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取一定形式,作为人脑的思维活动也不例外。钱学森教授指出人类的思维形式除抽象(逻辑)思维形式外,还有形象(直感)思维形式与灵感(顿悟)思维形式。并且说:“我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都作为人有意识思维(即受意识控制的思维)的不同形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是大脑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反映客观事物的表现形式,它们虽然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也有严格的差别。对此,钱学森教授说:“因为抽象思维比较简单,一步一步推论下去,就如从一点到下一点,……可以说是线型的。而形象思维呢?从人的语言来说,有口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维这一概念是钱学森同志1984年在《开展科学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来的。人的思维不完全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社会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思维是社会思维。社会思维的本质是集体思维,是指人作为社会群体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无数个人思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多元复合的观念体系。首先,从思维的属性看,人类思维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第一届全国思维科学讨论会上指出,应该将社会思维学列为思维科学的基础学科。钱学森同志补充提出的这一研究领域,使思维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更为完整,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社会性是人类思维最基  相似文献   

4.
以哥德尔定理为探窥器,指向灵感的具体机制,是鉴于两方面的谋虑:其一,古今中外灵感理论的现状迫使我们在方法论上开辟新的“操作面”,其二,哥德尔定理的深层哲学蕴藏可能助于这一开辟。 当代灵感理论鸟瞰 灵感问题自钱学森教授首倡建立“灵感学”以来,人们开始重新闻入这一块哲学和心理学的“禁区”。有一位首批闻入者曾说,古今中外的灵感理论,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即 “神赐论”、“不可知论”(“天才论” )以及“客观描述论”,后者至今还停于某种感性的客观的描述阶段,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它用潜意识来解释灵感…  相似文献   

5.
我们就《英国美学杂志》主编H.奥斯本的《论灵感》一文中提出的问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毛星同志,复旦大学蒋孔阳同志写了两篇文章,以及译者朱狄同志的《译后杂记》,作为关于灵感问题的笔谈发表,希望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在《文赋》的艺术美建构中,存在一个理论“支点”的话,那么,这个“支点”就是灵感论。 下面,我们将从陆机的《文赋》中,有关对“应感”与“天机”的描述,来探讨灵感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是如何提出与表现的。 灵感与灵感的本质 《文赋》以“应感”为龙头,以“天机”为核心,与“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互为补充,递论情、神之用,对构思中的开塞行止等诸多情状,予以形象的描绘;对其文思的驰张等现象,做了周密的问津。陆氏首倡“应感”、“天机”之见,为我国文论树一里程碑──“灵感说”。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冈布里奇所说:“没有一种艺术传统要…  相似文献   

7.
读了《求是学刊》1986年第1期刊登凌立坤同志《论模式思维》一文(以下简称凌文)之后,引起了我的一些想法。凌文主要论述模式思维的根据、内容、特征和规律。笔者主要论述模式思维的性质、形式、方法和体系,与凌立坤同志和其他学者们共同研究。 一、模式思维的性质 凌文认为:“模式思维是对被研究对象的客观模拟,是研究适合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思维的本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笔者认为:模式思维既有客观性质,又有主观性质。“模拟”一词,既指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又指对主观事物的模仿,当模仿达到一定的标准形式或样式时,就称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译后杂记     
这里译出的奥斯本《论灵感》,是《英国美学杂志》和美国《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近十年来专门论述灵感问题的仅有的一篇文章。因此,就西方美学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水平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知道,在西方,灵感在其最原始的意义上是指传达神谕的巫师所具有的一种神赐的灵气。“灵感”(inspiration)一词可以直译为“灵气的吸入”。但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灵感已不再具有这种宗教的意义。从奥斯本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到,灵感的概念大致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柏拉图时代,灵感等同于神赐的迷狂;  相似文献   

9.
人类思维中“灵感”这种特殊形态是确实存在的。但对艺术创作来说,当作者在聚精会神思考中,因某事物的启迪而突然获得创造性思路后,还需要充分运用主观显象能力以获得对表现对象的灵视,作到“枢机方通,畅无隐貌”(刘勰《文心雕龙》),即不仅使朦胧的文情逐渐清晰,并要进一步使形象昭然可见,才能使笔下象趣横生。“灵感”和“灵机”虽然经常相伴而生,但“灵感”侧重于“感”,“灵视”侧重于“视”,二者属于艺术思维两个相互依存的阶段。 无论在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过程中,都有一种思致勃发和高潮迭起的情况,经常使思索者在几秒钟内出现电火石光…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以来,杨献珍同志在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上,对艾思奇、王若水等同志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在1981年第4期《社会科学战线》上,王若水同志发表了《辩证法的命运》一文以后,杨献珍同志紧接着在今年第1期上发表了《唯物论的命运》一文,对王若水同志的观点提出了反批评。这种批评和反批评,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杨献珍同志在《唯物论的命运》一文中说:“王若水、艾思奇同志多年坚持说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我们说,这  相似文献   

11.
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我的基本观点与杨献珍同志大体相同,而与艾思奇同志则完全相左。最近读到卢国英同志发表的信和文,特别是读到他在《学习与探索》上发表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文章后,我认为他把杨献珍、艾思奇在这一问题上的是+非曲直完全颠倒了。本文所以要对杨、艾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上的是非曲直作一点考察与评论,其目的是为了响应卢文提出的“按照维护真理这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原则去做”事,与此同时也是为了就教于卢国英以及参与和关心这一讨论的人们。  相似文献   

12.
林彪鼓吹“灵感”论,“四人帮”反对“灵感”,灵感问题被他们弄得极为混乱。今天,灵感恢复了名誉,但关于灵感问题,仍然值得探讨,这对繁荣与发展艺术创作是有裨益的。 艺术灵感是一种什么现象? 艺术创作或思考问题,遇到阻隔,陷于迷惘,虽苦心探求,不得其解,但突然获得一个想法,顷刻间,豁然贯通,思绪明朗,这,通常被人们称为灵感。陆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用来形容灵感,很确当。可见,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常有的现…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思维科学理论的开拓性著作———评曾杰、张树相著《社会思维学》一书刘奎林自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倡导研究社会思维学以来,曾杰教授和张树相研究员一直潜心探索,历经十多年刻苦研究,终成大果———《社会思维学》于1996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社...  相似文献   

14.
一、两种对立的灵感思维观. 对灵感思维的研究和探索由来已久,尽管至今仍众说纷坛,但归纳起来有六种观点,形成两种对立的灵感思维观。 第一种是神赐说 神赐说认为:灵感是神的诏语。在人与神的交往中,超然之“物”凭附于人身上,并赐予人以神灵之气。这种“着魔于神的人”当精神处于迷狂状态时,神妙奇怪、莫可名状的灵感便倏忽而来。这是原始灵感的意义,它的原意就是通神或吸入了神赐的灵气。在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神赐说”。柏拉图说:“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与探索》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一文的观点,我不赞成,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庞长富及其他同志。巴门尼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的人。我认为,要断定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这一命题到底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首先要以他自己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作根据。巴门尼德说:“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在存在物之外,决没有任何别的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伊利亚特》还是《奥德赛》,一开篇诗人就呼唤诗歌女神缪斯赐予灵感。这使人不禁联想到柏拉图高唱的“灵感论”——“凡是高明的诗人,……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在柏拉图看来,优美的诗歌不是人的歌唱而是“神的诏语”,诗人由诗神赐予灵感即神灵附体而唱出美妙的诗歌,成为“神的代言人”。如果说,荷马史诗开篇即以片言只语给人提示了诗人秉承的艺术美意识的线索,那么,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开篇里,则以更多的篇幅,或以形象或以理论表述的口吻更显豁地披露了史诗作者的艺术美意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关于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由《光明日报》五月二十九日登载的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合写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引起的。《光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北京日报》、《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先后发表了讨论文章。七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的《学术研究》,发表了王中、郭佩衡两同志合写的《就“合二而一”问题和杨献珍同志商榷》的文章,对“合二而一”的观点提出了反驳。这一讨论正在进一步开展。现将有关文章的论点简介于后,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波 《探求》1996,(Z1)
大凡时代巨人,都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典范。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同样是这一时代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的典范。 一、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是坚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创造性地坚持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结果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就已提出必须“照辩证法办事”的主张,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他又进一步强调必须“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照辩证法办事”、“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是邓小平同志自始至终,坚持不懈的观察和认识问题的指导思想,也是他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邓小平同志坚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坚持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为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夺取政权以后,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必须首先解决的根本认识问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品》是一部“深解诗理”的名著,它摹神取象,以诗盲诗,包蕴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含,从古到今,研究它的人很多,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畅广元同志撰写的《诗创作心理学——司空图〈诗品〉臆解》就是其中的一项。同以往的研究者比起来,畅广元同志对《诗品》的臆解和引论,确乎“大胆得多”,也有新意得多,换言之,他对原著并不是紧紧依倚不离跬步,而是以原著的思想火花,照亮自己的理论视域,激活他的审美体验,启发他的审美思维,从而得以引申出自己的理论见解,将读者引入他自己构筑的别一“诗品”世界。  相似文献   

20.
拙稿《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对董楚平同志《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以下简称《功过》)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过商榷意见。后来,董楚平同志发表了《再谈平均主义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再谈》)一文作为答复。但是再三细读,我仍然认为董楚平同志的观点不能令人信服,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一拙稿指出,董楚平同志在《功过》一文中有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论述,存在着“实际上把它全盘加以否定”的弊病。《再谈》认为这是“言之过甚”。不错,《功过》一文确有一些抽象肯定平均主义的词句,说它是“农民在酝酿革命时的思想酵母”,“在农民战争的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