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观社会学     
韦肯特(J.D.wacqunt):当你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时,你曾在就职演讲中这样表述过:“(社会科学)提出的一每一个命题都可以而且应该运用到社会学家自己身上”。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探讨一下关于布尔迪厄的布尔迪厄社会学?你自己对皮埃尔·布尔迪厄此人的私生活有什么解释吗?如果这样的探讨是可行的话,为什么在谈论时,你会采取这样一种坚定的沉默的姿态呢?  相似文献   

2.
平陆老城乡东坡村有个刘九尚,原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来担任了村老年协会的小组长。工作认真,积极负责,群众称赞而他却内疚地说:“我过去当支书时,本来能为老年协会办更多的事,多为老年人服好务,但我当时认识不足,有好多事该办而未办,或者没有办好,现在很后悔。我要珍惜群众给我“老协”小组长的权力,用实际行动,将功补过,把老年工作搞好,为匡正社会风气出一把力。“他的这一行动很有代表性,我们姑且叫它是刘九尚现象吧!那么,刘九尚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以为至少有三点:一、我们在职的领导干部,当你还掌握着某些实权的时候,要考虑如何用好这个权力?要想到权是谁给的?你这个领导干部的职权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权在俄国建立起来了,但这绝不意味着俄国就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小农占人口多数的国家里,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新课题,在他们面前,“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预先试用过的东西!”在向社会主义过  相似文献   

4.
重要情节     
“你昨夜九点左右,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了?”当被警察传讯,面对如此质问时,那名青年并不怎么惊慌。他佯做不知的样子反问道:“出了什么事?为什么查问这些事?”“你先前工作过的公司进去小偷了。作案时间推测就是前边说过的那个时辰。看样子罪犯熟悉内部情况。倒不是分外对你有怀疑,但为供参考.想来打听一下。昨夜那个时辰,你在哪儿?”  相似文献   

5.
老土     
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问我,你这样不老土吗?一阵嘲笑声随之袭来。什么?老土?我想了想,我确实有些老土。我确实有些老土,我穿的衣服都是过季打折的。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衣服嘛,  相似文献   

6.
“就业难”是这两年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则更是众多学生及其家长目光集聚的高地之一。当我们用就业率这一指标来综合考量各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时,我们不难发现,职校生处于这个群体中的“底线”水平。作为一名职校生,你有没有试着问过自己,我到底为将来装备了什么?怎样做才能在未来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一、“遵命文学”是鲁迅肯定过的文学口号吗? 多年来,在鲁迅研究中,有不少人曾对“遵命文学”津津乐道大做过文章。说鲁迅的小说是“遵命文学”,还称颂鲁迅是提倡写“遵命文学”的第一人。这样“遵命文学”一旦和鲁迅的名字相联系,就变成了“神物”,被宣传得震天响。什么鲁迅因“高歌”“遵命文学”而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公开地自觉地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予以确立的典范。”什么写“遵命文学”是“鲁迅的战斗传统”,而“鲁迅这个传统也就成了‘五四’以来的最可宝贵的传统。”什么这种“‘听将令’的遵命文学”是与“转嫁到鲁迅身上的‘艺术的生命是  相似文献   

8.
私秘博客:当论坛开始降温,当OQ开始沉沦,2006年我们还有什么?博客!今天你博了吗?私秘博客每期为你推荐一篇最隐私、最真实的博客文学,你们需要的,我们给你! (本栏目旨在博喜浏览,其中语言与《许愿草》立场无关)“我年轻的时候”,用这句话做开场白的时候,我忍不住想笑,这是一个小P孩夸我时的开场白:“你年轻的时候……”后面说了什么我一点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这句。当时就愤恨地说:“我现在也很年轻。”她急急改口:“我是说你更年轻的时候啦!”我年轻的时候,纠缠在一些感情里,爱上过别人的老公,和已经分手有女友的前男友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9.
在一张语文试卷中,我们看到这样一道改错题:“大家都来了,只有他一个人没来”。这道题究竟是错还是对?对此曾引起过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全体”和“部分”的关系。既然“全体”都来了,那末,包含在“全体”中的“部分”——他一个人——怎么可能不来呢?这是认为句子错了的人的意见。而认为这个句子对了的人也有道理。试想,当某人对你说话时,先指一指“来了的人”,当然可以说“大家”,而决不会说“大多数人”之类的话的,然后针对“没来的他”,当然可以说:“只有他一个人”。因此,这句话又何错之有呢?而且,在日常生活用语中,这样的例子还不少。现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需要     
各种理论所设想的有关孩子的需要的规范或标准是什么?或者,因为满足需求的义务需要正当的权力,我们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假定只是为了防止孩子伤害他们自己或不推进他们自己的善,父母才对孩子拥有权力,那么,“伤害”和“善”的标准是什么?在这方面,“善”必然涉  相似文献   

11.
接了一个新班,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喜欢自己。刚满一个月,便发给学生一张稿纸,请学生不用署名,用简短的文字完成这样几个“强制性”的问题:你喜欢老师吗?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对老师还有什么期待?如果不喜欢,能否也把原因写出来,老师会努力改正你们不喜欢的“缺点”。学生很开心,用笔盒、用胳膊遮掩着,开始写了起来。“答卷”收上来,一张张翻阅,发现有许多的共通之处,很有借鉴的价值。首先,学生喜欢课堂生动有趣的老师,能不断有“新花样”,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课堂时间过得快,产生意犹未尽的效果,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他们非常期待教师有幽默感,能…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学习鲁迅杂文时,首先就遇到一个问题,“杂文”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鲁迅研究界有过争论,至今认识仍未取得统一。大致有这样几种意见:(一)认为鲁迅杂文是一种文体。瞿秋白把“杂文”和“杂感”看作同一东西,有把杂文当作文体之意。后来有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字学中有“戈迪乌斯”,数学领域有爱克斯,史学界有千古之谜,文学领域有难解的疑窦……这一连串的问号,构成了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的“结绳”.单讲文学领域:荷兰作家爱德华·德吉尔为什么用“穆里塔维里”(意为倍尝辛酸的人)为笔名?斯汤丹为什么写过十四次遗嘱?  相似文献   

14.
“喂,社科院办公厅秘书处吗?我是《中国文化报》记者焦国标,我想提请社科院向国务院打报告,为钱钟书先生降国旗致哀!” “什么,……他的家属没有谁提出来……” “他会有提出这样要求的家属?再说这也不是家属的事,这是国家的事!” “不用了,昨天已经火化完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幽默     
《社区》2003,(2)
建议 一个病人第一次去看医生。 “关于你的病情,你来这儿之前请教过什么人吗?”医生问。“只问过拐角上药房的老板。”病人回答说。 那位医生最讨厌那些不是医生的人常常提出医疗方面的建议,他并不掩饰这一点:“那个傻瓜给你出了什么馊主意了?” “他让我来找你。”  相似文献   

16.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年轻的马克思1842年在《莱茵报》上所说的这句名言现在经常被人们直接当作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加以引用。“哲学要反映时代精神”,人们现在经常这么说,这么号召,认为这同样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然而,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应当把特定的命题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我们应当思考:马克思的那个命题来自何方?体现着什么样的哲学路线?向哪里发展?我们还应当思考,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究竟应当怎样理解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时代?什么是时代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哲学、时代精神和时代三者的关系怎样?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是所有重复着马克思的那句名言的人都认真思考过并能作出正确的回答的。对于多数人来说,甚至想也没有想过,马克思1842年提出的那个命  相似文献   

17.
“我要投诉你.”“投诉我什么?”“你对我说过的爱.” 嘘,别笑!能不能假设一下,这里的“我”指消费者,“你”指厂家、经销商等.这样一假设,你懂了吧? “只需一天,牙齿就真的白了”,看了这样的广告之后,小伙伴们是不是一下就精神了?但真相是,某品牌该款牙膏因涉“P”图构成虚假广告,已被处罚款.某地温泉之乡,你以为是这样的,真相其实是那样的——今天泡过的水明天继续用;温泉水是锅炉加热的;所谓牛奶温泉就是加了各种食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这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特点,指明了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划分阶级的标准与消灭阶级的标准消灭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的标准是否一样?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阶级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论上本来是清楚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按照财产状况划分阶级”.列宁更对“阶级”下过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又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2,(17):19-19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快阁苑社区的6000多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中有因旧城改造而离开闹市区的居民;有土地被征用了的农民;有下岗工人;也有机关干部……当你走入社区,处处可见互助互爱的情景,处处洋溢着“家”的和睦与欢乐。靠什么使这样一个社区成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呢?答案  相似文献   

20.
“当我迈进教室的门口时,我的心怦怦地跳着,不知道同学们会用什么眼光看着我,会用什么语言议论着我呢?”“下课时,同学们有的询问我:“你感觉很疼吗?”有的说:“你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