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沪港通等相关举措的实施对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和完善离、在岸利率传导机制等做出了贡献,因此,探究两岸人民币利率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对促进利率市场化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沪港通正式启动为节点,将研究样本划分为资本单向开放和资本双向开放两个阶段,运用单(双)状态结合的马尔科夫状态转换GARCH(MSGARCH)模型对收益率序列进行边缘拟合,在此基础上构建混合Copula模型分析离、在岸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CoES和CoVaR实现两者之间风险溢出的有效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利率间整体呈正相关性,其中对于短期期限品种两者相关性较弱,且其在资本双向开放阶段相关性小幅增强,中长期期限的利率与之相反;各利率对的ΔCoVaR绝对值均低于ΔCoES绝对值,传统的CoVaR模型相较于CoES模型可能会低估各利率对之间的风险溢出;分析%CoES和%CoVaR发现,各期限的Shibor与CNH Hibor间在两个资本开放阶段均具有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对于两岸短期利率市场间的风险溢出而言,在岸较离岸在资本单向开放时期具有明显优势;资本的双向开...  相似文献   

2.
采用结构突变、VAR模型体系和马尔科夫区制转换计量方法,研究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利率和汇率的数据生成过程和内生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和利率自身生成机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没有形成根本性结构变化;汇率和利率的波动贡献主要根源是其自身,相互间影响不大;人民币汇率和利率虽没有出现结构变化,但都发生了区制转换;利率转换的次数和频率高于人民币汇率的转换次数和频率,利率和汇率市场的内生传导机制缺乏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GARCH(1,1)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新旧秩序下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在国际金融旧秩序下,英国股市向其他股市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溢出,美国是股市波动风险传导的终点;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下,中国内地股市从波动溢出传导路径中退出,同时其他传导路径的波动传染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国内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利率传导机制和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的研究.近年来,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但对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比较少,加入WTO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迫使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必须作相应的调整,要研究解决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利率、物价相互协调以及内外均衡的难题.在开放的形势下,货币政策控制力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将下降,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降递减,货币政策的对外依赖程度则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就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互动关系作个初步的分析.首先在利率平价理论揭示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管制条件下的套利机制,然后阐述了我国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对利率市场化的约束.因此,本文分析遵循这样的内在逻辑:资本完全流动时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套利分析--固定汇率制度对利率浮动的约束.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关于资本市场财富效应传导机制的研究已基本成熟,然而对于财富效应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缘何中国财富效应长期以来呈微弱性特征尚缺乏深入探讨。为打开以往研究中资本市场这一"黑盒"并进一步明晰该问题,在界定资本市场稳定性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对财富效应强度的影响机理;选取1999—2008年季度数据对中国股市财富效应进行再检验,实证分析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强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基于扩大消费视角而提出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周恒  林峰 《统计研究》2016,33(7):64-70
本文将国内资本市场摩擦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引入RBC模型,并采用贝叶斯方法校准模拟了中国经常项目的波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资本市场摩擦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是形成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重要传导机制,两类资本市场摩擦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准确拟合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波动性、协动性和持续性等各项特征;(2)贝叶斯估计得到的中国的资本调整成本和利率风险利差的参数值反映了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程度介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之间;(3)中国经常项目波动主要由利率变动冲击和偏好冲击等两类结构性外生冲击通过国内资本市场摩擦机制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机制传导形成。  相似文献   

8.
加密数字货币(简称数字货币)市场的金融全球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金融创新与风险共存的数字货币与股市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联动关系?运用滚窗VAR模型、GJR-MGARCH-BEKK模型对数字货币以及全球主要股票市场进行系统分析,通过DY溢出指数度量数字货币与全球股市的均值溢出效应,刻画市场风险,并深究数字货币与全球股市风险间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的板块性、政策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货币与全球股市的收益率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与阶段性差异;数字货币波动对全球股市波动溢出效应中存在着显著的单向非对称影响;数字货币在长期出现抑制股市风险波动表征,且具有显著的地区性、政策性特征,欧洲股市和政府对数字货币政策紧缩型地区股市与数字货币的联动最为紧密。基于研究结论,从数字货币市场流动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中国合理监管、快速稳定发展数字货币市场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对农产品价格的传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AG方法和动态因果检验研究货币政策对农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实证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和汇率机制对农产品价格存在弱传导效应,市场利率对农产品价格几乎没有影响,工业品价格对农产品价格长期传导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行业指数收益率与人民币汇率动态联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控制了Fama-French三因素以及流动性风险因素基础上。通过人民币汇率与股价的Threshold-GARCH效应检验及基于广义残差GED模型的建立,从行业的角度实证分析中国股市与汇率波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部分行业存在汇市到股市的价格溢出效应,但价格溢出效应不能反映行业进、出口依存度等特征;同时还检验到行业股指收益存在显著ARCH与GARCH效应,并且具有很强的波动持久性;而且部分行业门限系数显著异于0,表明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1.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和人口增长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再贵 《统计研究》2008,25(5):38-42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内、用OLG模型分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考察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和人口增长率对资本劳动比、社会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工作期消费、退休期消费和效用的影响,求解最优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该最优替代率取决于人口增长率、个人折现率、社会折现率和资本的收入份额。模拟显示: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降低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利多于弊;最优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应随人口增长率下降而适当调低。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and diversity (i.e., the number of types) in models with heterogeneous agents and incomplete markets. The number of types needed to approximate a continuum varies across examples. In all cases, however, the number of type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average interest rate and consumption variability. In these models, the set of state variables is large because the equilibrium law of motion depends on the cross-sectional wealth distribution. The article shows how to solve these models numerically by approximating the distribution using moments or percentiles.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泰勒规则是以产出缺口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指标,由于产出缺口的不可观测性直接导致了利率反应函数估计精度的下降。以产出增长率缺口替代产出缺口,重新对泰勒规则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使用GDP增长率缺口替代产出缺口,显著地改善了利率反应函数的估计效果;从预测误差来看,后顾性利率反应函数的预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名义利率,而前瞻性模型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差。这说明中国利率调整政策更多地依赖于以往的经验而前瞻性预期相对较弱,这也充分表明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是谨慎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见的。  相似文献   

14.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内生结构突变检验与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ECM方法,并同时将货币政策变量纳入模型中从而把汇率变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重新对汇率传递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在2003年4月和2005年9月发生了结构突变。在此背景下,本文发现汇率传递效应仍是不完全的,但其长期传递弹性却由2005年9月结构突变前的0.065迅速增大到了结构突变后的0.118,且与现实中自2006年开始的较高的通货膨胀环境也相当吻合,支持了Taylor(2000)提出的观点,但比起施建淮等(2008)得到的传递效应依然较弱,表明其所建议的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观点值得商榷。而体现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CPI的长期传递弹性为2.254,远远高于汇率传递弹性,这显示完全可以运用独立的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货膨胀水平且相比于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构建包括货币供应、汇率、贸易变量在内的理论模型,利用TVP-VAR模型以我国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供应、汇率变动对我国总体贸易和分产品贸易的时变影响。同时,引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进一步分析了贸易环境对变量间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人民币贬值时,我国总体贸易收支的变化轨迹呈"倒J曲线"而非传统的"J型曲线",货币供应增速变动对总体贸易仅存在短期影响,不具有持续性;而货币增速、汇率对不同类产品贸易收支具有差异性影响;同时,随着贸易政策不确性的加剧,货币增速、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构建包括货币供应、汇率、贸易变量在内的理论模型,利用TVP-VAR模型以我国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供应、汇率变动对我国总体贸易和分产品贸易的时变影响。同时,引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进一步分析了贸易环境对变量间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人民币贬值时,我国总体贸易收支的变化轨迹呈"倒J曲线"而非传统的"J型曲线",货币供应增速变动对总体贸易仅存在短期影响,不具有持续性;而货币增速、汇率对不同类产品贸易收支具有差异性影响;同时,随着贸易政策不确性的加剧,货币增速、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18.
ABSTRACT

We develop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algorithms for estimat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model. Using Monte Carlo experiments we compare the Bayes estimators with the maximum likelihood and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estimators. We estimate the model using the Japanese overnight call rate data.  相似文献   

19.
司登奎等 《统计研究》2018,35(11):58-70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框架构建了包含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者传导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内生联动效应。为刻画这一效应,文章选取TVP-SV-BVAR模型分别从全局性及多重情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但长期内会加剧汇率波动。同时,央行外汇干预短期内会加剧投资者情绪波动而使得干预效果减弱,但投资者情绪长期内对汇率的影响不明显。鉴于央行外汇干预对汇率稳定的有效性逐渐下降,且投资者情绪对汇率的冲击易受非预期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货币当局如何在审慎、适当的外汇干预中保持投资者情绪稳定,并进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区间内波动应成为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王胜  周上尧 《统计研究》2018,35(12):26-44
本文将零利率下限和不完全汇率传递同时引入货币政策分析,利用两国DSGE模型深入探讨了不同货币政策规则和最优货币政策问题。研究表明,零利率下限会导致汇率的“逆向调整”效应,从而加剧两国相对经济波动。当外生冲击源于国外时,本国汇率不完全传递与零利率下限两种扭曲所导致的福利损失将相互叠加,这一点与发生本国冲击时的情形正好相反。采取汇率管制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加重外部危机的国际传导,造成本国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我国央行应当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