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里·沙里亚蒂是伊斯兰革命三大著名理论家之一和"游击队之父".从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史来看,他在继承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家阿富汗尼和艾克巴尔改革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等西方现代思想,并以此来解读和批判伊斯兰教,对当代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启示和影响.本文通过对比沙里亚蒂与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家阿富汗尼和艾克巴尔,进而认为,沙里亚蒂是在百余年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史上继两者之后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他对伊斯兰现代主义作出了多方面贡献.  相似文献   

2.
穆斯林女性的权利与地位问题,是伊斯兰研究中备受争议的热点话题。以新思潮面貌出现的伊斯兰女权主义坚持伊斯兰教倡导的公平正义精神,试图在反思伊斯兰传统尤其是父权制观念的同时,通过重新诠释宗教经典、组织社会活动,为解决穆斯林女性的现实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当代伊斯兰女权主义知识分子在诠释宗教经典和挑战传统模式的过程中,寻找调适传统宗教与现代社会的新路径,展现出穆斯林女性处理宗教遗产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创始人,哈桑·班纳的思想和实践在当代政治伊斯兰运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班纳的政治伊斯兰思想主要体现在:力图对伊斯兰作出整全性的解释,以此为创造伊斯兰秩序提供思想根据;提出了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纲领,反对穆斯林社会的西方化、世俗化倾向;力主自下而上的伊斯兰化,注重圣战在造就伊斯兰国家中的作用,并倡导世界范围的泛伊斯兰主义。本文通过对其思想的发掘和梳理以期更好认识当今政治伊斯兰运动的渊源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作为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创始人,哈桑·班纳的思想和实践在当代政治伊斯兰运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班纳的政治伊斯兰思想主要体现在:力图对伊斯兰作出整全性的解释,以此为创造伊斯兰秩序提供思想根据;提出了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纲领,反对穆斯林社会的西方化.世俗化倾向;力主自下而上的伊斯兰化,注重圣战在造就伊斯兰国家中的作用,并倡导世界范围的泛伊斯兰主义.本文通过对其思想的发掘和梳理以期更好认识当今政治伊斯兰运动的渊源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为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创始人,哈桑·班纳的思想和实践在当代政治伊斯兰运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班纳的政治伊斯兰思想主要体现在:力图对伊斯兰作出整全性的解释,以此为创造伊斯兰秩序提供思想根据;提出了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纲领,反对穆斯林社会的西方化、世俗化倾向;力主自下而上的伊斯兰化,注重圣战在造就伊斯兰国家中的作用,并倡导世界范围的泛伊斯兰主义。本文通过对其思想的发掘和梳理以期更好认识当今政治伊斯兰运动的渊源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图里迪学派(El—Maturidiyyah)系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学的两大支柱学派之一。在伊斯兰社会转型时期,马图里迪学派从当时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现实出发,建构了一个旨在论证和阐述伊斯兰教义的学科体系,为多元的伊斯兰社会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这一体系不仅注重理性的作用,而且倡导宗教的宽容、温和与中正,开创了以中正原则为基础的逊尼派教义传统,成为历代穆斯林中正主义的思想源泉。加强对马图里迪学派的研究,不仅对正确把握当代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主流思潮"中间主义"的历史渊源,发扬伊斯兰教中正思想以及抑制极端主义思潮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促进我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加深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文明中“共处”思想关注的核心是如何解决承认伊斯兰教普遍性/唯一性与各种以伊斯兰教为标尺而划定的“他性”存在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使用世界主义光谱来对伊斯兰文明中不同“共处”思想进行排列,从最偏向宗教普遍主义一侧到最偏向宗教社群主义的“共处”思想分别是:不同伊斯兰教派间的“共处”思想、伊斯兰国家内部不同宗教群体间的“共处”思想、古代伊斯兰国家与非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共处”思想、近代以来伊斯兰国家与非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共处”思想、非伊斯兰国家中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群体之间的“共处”思想、不同宗教之间的“共处”思想等六种类型。通过有针对性地挖掘“共处”思想来纾解当今伊斯兰世界所面临的诸种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伊斯兰极端主义重要形式的圣战萨拉菲主义,正日益成为多数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思想基础和动员工具。考察圣战萨拉菲主义形成的历史根源,有助于理解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过程。从本质上看,圣战萨拉菲主义主要汲取和发展了中世纪和近代极端教派、沙特瓦哈比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激进思想,是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中东地区和国际政治互动的产物,在激化地区冲突与暴力恐怖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伊斯兰教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近几十年来穆斯林思想家和政治精英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不同于阿亚图拉霍梅尼以教法为根、教法学家的权威为本的“教法学家治国”理念,或毛杜迪以真主主权为宗的“伊斯兰政府”理论,突尼斯“复兴运动”创始人拉希德·加努希提供了一种律法主义之外的新视角。作为当代最著名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加努希援引中世纪穆斯林思想家艾布·伊斯哈格·沙缇毕对伊斯兰教法之根本宗旨的解读,从伊斯兰教倡导的正义原则出发,强调穆斯林应积极参与非伊斯兰政府,在实现权力分享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多元的现代民主国家。加努希在理论层面对伊斯兰与民主问题的论述及其在现实层面的实践,对处理伊斯兰教与民主以及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忠诚与抗拒"是伊斯兰教教义中有关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以及穆斯林内部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伊斯兰时期和伊斯兰教创立后"忠诚与抗拒"概念的演变,并以社会运动理论中的框架化理论范式为视角,考察现代伊斯兰教萨拉菲派对"忠诚与抗拒"概念的阐释,分析这一概念由社会关系准则向宗教信条转变进而演变为政治动员工具的过程。现代萨拉菲主义对"忠诚与抗拒"原则的极端化诠释主要表现为要求穆斯林与其他群体隔绝,以正统自居来判定其他具有非萨拉菲主义倾向、不实践"忠诚与抗拒"原则的穆斯林为"悖信者"。被政治化诠释的"忠诚与抗拒"原则逐渐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核心概念和极端组织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萨提·胡斯里的生平与著作进行了简单介绍后分析了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在民族、民族主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萨提·胡斯里把语言和历史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与构成要素,反对把宗教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阿拉伯民族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胡斯里提出了反对泛伊斯兰主义的"穆斯林统一",倡导"阿拉伯统一"的政治主张,实际上也就是以泛阿拉伯主义取代泛伊斯兰主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萨提·胡斯里的生平与著作进行了简单介绍后分析了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在民族、民族主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萨提·胡斯里把语言和历史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与构成要素,反对把宗教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阿拉伯民族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胡斯里提出了反对泛伊斯兰主义的“穆斯林统一”,倡导“阿拉伯统一”的政治主张,实际上也就是以泛阿拉伯主义取代泛伊斯兰主义。  相似文献   

13.
“乌玛”是伊斯兰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对伊斯兰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古兰经》确立了“乌玛”作为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观念,而麦地那时期乌玛观念的实践则为穆斯林后代树立了典范。在古代伊斯兰社会,大征服和帝国的伊斯兰化虽使伊斯兰乌玛的规模得到扩大,但政权分立、教派分化和族裔对立却使统一的乌玛走向分裂。近代以来西方的入侵和控制以及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和世俗主义思潮的兴起,大大激发了伊斯兰世界重建乌玛的激情和斗志。为此,他们不断尝试泛伊斯兰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以及全球化时代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伊斯兰统一。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是受西方的影响而产生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阿拉伯世界世俗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首先在阿拉伯基督教信徒中间产生,并为阿拉伯基督教信徒和穆斯林共同发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世俗化运动,使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土耳其以其世俗主义模式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很多阿拉伯国家随之走上世俗化道路。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伊斯兰主义兴起,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以其伊斯兰革命影响了阿拉伯世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发展。作为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回应,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进入了第二阶段,福阿德·宰凯里亚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乌玛观念与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玛"是伊斯兰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对伊斯兰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古兰经》确立了"乌玛"作为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观念,而麦地那时期乌玛观念的实践则为穆斯林后代树立了典范.在古代伊斯兰社会,大征服和帝国的伊斯兰化虽使伊斯兰乌玛的规模得到扩大,但政权分立、教派分化和族裔对立却使统一的乌玛走向分裂.近代以来西方的入侵和控制以及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和世俗主义思潮的兴起,大大激发了伊斯兰世界重建乌玛的激情和斗志.为此,他们不断尝试泛伊斯兰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以及全球化时代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伊斯兰统一.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是受西方的影响而产生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阿拉伯世界世俗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首先在阿拉伯基督教信徒中间产生,并为阿拉伯基督教信徒和穆斯林共同发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世俗化运动,使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土耳其以其世俗主义模式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很多阿拉伯国家随之走上世俗化道路.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伊斯兰主义兴起,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以其伊斯兰革命影响了阿拉伯世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发展.作为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回应,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进入了第二阶段,福阿德·宰凯里亚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的圣战观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观念。《古兰经》有关圣战的规定反映了先知穆罕默德时期伊斯兰社团的发展,教法中有关圣战的规定又反映了7~10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状况。10世纪开始,圣战观总体上处于休眠状态,伊本·泰米叶和瓦哈比派分别在圣战的两个低潮期激活了圣战观。赛义德·库特卜使圣战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并催生了以埃及为中心的第一波伊斯兰恐怖主义;阿卜杜拉·阿泽姆使圣战观国际化,并催生了以本·拉登为代表的第二波伊斯兰恐怖主义。在本质上,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是对圣战观的曲解和滥用。  相似文献   

18.
圣战观念与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的圣战观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观念.<古兰经>有关圣战的规定反映了先知穆罕默德时期伊斯兰社团的发展,教法中有关圣战的规定又反映了7~10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状况.10世纪开始,圣战观总体上处于休眠状态,伊本·泰米叶和瓦哈比派分别在圣战的两个低潮期激活了圣战观.赛义德·库特卜使圣战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并催生了以埃及为中心的第一波伊斯兰恐怖主义;阿卜杜拉·阿泽姆使圣战观国际化,并催生了以本·拉登为代表的第二波伊斯兰恐怖主义.在本质上,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是对圣战观的曲解和滥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发展轨迹,认为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朝夕“叩拜(真主)之地”、表达内在信仰与完成“五功”的实践场所和伊斯兰教合法存在的标志,也是穆斯林宗教认同的物质文化符号,它在传播伊斯兰思想、弘扬伊斯兰文化及构建穆斯林社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全球化是与宗教、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的各项发展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上述领域的形势发展正在改变着伊斯兰世界。伊斯兰全球化包括这样一些组成部分:朝觐与宗教旅行,资本主义与伊斯兰金融,民主与伊斯兰现代主义,以及按照多种多样的文化环境里的穆斯林的各不相同的需求与偏好而逐渐建立的新的国际机制。伊斯兰全球化允许现代穆斯林加入国际社会生活的主流,并同时对国际社会加以改革。其实,这些也正是中国的目标。特别是,中国领导人对软实力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而且热切地认同关于文明间对话和全球治理的远见卓识,因而伊斯兰全球化的目标也可视作是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