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肖凌 《阿拉伯世界》2005,(6):21-23,48
叙利亚与黎巴嫩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遭到暗杀后,黎巴嫩问题成为继巴以争端、伊拉克问题之后的中东又一热点.黎巴嫩问题的走向深刻影响着叙黎关系及中东局势甚至美国的中东战略.叙利亚在整个事件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国内局势基本按美国意图向前发展以配合其“大中东”战略构想,尤其在美、法的联合打压下,叙陷入严重的政治外交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叙利亚与黎巴嫩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遭到暗杀后,黎巴嫩问题成为继巴以争端、伊拉克问题之后的中东又一热点.黎巴嫩问题的走向深刻影响着叙黎关系及中东局势甚至美国的中东战略.叙利亚在整个事件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国内局势基本按美国意图向前发展以配合其"大中东"战略构想,尤其在美、法的联合打压下,叙陷入严重的政治外交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穆萨·萨德尔1928年出生在伊朗,1954~1957年在伊拉克求学,1959年来到黎巴嫩,成为黎巴嫩什叶派宗教和政治领袖,使什叶派进入黎巴嫩的权力中心,什叶派宗教领袖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可以说,他改变了黎巴嫩什叶派,也改变了黎巴嫩。  相似文献   

4.
穆萨·萨德尔1928年出生在伊朗,1954~1957年在伊拉克求学,1959年来到黎巴嫩,成为黎巴嫩什叶派宗教和政治领袖,使什叶派进入黎巴嫩的权力中心,什叶派宗教领袖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可以说,他改变了黎巴嫩什叶派,也改变了黎巴嫩.  相似文献   

5.
远隔重洋、相距落万里、天各—方的恋人,超越时空的罕世爱情,这就是纪伯伦·哈利利·纪伯伦与梅伊·齐娅德的爱情故事.纪伯伦1883年12月6日出生于黎巴嫩帕夏利村,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是个酒鬼,无法养活全家.母亲认为解决家庭矛盾的最好办法是移居美国.1894年,她告别丈夫,携儿女离开黎巴嫩,  相似文献   

6.
黎巴嫩纪事     
在阿拉伯世界,黎巴嫩是一个小国.然而,与多数阿拉伯国家相比,黎巴嫩在政治、历史、经济和风土人情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由于工作上的原因,笔者曾在黎巴嫩生活了4年.4年期间,笔者几乎跑遍了这个正在遭受战争磨难的国度,耳闻目睹的种种情况至今记忆犹新. 雪松——独立的象征地处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山区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宜各种针叶植物的生长.在黎巴嫩生长的各种杉、松、柏等针叶树中,尤以雪松最为名贵.雪松又称黎巴嫩杉,在圣经中被称为“上帝的杉树”.在黎巴嫩的国旗上和钱币上都印有雪松的图案.1941年黎巴嫩宣布独立后,雪松成为这个国家独立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在美国的大力斡旋下,以色列和叙利亚在华盛顿恢复了中断近4年的和谈.今年年初,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叙利亚外长沙雷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小城谢泼兹敦开始了实质性谈判.由于双方仍在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这一关键问题上相持不下,原定于1月19日举行的第三轮谈判不得不无限期推迟.正当叙以会谈陷入僵局之时,黎巴嫩南部的局势风云突变,黎以边境冲突逐步升级.黎巴嫩问题在叙以和谈中的地位一时凸显出来,给叙以和谈增加不少变数,和平的前景更为难测.  相似文献   

8.
在阿拉伯世界里,黎巴嫩是一个苦难深重的国家.1975年以后的十多年来,黎巴嫩几乎一直战火连绵,冲突不已.象黎巴嫩这样战乱时间延续之长,人民受难程度之深,在当今世界上也是突出的.  相似文献   

9.
2003年美国入侵以来,伊拉克的形势可以概括为四化,即越南化:美国陷入在第三世界长期战争的泥沼;黎巴嫩化:统一主权国家走向解体;波黑化:大规模的种族清洗;阿富汗化:成为伊斯兰国际极端力量反美的重要基地。四化反映了美国对第三世界外交的连续性以及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美国入侵以来,伊拉克的形势可以概括为四化,即越南化:美国陷入在第三世界长期战争的泥沼;黎巴嫩化:统一主权国家走向解体;波黑化:大规模的种族清洗;阿富汗化:成为伊斯兰国际极端力量反美的重要基地.四化反映了美国对第三世界外交的连续性以及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红白两色相间的黎巴嫩国旗中央,挺立着一株良材蓊郁、树叶繁茂的杉树,这就是驰名世界、被黎巴嫩人民奉为“国树”的黎巴嫩雪杉。黎巴嫩雪杉之所以被黎巴嫩人奉为国树,是因为这种树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13日,以色列和黎巴嫩同意停火的消息传来后,远嫁黎巴嫩的中国媳妇赵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黎以冲突爆发后,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多次打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回国,而且可以带上丈夫与孩子。但是,赵颖都婉言谢绝了,因为战争需要她的身为医生的丈夫留下,而她则深爱着丈夫和儿子。  相似文献   

13.
黎巴嫩的高等教育充分体现了这个地中海东岸国家的开放政策和实用主义,当今世界,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像黎巴嫩那样对各种教育方式采取兼容态度的国度了。一、高等教育的特点黎巴嫩是中东地区对外开放力度最大的阿拉伯国家,国内实行的是自由的市场经济,这就决定了黎巴嫩的高等教育以私立、民办为主的特点。在黎巴嫩的21所大学中,黎巴嫩大学是唯一的一所公立大学,由此可见其私立大学的比例之高了。  相似文献   

14.
黎巴嫩,面积最小的阿拉伯国家之一,位于地中海东岸,亚洲西部,数十年来一直是运输、贸易和金融的重要中心.黎巴嫩以其沙滩海岸及沿岸的绿色山峦闻名.  相似文献   

15.
黎巴嫩当地时间2006年7月25日晚7时30分,驻扎在黎巴嫩南部边境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观察站遭到以色列炮火的袭击,我国观察员杜照宇不幸遇难。噩耗传来,举国悲痛。杜照宇的母亲赵茂华老人对烈士儿子的哭诉与深情追忆,令人感慨,令人泪水涟涟……  相似文献   

16.
黎巴嫩曾是中近东贸易、金融、交通和旅游中心,首都贝鲁特享有“东方巴黎”的美誉.但是,黎巴嫩又是一个各宗教派别汇聚的国家,错综复杂的派系矛盾导致了1975年至1990年的内战.据有关方面估计,长达15年的内战和以色列的入侵,给黎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  相似文献   

17.
自20年前黎巴嫩爆发内战以来,黎巴嫩人今天才首次对国家的前途表示乐观。他们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难民主要收容国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难民安置地也逐渐从难民营转向收容国城市社区。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治理能力不足、政治生态脆弱,难民安置不仅是收容国面临的新问题,也给国际难民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基于作者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对黎巴嫩境内难民援助相关方和瑞士日内瓦难民援助人道主义组织总部总计54次的访谈内容以及相关文献分析,本文认为人道主义组织是黎巴嫩难民治理的主力,地方政府是难民治理的前线,中央政府仅发挥着确定基调的作用。这一治理体系在国际社会和难民所在社区之间架起桥梁,为难民的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促进了黎巴嫩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在内部协调、项目规划和难民参与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黎巴嫩难民治理的现状对发展中国家城市社区收容和安置难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黎巴嫩民族国家逐渐形成。黎马龙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接受了以黎巴嫩为“永恒祖国”的原则,并将之作为构建黎巴嫩民族国家的基础。但黎什叶派传统的以封建家族首领为核心的教派认同,在经历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挑战后,转变为以什叶派政治组织和民兵武装为基础的新什叶派教派认同。这种集体认同所具有的亲伊朗和叙利亚的属性,对构建黎巴嫩民族国家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20.
黎巴嫩的内乱,流血至今不停,除外部因素外,还起因于教派矛盾。黎内战成为中东教派战争的一个悲剧,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严重关切。黎巴嫩曾经是古代腓尼基的一部分。在公元前二千年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的统治;七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随后又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在此期间,世界上各种宗教先后传入,黎巴嫩成了多宗教共存的国家。黎虽属阿拉伯世界,但却是其中唯一不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各种宗教信仰者,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传统的居住区,有自己的行政管理机构和武装力量,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因此,黎巴嫩可称得上是一个“国中有国”的国家。各教派间矛盾错综复杂,不时争夺权力和地盘,不惜诉诸武力,从而酿成了十年内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