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九年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魏应麒著《林文忠公年谱》,提出了林则徐与龚自珍、黄爵滋、魏源等人结宣南诗社的问题。该书于一八三○年(道光十年)条下这样写道: 是时,公(则徐)更与龚自珍、潘曾瑩、(潘)曾沂、黄爵滋、彭蕴章、魏源、张维屏、周作楫等结宣南诗社,互相唱酬。注中说明,这条史实根据张维屏的《南山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滋、  相似文献   

2.
政 拟人 口口社会主义的规律系统和经济体制改革 (高齐云)3哲学唯物史观的形成与近代中国哲学的根 本变革(吴熙钊)1 “思维经济原则”和胡塞尔、列宁的 批判(陈根子)1也谈如何认识儒法两家的思想 —再向罗世烈同志请教 (李锦全)1简论主夫之对张载哲学的发展 (黄小榕)1重评科学与玄学论战 〔袁伟时,)2《_重评科学与玄学论战》质疑 (林锦峰)2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兼论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与真理 的相对性、绝对性 (陈长畅)2关于辩证逻辑基本规律的探讨 (刘景泉)2从政治实践中看林则徐的哲学思想 一读《林文忠公政书》 (李锦全)3…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记载中,称某人将任令尹为“将知政”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既任令尹为“持国政”(《说苑·至公》)、“为政”(《左传·襄公三十年》),前令尹让贤为“传政”(《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这些表示权能职事的措辞,均突出一个“政”字,这说明掌治内政,乃是令尹的根本要务。 令尹所理之内政,包括哪些方面?综合各种史料,可知有如下数端:  相似文献   

4.
“在这样的时候 ,我常常想起林则徐的那两句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超之。’”这一段话引自陈祖芬著《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一书第 1 62页的附录 ,是一位作家写给陈祖芬的信。该书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97年 3月第 1版 ,同年 7月第 3次印刷。对照林则徐的诗句 ,这里错了一个字。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原诗是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典出《左传·昭公四年》。春秋…  相似文献   

5.
有比较,才有鉴别。苏州大学历史系董蔡时同志所著《左宗棠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广泛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使一些已有的认识更加明晰,原来模糊或不符实际的概念得以澄清。用这一方法研究、评价左宗棠这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者可为说是更为恰当、便捷的,因为历史提供了大量可资比较,并可以从中得出明确结论的材料,既有在许多方面和左宗棠形成鲜明对比的曾国藩、李鸿章(在另外一些方面,左宗棠和他们又是相同或相近的),又有左宗棠师法、承继的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人(在一些方面,左宗棠和这些人物又有所不同)。《评传》论列了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行。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用兵诡诈,慓悍横蛮,心狠手  相似文献   

6.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初十日,清廷以“办理殊未妥协,深负委任”和“废弛营务”的罪名,将已在镇海军营效力的林则徐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卷9)。五月二十五日,林则徐奉到遣戍命令,次日即从镇海乘船启程,毅然踏上戍途。及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一月初六日,林则徐在哈密获悉以四、五品京堂起用之讯后,于十一日动身返京,共被谪遣四年半。这是林则徐在四十年宦海浮沉中遭受的最沉重的一次打击。这一时期,虽然林则徐曾为感怀个人命运而惆怅,为反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请”字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因其屡见不鲜,亦不属僻见难词,对它似乎无需“关注”,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觉得有些学生对“请”字的词性和词义有时却很难准确地辨别,常常提出疑问,查阅有关资料又诸说不一。如: ①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②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隐公元年》) ③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相似文献   

8.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期刊登了林颖同志的文章《浅议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以下简称《林文》),拜读之后深得启发,也有不解之处。富于启迪意义的是:《林文》从哲学与逻辑学两个层面,对公孙龙的《白马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很有理论价值的看法,并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指出:“我们对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必须加以具体的分析和批判,采取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观点,都不能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林文》)。不解的是:按照《林文》的论述,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就是“白马不是马”,是否定“白马是马”的,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与诡辩论。对此,笔者实不敢苟同。下面结合《林文》,从三方面来论述“白马非马”,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林颖同志与逻辑界专家。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这是镌刻在长沙近郊新近修复的左宗棠墓前的一幅对联。它简要地表彰了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建设新疆中的功绩。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青年时,他有兴于经世致用之学。中举后,他三次会试不第,遂绝意科场,“不复再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常“耻不能自食”。但左宗棠虽“身无半亩”,却“心忧天下”,发奋研究兵事、地制、农学,以图有益于国家。他与林则徐相互倾慕。1850年,太平军兴起,左宗棠先是隐藏湘阴青山白水洞,后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邀入幕,从此走上了镇压太平军的罪恶道路,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等要职,成为晚清“中兴名将”。  相似文献   

10.
本人在学习、参考人民教育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对于部分文言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了一些与该书的提示不尽相同的想法.今胪列三则,略抒管见.1、《爱莲说》的复杂意蕴.此文的写作时间,《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资料”栏中三次述及.第223页引张一民文,主张是周氏于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第221页“作者简介”条也说是他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而第222页引梁杞林文,则认为作于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的私家著作。它成于吕不韦众门客之手,而由吕不韦主持审定并亲自作序,应该说是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哲学观点的。自汉以来,多将该书列入“杂家”。仔细研究,颇觉不然。正如郭沫若所说,该书“并不‘杂’,它是有一定的权衡,有严正的去取”(《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郭沫若全集》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4期发表的林志浩同志《通达彼岸的“桥梁”》一文(以下简称林文),重新评价了三十年代出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瞿秋白同志的杰作《〈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 林文对《序言》的所谓“不足之处”作了所谓的“具体的分析和说明”,以指出它的所谓的“缺陷”。然而,林文的这些批评,对整个《序言》的再评价,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3.
古今研究《诗经》者,公认为《匏有苦叶》与婚姻爱情有关。例如《诗序》云:“《匏有苦叶》,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毛传》、《郑笺》、《孔疏》认为这是讽刺卫宣公和宣姜(或夷姜)的诗。朱熹《诗集传》说“此刺淫乱之诗”,只是改“刺宣公”为泛指。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匏有苦叶》是“刺世礼义撕灭也”,也是从婚姻方面解说的。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虽然说这是“邶人刺管权之诗”,但又说  相似文献   

14.
《春秋》、《左传》都有些朔日的记载。《春秋》所记的只限于“日有食之”;《左传》则在日食之外,多了两则“日南至”(即冬至),一则是“僖公五年(公元前六五五年)正月辛亥朔”,另一则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五二二年)二月己丑朔”。用现代科学知识加以推算,凡是“日有食之”的干支日名,基本上都正确;而两个“日南至”的合朔和冬至的日名,都是错误的。这就有了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训诂二则     
清代阮元在《经籍纂诂·凡例》中曾说:“经传本文即有诂训,如‘和,会也。’‘勤,劳也。’(《周书·谥法》)‘基,始也。’‘命,信也。’(《国语·周语下》)‘需,须也。’‘师,众也。’(《易·彖上传》)‘畜君者,好君也。’(《孟子·梁惠王下》)‘亲之也者,亲之也。’(《大戴记·哀公问于孔子》)‘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并《周语下》)………”后来胡朴安在《古书校读法》中也说:“盖解经之事,最善以本经解本经,次则以此经解彼经。以其同一时代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一乐〈见己未九月《曾文正公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封建阵营普遍评价较高。曾氏的故旧门生尤多赞语。何璟在奏疏中说:“曾国藩昔官京朝,即已留心人物;出事戎轩,尤勤访察,虽一艺之才。罔不甄录,而又多方造就,以成其材”(见《曾文正公全集》附录,《苏抚奏疏》)。郭嵩焘为曾国藩作的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见曾集附录〕。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云:“湘乡……尤善相士,其所识拨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即如刚直自负的左宗棠,后期与曾国藩交恶,“彼此不通书问”(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在曾国藩死后,仍书寄联挽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上)。今天,在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研究中,必须注意到,拥有雄厚的人才阵营是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读上海版《春秋左传集解》(以下简称《集解》)和北京版《春秋左传注》(以下简称《注》),发现昭公十三年传文末数第二节“吴灭州来,令尹子期请伐吴”中的“期”字有疑,当为之作注,而《集解》和《注》皆未注,笔者于此愿有所说明。一、不应是“期”,而应是“旗”。通观昭公十三年和十四年传文,可知此处之“子期”当是“子旗”之误。上观昭公十三年传文,可知子旗即佐楚平王(公子弃疾、蔡公、熊居)乘乱夺取王位之成然(蔓成然、(?)成然),以其佐立之功,楚平王“使子旗为令尹。”  相似文献   

18.
诗书画历来号称姊妹艺术,一人而兼擅者被称为“三绝”。“三绝”兼擅,事非偶然,这是由于诗书画有它的共同特性。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书画异名而同体。”清人查慎行《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诗中说:“画竹原从草书出,眼中孰是张芝笔,”宋人又认为诗画异体而同貌。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卷五十《韩干马》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张舜民《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左宗棠在反侵略战争中,坚信“民心可用”。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组织群众协同清军加强广东防务;左宗棠依靠人民力量收复新疆,加强云南边防和江浙海防。他们的兵民思想及其实践在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们本身的地主阶级立场,也阻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反侵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代学者阮元的卒年,《清史稿》、《辞源》、《辞海》及有关文史书籍都无一不说是1849年。但笔者最近在查阅清代另一位学者梁章钷(1775一1849)的《称谓录》(杭州贾景文斋本)时,从该书的自序中发现阮元的卒年并非1849年。阮元卒谥文达,但这篇写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霜降之辰”的序言却有“忆昔尝与阮文达师谈艺及之”云云,且结尾又叹:“惜文达早骑箕天上,不获与之商榷。”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年,那么据此可以认为,阮元的卒年应在1848年霜降(农历9月)之前。 梁章钷与阮元交谊很深,阮长梁十一岁,梁尊阮为师,他们二人常在一起“辨证金石,讨论隶古”(见林则徐《梁章钷墓志铭》),应该说,梁章钷的序文是可信的。还应该说明一下,《称谓录》刊刻时,曾经梁章钷之子梁恭辰校勘,这种可靠性程度就更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