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在 《北京纪事》2015,(5):58-62
从歌手蜕变成艺术家,艾敬走过了她自己的心路历程,成功转型,似乎更是一种使命感的趋使.那一刻,我像一粒细沙见到艾敬时,她刚刚回来.最近一个半月,她都在路上.在纽约大都会的10多天里,艾敬看了很多美术收藏,尤其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正在由西向东转移,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将转移到中国。正如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近日的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至2050年,中国将在世界科技领域再度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人的世纪己经来临。一、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直至16世纪还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马克思早就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相似文献   

3.
自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被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发现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与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发达期之间的惊人一致成为学术界不遣余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世界科学中心由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四次转移揭示出一条重要的规律大学的发展与科学中心的形成呈正相关关系,发展教育是促进科学繁荣乃至国家昌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尚鸣 《中国农村》2007,(6):38-41
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港口运输业的专家日前聚首美国休斯敦,参加国际港埠协会主办的第25届世界港口大会,讨论了几乎全球的港口现在都面临着的相同的问题:如何增加港口吞吐货物的能力,尽快跟上世界贸易的扩张步伐。而世界航运中心的“东倾”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徐小平 《21世纪》2008,(12):14-15
来美国时间虽然短,但还是抽空来看了在波士顿读书的两个朋友的孩子,一个是在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读钢琴硕士的朱昊冰,一个是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读MPA的林嘉。两位同学的父母都是我的好朋友。中午在波士顿四季酒店请他们吃了午饭。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是中央民族大学基于中国经济崛起、转变发展方式、繁荣民族文化、建设政治文明和推动学术创新转型的需求,为拓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国外民族和社会文化研究而创建的院级教学科研实体机构。自成立以来,本中心继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深厚学术积淀,大力拓展世界民族和国外社会文化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成为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海外研究的重镇。2014年,本中心被评为国家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亚洲太平洋地区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地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什么“世界新的经济中心”、“环太平洋合作设想”、“太平洋共同体”、“太平洋新时代”等,不仅成了国际上热烈讨论的学术问题,而且还成了某些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亚太地区的崛起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出发,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太平洋的兴起”几个壯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兴盛一时的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宣告结束,世界的经济中心转向大西洋。近些年来,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及其在世界上地位的日益重要,使得亚太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中心从古至今经历了六次大的转移,弄清楚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条件和基本规律,对于科学规划中国的科技发展和促进中国科学技术进步意义重大.分析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方向和中国科学技术的现状,结合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基础,预言通过30 ~50年的发展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9.
1933年后为逃离希特勒魔掌而流亡美国的德国物理学家们,准时地完成了一场早在20年代中后期就已悄然开始的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的转移.这场转移是通过德国的物理学家共同体逐步瓦解、人才不断外流,美国的物理学科稳步发展、力量不断得到补充为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德国流亡物理学家们向西半球美国的转移,为美国的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地位的确立起到了最终定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世界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统计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对北京、伦敦、纽约、巴黎、东京5个世界中心城市的城市文化竞争力及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进行比较,重点分析北京在5大中心城市中的优势和特色、劣势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坚持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从历史演进来看,科教兴国中的科技角色经历了从“服务国家建设”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再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过程。当代科技发展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在新科技革命时代呈现出渗透性、扩散性和重塑性等特征。党的二十大面向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科技角色作用的发挥指明了方向。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必将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革命日益深入地发展,它要求我们迅速地改造主观世界,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但是,到底怎样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才能跟上革命的形势,跟上毛主席思想的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題。我带着这个问題参加了农村社教运动,在运动中和参加运动后又带着这个问題学习了《实践论》,现在才开始有了一点认识和体会。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讲:“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爭,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同时也加快了各同城市向世界城市迈进的步伐。然而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能源、资源紧缺日益加剧等“城市病”的出现。北京必须站在世界城市的高度、以全球化的视野,系统化、全方位地将北京打造成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使其具有规模化、礼会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影响力等特质。本文客观地总结了北京在建设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具有的资源优势及与世界中心城市的差距,在世界城市视野下进一步提出构建国际商贸中心的系统谋略。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五次转移,指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根本动力;社会政治的重大变革是引发科学活动转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响应2016年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提出“将凉山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号召,对“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 行性进行分析,指出“中心建设”存在大众意识淡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心建设”的科学规划滞后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 强化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大众意识;完善政策及制度体系,规范“中心建设”;注重技术研发,加大资金 (R&D)投入等多种手段,具体围绕“六个基地”加大“中心建设”的力度,加快将凉山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  相似文献   

16.
民国新闻界在1915年和1921年,两次委派代表,远渡重洋,赴美出席世界报界大会。中国代表在旧金山和檀香山会议上,表现踊跃,充分展示民族报业的风貌和报人的进取精神。这是民国新闻界走向世界的盛举,有助于改变中国形象,吸引欧美新闻家来华游历考察,提升中外新闻交流的规模和层次,从而推进新闻事业的现代化与职业化进程。不过,由于国情特殊,民国新闻业与政治势力纠葛缠绕,新闻界出席报界大会不只是单纯的职业行为,而颇有国民外交的意味,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一金本位制内容及金本位制通行时的黄金流动资本主义经济是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也是最发达的货币经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就世界商业发展客观过程,指出货币发展成为世界货币的必然性:“在世界商业上,商品必须用普遍形式来展开它们的价值。所以它们的独立价值形式,在那里,将会当作世界货币,和它们互相对待。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才按完全的范围,当作这样一种商品  相似文献   

18.
一、转向生活世界的哲学一般说来,我们把20世纪以来哲学主题的转变称作哲学向生活世界的转向。在传统哲学家那里,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超验世界,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到康德的物自体,再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作为一切意义之源泉的是基于他们的超验立场而建立的超验世界。在马克思之前的传统哲学家那里,整个世界图景被二重化为超验世界和现象界,隐含在现象界中的生活世界是作为超验世界的背景和前提存在的,它是自在自明的,因而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传统哲学的这种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无视,在现代哲学中受到了挑战,超验世界在哲学中的地位被现代哲学所颠…  相似文献   

19.
持有双赢的观念,则产生双赢的方案,由此,我们更能被他人信赖。  相似文献   

20.
杜钱吴丹 《社区》2015,(9):48-48
近日,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南坑社区服务中心英语园,来自坂田街道12家社区服务中心的26位公益大咖首聚,学习了怎样服务和孵化社会组织知识。培训由坂田街道“社会组织公共空间”发起,旨在加强社区服务中心职能,了解社会组织服务孵化知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