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村民自治的困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村民自治的评价,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激烈的和针锋相对的争论。笔者以为,应该从事实分析与价值期望相比较的两个视角去品评村民自治;而要真正确保其价值期望和理论意义的实现,必须尽快从根本上解决事实上存在的困境,即村民自治应该向“村自治”过渡。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社区有效治理是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是现阶段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提出城中村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等理论,然后分析现阶段城中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城中村”社区传统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进而探索城中村社区治理的模式转型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征地引发的严重问题,发达村庄人口的大量涌入,同时一些地区农村精英的大量流出,使村民自治面临农村社会秩序不稳、精英缺乏等“治理困境”。因此城市化进程中村民自治的出路在于国家要从宏观上重视和解决农民失地问题,改变征地方式,增强农民及农民自治组织在征地中的谈判地位,大量外来人口的村庄,要给予外来人口一定程度的政治及经济权利,积极探索多种方式解决农村精英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城中村”问题获得包括政府、学术界以及公众在内的广泛关注,目前对“城中村”改造实践的探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城中村”改造依然面临着很多利益博弈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困境,试图找到目前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治理的困局及其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加速,“城中村”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其中出现的瓶颈和困境更是不容忽视。具体说来,当下中国“城中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局主要有三:一是一元化思维所导致的观念偏向;二是“去乡村化”所导致的对“城市化”或“城镇化”及“城中村”理解的偏颇;三是“文化缺位”和制度创新所导致的“创生力”的不足。要克服这些根本性问题,对“城中村”进行多元化、辩证性、动态、科学的理解和探讨,将是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成为农村治理的必然趋势。基层政府、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广大村民都成为农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但由于我国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是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一次不彻底的改革,在农村治理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单中心"治理,致使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现遭遇到了种种困境。针对此,笔者从改革农村治理主体、完善多元合作治理体制两方面探寻实现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路径,这本身也是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路径进行探求。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村民自治运行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村民自治在现实运行中出现了困境状态:村委会组织地位尴尬,乡村关系、两委关系难以协调;村级民主选举单一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严重滞后;村民自治的动力资源严重匮缺和流失.要推进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必须改革乡政体制,推进乡级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农民和村干部的政治教育,同时应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坚持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向四周蔓延,吞噬乡村的土地,在城市郊区出现了一种既不属于城市又不属于农村的"过渡型社区"。"过渡型社区"的形成源于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过渡型社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然而"过渡型社区"生成之后由于推拉作用的效应,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进入"过渡型社区",如何对"过渡型社区"进行治理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正确认定和处理城中村违法建筑,事关我国能否有效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解决城中村违法建筑问题的关键,在于行政机关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背景下, 如何调动城市社区成员参与积极性, 促成社区范围内 党、 政、 社、 居民四重协作成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任务, 任务的不断实化需要追溯至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 “动员” 优势。 历时性考察将关系式社区动员锚定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动能, 在 “城市社区” 治理场景中的共时性考察则昭示了内嵌于其中的路径连接角色、 成员整合角色、 情感驱动角色及要素运作角 色可发挥促进社区内部达成共识、 构建有机协作团体、 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整合治理资源的四重效力, 进而 实现动员-参与的效能转化。 然而, 当前城市社区中党政包办的思维惯性、 社区精英的悬浮化、 共同体验的 离场及互动过程的脱域持续 “对冲” 关系式社区动员的效能。 为此, 须以正式性制度关系和非正式性情感 联结为着力点, 将关系式社区动员融入城市社区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3.
转型司法在规范法学视野下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境。社会的变迁造成了司法目标的多元,司法不仅追求法律效果,还需要满足社会效果。司法的职业化与民主化在理论界与司法实务过程中不断地争论与纠缠;二元分化的社会又将规范的缝隙再次放大。从自治型法治的视角,克制的司法似乎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平复社会矛盾,能动的司法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法官需要超越传统规范法学的司法视野,建立更广泛的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实现协商性司法与和谐司法。  相似文献   

14.
“过渡型社会”是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阶段,其形态上具有混合性、阶段性、过渡 性等多种特征,表现为村干部权威弱化、半工半耕、混合文化和原子化半熟人社会,治理上面临治理目标 与治理需求存在张力、策略性应对突出和弹性治理鲜明等多重样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嵌入在乡村社 会结构与变迁之中的政治社会过程,其推进应该与乡村社会的性质相匹配,有相应的社会基础支撑,这 一基础不仅蕴涵乡村社会结构的区域差异,还包括乡村社会转型的阶段性。深刻认识过渡型社会及其 性质,对于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专门研究城市中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运行机制及其制度安排。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基本历程;发达国家经验与教训、基本模式、政策制度、制度创新、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等。文章结合有关文献,对近年来城市环境治理理论的研究意义与基本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进而有助于城市环境治理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治理理论的谱系与转型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理论的兴起是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政府再造运动的重要进展。中国政治学与公共行政领域的学者在针对治理理论的反思与政策应用上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其成就却是建立在对该理论内部不同学说体系进行高度选择的基础上的。本文通过系统剖析治理理论内部的不同方案与论述结构,力求阐明国内现有的治理知识积累中的偏差及其修正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城镇失业与再就业矛盾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失业与再就业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对于失业与再就业的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以便尽快地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南海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创新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广东南海推行了以"政经分离"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在考量当前制约南海城乡社区稳定的基本因素后,提出了夯实基层民主法治基础、规范社区多元化治理机制的建议:完善城乡社区组织建设与基层民主法治保障;厘清城乡社区基本治理主体的地位及其职能;改善城乡社区党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理顺政府职责及其与社区的关系;确保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的保障力。为了消除影响南海城乡社区和谐稳定的痼疾,亟待推进以破解集体成员权保障难题为基点的配套制度改革:实行以经济社(原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成员权时点确权;依法界定享有成员权资格的成员类别及其权益保障范围;深化成员权和资产权相分离的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政经分离"后城乡社区治理结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在概念理解、设计实践和设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误区或偏差。结合国外有益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应加强城市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快城市设计的法制化进程和规范城市设计的管理制度以及普及城市设计教育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环境行为的分析视角,以分析社会行动者的环境行为与环境问题的关联为切入点,剖析了转型期中国环境问题的实质,进而对环境问题形成的社会根源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