主体修养,从心理、生理学角度作了深刻的阐述,把理想的审美境界和体道的境界联系起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论道,为哲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转向美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提供了可能,滥觞为"道"为本体的道家美学.  相似文献   

12.
老子之"道"向来有很多的阐释与解读。如把老子之道单纯地认定为本源论、本体论、境界论、价值论等等。对老子的"道"以现代性的视野或者说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来把握当然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展开。对老子之道的解读要联系当时的历史与人文环境与整个中国哲学的大的学术背景。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老子之道既具有存在论意义又同时兼具境界论意义,是存在与境界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论的现代分疏与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老子的道论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其内在结构包括立道、遵道和修道三个层次。道概念分别有本原义、本体义、规律义、原则义、方法义和境界义,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老子道论虽受历史条件限制,但至令仍是现代哲学与现代人的十分重要的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8):121-126
群己关系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哲学命题,先秦诸家从不同视角对此问题给予了深入探究。老子在审视群己关系时彰显了己(个体)之地位及其价值,他把群体价值放在了次要位置。在老子群己观中"自"、"我"、"吾"等概念是老子群己观中"己"在不同向度下的体现,它们与"身"均有着密切关联,这些概念簇彰显了老子群己观的特色。但老子的群己观缺乏在实践中把个体与群体关联起来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老子哲学观体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哲学观是一个完整系统。其中恒道观是最高哲学范畴。它以至高无上,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道"作为立论基础。玄德观则将恒道引向社会,以恒道为核心,以圣人为楷模,统领了老子认识论的真知观,社会论的察世观,行为论的无为观,价值论、生命论的贵身观,政治论、军事论的安民观、用兵观和治国观,形成了老子体系完整,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老子哲学的本体是"道"."道"本身体现了和谐思想,并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老子主张消除贫富差距,实行小国寡民的治理,这正是其和谐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不仅用自然哲学来框范人生哲学、社会哲学,而且,他的一些思想具有不可磨灭的美学价值.老子的"虚静"观,在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无为"不是一种姿态或策略,把无为等同于君王用以"愚民"的"南面之术"并不确当;老子不是自然主义者,把无为与"无所作为"作同类共观也不适切.老子的无为有其明确的价值取向,它展现为一种承负着为生命寻求安身立命之本、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寻求"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哲学使命,这种哲学思维崇尚精神的自适和朴真、注重事物的统一性与整体性、追求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和恒久性,并分别遵循三种路径成就精神和社会的"无不为",即精神的超越和向本真复归以及社会的安宁和发展:以"知足"来解开欲望的束缚;以"病病"来摆脱价值观念的桎梏;以"善利万物而不争"来引领"人之道"向"天之道"的归趋.  相似文献   

19.
哲学既是哲学史,也是诠释史.与"外在诠释"的理路不同,在对"道"的"内在诠释"中完成对"道"的思想内涵的无限追寻和对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不断提升,既是以"道"为本原、本体和境界的中国哲学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路,也是以"道"为本原、本体和境界的中国哲学创新发展的"内在诠释"理路,而本原、本体和境界之"道"本身所具有的无限性、流动性和生成性构成了"内在诠释"之所以可能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不可说,不说——对庄子"道不可言"的一次后现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内容博大.其中,在老子的一系列辩证命题中,都体现了正言若反的特点.在庄子看来,欲还大道,需绝圣弃智,同时,"道"的特点之一即为"道不可言",欲还大道,亦需拥有"与天和"的审美心境.解读老子和庄子的上述命题,对于深入理解他们的哲学思想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