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大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凿空”之旅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往来,为汉王朝统辖西域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元前60年,汉朝在乌垒城(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并任命郑吉为首任都护,下分设副校尉、丞、司马、侯、千长等,保留原来西域诸国名称,封任原有的首领。  相似文献   

2.
西汉作为中原王朝对西域管辖经营的开端,对于西域的经营和政策得失一向受后人关注。尤其是汉武帝对民族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民族治理的政策思想,制定并实行了许多切合实际、收效较好的民族治理政策。本文就汉武帝时期与乌孙的和亲为出发点,探讨汉武帝在西域所施行的民族政策。例如对西域实行和亲友好、从其国俗、屯垦戍边、宽抚厚禄、自治等民族政策,设立西域都护府。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西域各国归附中原西汉王朝,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一些经验即便是今天仍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汉人统治达到全盛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第一个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屯田制的王朝。汉朝因屯田实现了民族自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实现了盛世繁华;而明王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其屯田发展并不逊于汉朝,然而并没实现促进民族融合与自身强盛的目标,反而最终堙没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中。事实上,这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与两个王朝不同的屯田措施以及统治者的民族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10世纪以来,中国出现辽、宋两个北南对峙的政权,两者都与西域伊斯兰诸国保持着长期的使聘关系.与宋朝不同的是,辽朝主要依靠陆上通道与西域地区进行交往.这一时期,西域的波斯、阿拔斯王朝、伽色尼王朝和喀喇汗王朝均与辽建立了政治联系,相互间有着较为密切的接触.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既有汉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也有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历史上各王朝都包括着不同的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元朝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王朝,蒙古族是统治  相似文献   

6.
民族政策是边政问题的核心──《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评述周伟洲两汉,尤其是西汉一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秦灭六国,虽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但却十分短暂。西汉在秦代的基础上首次将西部的西域(今天...  相似文献   

7.
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李大龙东汉王朝和西羌的关系是东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热点,其因在于东汉一代西羌屡平屡叛,不断掀起反抗东汉王朝统治的斗争,并对东汉王朝经营西域产生了消极影响。学术界对此也颇为重视,论著多有论及,但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东汉王朝护羌校尉,尤...  相似文献   

8.
公元一二六○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大汗位,建元中统。过了四年迁都燕京(改称中都,1272年改称大都,今北京)登上皇位,建立了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元朝。元朝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各民族联合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元世祖忽必烈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制定并实行了许多改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起用大批外族人担任中央王朝的高级官职。当时在中央王朝的高级官员中有花剌子模人,回纥人,维吾尔人,契丹人,女真人,西夏人,汉人等。有没有吐蕃人(藏族)?人们自然首先想到八思巴。  相似文献   

9.
初论湖南明清瑶官制度胡仁亮瑶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民族。明清两朝的瑶官制度是封建中央王朝在瑶区实行的,通过瑶官来管理和抚绥瑶民,稳定地统治瑶区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封建王朝在地方政府机构中设有专门管理瑶族事务的官员,泛称为瑶官。瑶官中,有的是瑶族豪酋...  相似文献   

10.
平淮均输法作为西汉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无论是从贯穿整个汉朝历史的角度上,还是从后世的中华王朝来看,它都具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历史意义,但从整个西汉乃至后世的中华帝国时代来看,桑弘羊的平淮均输法是失败的。本文立足于西汉当时之国情,参考其被西汉确立到被废除的经过,并从历史学角度对平淮均输法为西汉,以及其所根源的古代经济思想论述对于整个西汉乃至后世中华王朝的施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元代吐蕃驿站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朝在吐蕃建立驿站制度,是元王朝加强对吐蕃地方的统治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极其重要。元朝中央政府在吐蕃建立地方行政机构、设置驿站,对加强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无疑起了颇为显著的作用。一元朝中央政府实现对吐蕃地区的统辖,即结束了吐蕃地区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自从九世纪末奴隶制的吐蕃王朝在奴隶大起义中瓦解,形成了各地方势力的割据,长期分裂和互相斗争,佛教亦与地方势力结合,教派林立,严重地阻碍着藏族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12.
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者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一代,自汉武帝刘彻始,历经昭、宣二帝,逐步完善了对西域的统治。西汉在西域设官立府、驻军屯田,为后代各朝治理西域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后代治理边疆提供了经验,历来为众多史家注重,但是在有关研究中仍存有一些为人忽视的课题,如西汉在统一、统治西域的过程中不断向西域派遣大量的使者,这些使者的作用就是被人忽视的课题之一,时至今日尚鲜有人对此进行详细、系统地研究。 笔者仅就所见史料,试图对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者的活动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战略已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研究班超在经略西域时在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中所取得的成就,对搞好当今民族关系、应对少数民族问题、制定更加合理的民族政策均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本文以班超经略西域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为出发点,系统梳理了东汉时期中央对于西域地区的民族政策的发展脉络,以期对当前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民族之间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中介手段,它能增强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从佛经翻译和文学及其他翻译两个方面,论述了新疆古代民汉翻译活动的发展过程,客观地反映了中央王朝与西域地方政权以及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5.
西汉陈汤,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物。西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以西域都护副校尉身份同西城都护甘延寿前往西域赴任。在任职期间,率领戊己校尉屯田士卒及西域诸国的军队,平定为害已久的郅支单于,维护了西汉在西域的统治。陈汤由西域回归长安后,因“矫制”发兵和其本身存有的缺点,如“素贪”,几次被罢免官职。但陈汤  相似文献   

16.
马啸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133-137
重视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北地区的"边政"问题并深入进行研究,是近现代以来西北史地之学的传统.1980年以来,史学界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古代中央王朝统辖西北民族地区的指导思想、基本政策、具体措施、管理机构、统治效果等各个层面.对之进行必要的总结与评析,指出不足,有利于该项研究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边疆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历史上各封建王朝都重视经营边疆,有些王朝甚至设立了专司边务的机构,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理边政策。历史上尽管有民族压迫存在,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互相交流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各民族间形成了血肉相关的联系。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势力以传教、探险等活动为名,不断对我国边疆地区进行政治渗透。有的甚至煽动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闹分裂,企图扰乱我边疆,分裂我领土,削弱我国力。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边疆工作,实现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给边疆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18.
高句骊国是两汉至唐王朝时期我国东北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的个别学者一直把高句骊看成是独立于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之外的政权,把高句骊和我国历代王朝的关系纳入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范围之内,甚至近期出版的一些书仍然沿用这种观点,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从两汉至唐王朝时期各王朝对高句骊管理的角度,依据史书,包括朝鲜的汉文史书的记载,并结合一些考古资料,对高句骊和各王朝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探讨。认为高句骊国是西汉王朝时期高句骊县境内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西汉王朝玄苑郡和高句骊县直接管理。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各王朝分立,高句骊一度称雄东北边疆,但和各王朝仍然保持着臣属关系。至唐王朝高宗时期,高句骊又重新回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管理之下,由安东都护府管理。因此我们可以说,高句骊自始至终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和“中韩关系史”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9.
巴勒斯坦问题不只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的问题,还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埃及,是影响巴勒斯坦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之一。埃及与巴勒斯坦历史上的联系 埃及与巴勒斯坦在地理上相接,是埃及通往东方的必经之地,在古时候就有密切关系。在中世纪,巴勒斯坦数度成为在埃及兴起的封建王朝图伦王朝(公元 869-905年)、伊赫什德王朝(公元 935-969年)、法蒂玛王朝(公元909-1171年)、艾尤布王朝(1171-1250 年)、马木鲁克王朝(1250-1517年)的辖区。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再次征服了巴勒斯坦,但在第二次土埃战争(1839-1841年)失败后撤…  相似文献   

20.
<正>秦汉至隋,鄂西南地区已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南、荆楚与巴蜀地区的重要通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得到初步发展。秦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开启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既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融合与凝聚,也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由此推动了鄂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初步发展,这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