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当前,银行信贷资金的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资金供应总量控制需求膨胀,供求矛盾突出;一方面信贷调控乏力,资金使用分散、浪费,信贷资金存量结构失衡。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前,信贷资产存量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流动性差。企业及个人到期贷款不能按时归还,银行逾期贷款增多。企业库存商品积压严重;应收结算贷款及个人借支长期拖欠;专用基金超支挪用流动资金;财政挤占信贷资金,包括信贷资金长期垫付财政应拨未拨的各种款项和信贷资金被用于一些企业超缴财政利润。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金融部门为支持新疆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到1991年底银行和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06.9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9年增长了13.2倍。在财政和银行向生产建设的投入资金总量中,银行投入的资金比重由1978年的23.2%,已上升到1991年的87.6%。银行信贷资金在新疆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然而,在银行贷款巨额增长作出较大贡献的同时,信贷资金的运行仍未摆脱膨胀——紧缩——膨胀的循环,信贷增量的注入大量沉淀,并不  相似文献   

4.
国营商业企业实行“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改革后,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企业活力,使国营企业从市场疲软中解脱出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银行信贷资金是国营商业企业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企业经营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效益和货币收支计划的完成,而银行信贷资金的限制或扶持,又直接影响着商业企业的发展。因此,根据商业企业“四放开”改革的实际,银行要积极主动地做好配套服务,以适应商业经营改革不断发展深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许璐 《理论界》2005,(7):203-204
信贷资金过分向“大户”集中是一柄“双刃剑”,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认真剖析当前银行信贷资金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对于管好用好信贷资金,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继续贯彻执行紧缩银根的金融形势下,金融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是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未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近几年,由于企业库存商品和产存品资金严重超过合理占用,许多资金被吞食、流失、呆滞,形成了长时期的资金紧缺和存量骤增并存的状况。资金沉淀的增加,致使信贷资金周转不灵,调整信贷结构难度增大,贷款风险明显增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银行要提高自身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根本出路在于盘活资金存量。  相似文献   

7.
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是如何盘活资金存量,搞好贷款增量,提高资金使用质量,提高企业和银行经济效益。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意见。 一、盘活资金存量,压缩非正常资金占用 今年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为盘活资金存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地方政府对压缩“三项”资金非常重视,企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狠抓清理“三角债”,促销产品;银行要狠抓贷款的  相似文献   

8.
信贷结构调整是指在信贷资金稀缺的情况下,资金在产业及部门之间的转移变化。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人们逐渐发现信贷结构调整面临着重重困难。“增量难优化,存量难活化”已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所以,探寻信贷结构调整存在困难的根由,找出走出困境的办法是眼下亟需解决的课题。 造成信贷结构调整困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从银行本身看,信贷结构的调整,中央  相似文献   

9.
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思路中国人民银行德兴市支行课题组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各级银行规定的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和中央银行与其他各银行在信贷资金管理中的权责范围制度。它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而逐步演变和不断发展。我国银...  相似文献   

10.
由“存款立行”转为“效益兴行”河南省扶沟县信用合作联社由于银行、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日趋紧张,各专业银行、信用社纷纷提出了“存款立行”的口号,并且不惜花费很大代价来吸收存款。笔者认为:随着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应由“存款立行”转为到“效益兴行”。“...  相似文献   

11.
储蓄存款是“养虎贻患”的理论,在中国经济界“统治”了很长时间,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银行有很长一段时间把储蓄业务视作附带业务,没有给它安排一个恰当的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从有计划的产品经济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使得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银行也从大一统的财政“大出纳”变成多家专业银行并存的、具有一定独立自主经营权的新银行体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金融专家学者,对储蓄存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反思,向储蓄是“养虎贻患”的理论提出了挑战,论证储蓄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渠道,银行应充分发挥这条资金渠道的潜力作用,为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建设服务。从此,储蓄业务在银行逐步得到了“器重”和发展,使它成长为今天银行信贷活动的支柱。然而,“养虎贻患”的论点至今仍时而在金融的理论刊物或报刊上复现,顽固地干扰着储蓄业务的扩展,这说明“养虎贻患”的理论至今还有一定的市场,“笼中虎”仍使一些人胆战心惊。对此,很有必要“养虎贻患”的论点进一步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储蓄结构”对银行效益的影响 银行信贷资金60%左右来自储蓄,这就决定储蓄成本是银行资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额的大小对银行自身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储蓄成本的95%以上是利息支出。利息乃是银行按照储户的本金,存期及规定的利率计算出支付给储户的金额,存期和利率决定于储蓄种类。我们把储蓄种类分为定活两大类,定期储蓄占总额的比重和活期储蓄占总额的比重称之为“储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生产和产品运动是信贷资金运动的基础,但信贷资金运动对生产和产品运动具有反作用。研究银行信贷问题,应该揭示出银行信贷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为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一、银行信贷资金的额度和提高信贷资金运用效果的必要性银行信贷资金是社会再生产中一种具有独立职能的专门资金。它直接参与企业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周转,积极支持、促进、反映、监督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和产品交换活动。它的这种职能作用是通过信贷资金的积聚、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的。信贷资金可供量基本上是个客观的量,受客观的经济条件所制约,超越信贷资金来源发放大量贷款,不仅不会对国民经济发生积极的影响,相反,还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信贷资金可供量又称贷款的额度。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增加信贷资金来源,信贷资金也就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观条件限制着放款的多少,而需要贷款的地方大大超过了这个界限,解决这个矛盾的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银行与企业关系现状的探讨李丹马克思曾说过:“对银行而言,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可见存款是银行实力的象征,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而存款主要来自于企业,贷款也主要报向企业,因此在当今以建立市场经济为主的中国,银行关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  相似文献   

15.
实施主办银行制度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陈光主办银行制度就是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把对企业供应信贷资金最多的银行作为主办银行,由它牵头与多家银行组成一个银行信贷集团。企业在主办银行开立主要帐户,办理主要资金往来,银行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信...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涌动着众多中小企业的孕育和发展,银行应当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小企业,小中见优,小中见大。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观念,给予其信贷资金、信息、技能等方面的帮扶,力争银行和中小企业联袂闯市场,取得银企双方经营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江苏省金融学会在南京举行首届年会,中心议题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在经济调整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银行要更有效地发挥聚财、调动和统一管理信贷资金的职能作用”。现将会上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一、银行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与会同志认为银行通过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使社会资金更好地运动起来,产生出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幻的局面下,提高银行稳健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政府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没有显著提高银行稳健性,资本监管力可以提高银行稳健性,隐性保险制度对大型银行保护较多,国民经济增长可以显著提高银行稳健性,信贷资金的增长会降低银行稳健性,股市波动对银行稳健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为此,可以从完善准入监管制度、提高政府监管力度、发展国民经济、合理配置信贷资金、完善资本市场等角度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盘活农村信贷资金一直是近年来农村金融工作的中心,也是农业银行发挥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各地都在实践中摸索出很多好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战果,但是现在剩下的农业“两呆”贷款久攻不下,不仅严重制约着行社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威胁着行社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时也给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建立现代银行企业制度设置了严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国合商业“四放开”改革,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资金。因此,银行应加快自身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信贷资产良性循环,实现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三者统一,这是当前一项摆在我们金融部门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一、专业银行要商业化、企业化。专业行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因此必须加快向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按价值规律原则,在资金投向上要讲求效益,在使用上要产生效益,始终把效益作为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