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结婚人数的减少,社会将普遍出现独身的生活方式。人们依旧在谈情说爱,但逃避婚姻的人数却与日俱增。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的统计资料,美国人口中独身成年人的比例正在上升;男女初婚的年龄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而且一辈子独身的人相当多。美国人口普查局认为,现在美国妇女结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迟,初婚的平均年龄已达23.3岁,是19世纪以来最高的;新郎的平均年龄为25.5岁,是自1900年以来最高的。这些动向清楚地表明,我们将生活在一个独身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婚姻家庭研究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独身家庭问题。几年来,以超过婚龄而独身的人为核心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独身不仅对独身者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影响工作,影响团结,甚至影响社会治安。在1984年召开的一次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上,有的同志指出:单身家庭,是由一个人组成的家庭,悬残缺家庭的特殊形式。虽然在这种家庭中不存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消费实体而相对其他种类的家庭存在于社会,因此有必要单独划为一类。有的同志以不存在家庭人际关系为理由否认单身家庭的存在,是因为他们仅仅看到了家庭的自然特征而看不到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当时,对河北省农村对某生产大队的调查发现,该大队共323户,其中30~45岁的男子找不到对象的有60人上下。如今,四年已经过去,独身家庭有增无已问题越来越突出了。  相似文献   

3.
苏联《青年共产党人》1984年第6期刊载M.马茨科夫斯基等撰写题为《青年人家庭产生的问题》的文章,文章说: 家庭是社会的单位。近几十年来,家庭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实质性的矛盾和问题。这在统计上集中表现为离婚数量上升,不完整家庭数目增加,出生率下降,婚龄期独身人数增多。例如,1972年在苏联,每1,000  相似文献   

4.
北欧同居现象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欧的瑞典、挪威、丹麦、冰岛的大多数居民原为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 ,总人口1830余万 ,四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文化上有诸多共同之处。近几十年来 ,四国的婚恋家庭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即传统的婚姻家庭模式不断解体 ,未婚同居者越来越多 ,大有代替传统婚姻家庭之势。从有关资料看 ,北欧成年人公开同居已经社会化、普遍化。在共同生活的成年男女中 ,正式结婚的只占一半或不到一半 ,另一半或一多半的人则公开同居。而那些结婚的男女也大多是先同居(试婚)若干时间(一般是几年)之后 ,才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 ,未同居而结婚者十分罕…  相似文献   

5.
离婚,是世界范围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大量的家庭解体,伴随而来的“单亲家庭”增加、再婚困难、子女的抚养教育以及家产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多少会给社会带来压力。因此,离婚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学家、家庭学家、伦理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很有趣,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统计离婚率的方法。从大量的资料看,目前国内外离婚率的统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离婚数与同期结婚数之比。这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如美国国情普查统计:美国在七十年代末,离婚者110万人,占结婚人数的二分之一据苏联报道:“1979年苏联结婚与离婚的比例为3∶1。1982年报载:天津的一个区,结婚与离婚的比例为25∶1。  相似文献   

6.
张蔚 《社会工作》2009,(13):43-44
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金某,男,1966年3月生,初中学历,未婚。金某父亲已去世,母亲(72岁)退休后从事收购废旧物品的工作,现已再婚,与他同住。另有哥哥(49岁)、妹妹(42岁)均已结婚,并在外自组家庭。而服务对象现在没有工作,每月生活主要依靠低保及母亲的救助。  相似文献   

7.
背景资料服务对象金某,男,1966年3月生,初中学历,未婚。金某父亲已去世,母亲(72岁)退休后从事收购废旧物品的工作,现已再婚,与他同住。另有哥哥(49岁)、妹妹(42岁)均已结婚,并在外自组家庭。而服务对象现在没有工作,每月生活主要依靠低保及母亲的救助。  相似文献   

8.
目前,苏联有近7000万个家庭.这些大大小小的群体稳定与否对苏联的社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自50年代以来,苏联的离婚率始终有增无减.按100对夫妻计算,苏联1950年的离婚率为3%,1960年为10%,1970年为27%,1980年达到34%,30年间增加了10倍有余,有些大城市的离婚率甚至高达50%.莫斯科1983年的离婚率达49%.1984年布列斯特市登记结婚的有  相似文献   

9.
黄友林同志认为:家庭是以一定形式的经济为基础的人口生产组织。例如领养家庭、没有性关系的同性恋家庭、独身家庭等,都不是“按血缘和姻缘关系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但这些都是家庭。我认为,他所举的这三种特殊家庭,同样也都不是人口生产关系,是与他提出的论点自相矛盾,同样也是难以成立的。至于他把“维持活的生命的延续”也称之为人口生产,那是牵强附会,把生产和生活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含义混淆了。马克思指出,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苏联每年有260-280多万人结婚,离婚的则有90-95万之多.其中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成了单身汉.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真的要崩溃吗?我认为,一类家庭正在崩溃,而另一类家庭正在诞生,并且后者必将取代前者.这就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人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生活,而在一切社会组织中与个人关系最密切的要算是家庭。人们生于家庭,长于家庭,一到成年结婚又组成家庭。但人类究竟自何时起组成家庭并发展起来的,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弄清。这是因为家庭的起源是史前时代的事情,没有文字资料可查,只能凭考古学和人类的调查和人类学的调查和发现作出推断;世界各国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社会组织的形式各不相同,家庭形成的过程和形式也  相似文献   

12.
1987年,国家统计局曾经对1%的人口所作的抽样调查表明,婚育年龄中的男女,竟有一千一百三十多万人是独身,其中男性就有一千万以上,占这一年龄的男性总人口的7.4%,而女性只占同一年龄的总人口的0.51%。为什么她和他不想结婚,而抱独身,而且男性竟达到女性的15倍呢?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被当今社会视为不光采的角色——“第三者”,但是,是否所有的“第三者”都是可耻的角色,都属洪水猛兽?如果这样地简单划分,那么,生活的哲理,道德的标准,岂不被唯心主义的意念所随意扭曲了吗?因为“第三者”的出现和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主张婚姻双方都有约束,因为婚姻是融合,而不是凑合;婚姻要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我所插入的家庭是一个貌合神离、名存实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第一者”在结婚不久就背叛了爱情,她不听丈夫、组织的帮助,因为丈夫的真诚劝导唤不醒她的良知,他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理想、追求一致,但是她不需要离异,因为她需要的是“丈夫”而不是爱人,她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京市近2000名居民家庭观念的调查发现,价值取向与家庭生活态度间有某种相关。其中,倾向于首先追求精神生活满足者、倾向于首先改善所居住的社区者、具有利他主义倾向者、具有从众倾向者、倾向认同社会者和更注重未来者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更高,也更认为家庭生活有乐趣。  相似文献   

15.
一目前,在我国国营农场中正在进行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基本潮流,就是家庭农场正在冲破旧的农场模式。人们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农场产生的原因和它的必然性。长期以来,我们按照苏联国营农场的模式,又沿用了军队建制,建立了国营农场的经济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由于统得过死,缺乏活力,严重束缚了农场经济的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为例,从1949年开发建设以来,国家给农场基本建设投资、亏损补贴、增加流动资金和专项拨款近65亿元,而农场上交国家利润、税金、折旧费近13亿元,投资回收率仅为20%,尽管有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因素,但总的来说,经济效益是低的。同时职工生活水平提高不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垦区年人均收入仅为260元。  相似文献   

16.
“红白”消费。家庭大操大办红白事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正愈演愈烈。即使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结婚费用户均也高达万元以上。北京某青年结婚仅亲属坐出租车费用便达1万多元。办丧事也兴高消费。一般地区少则6—7千元,多则4—5万元。不仅主办家庭破费惊人,而且前来出红白事人情的家庭开支额度也不小。  相似文献   

17.
独身并不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独身之所以被很郑重其事地提出来作为一个问题或社会现象来研究,是因为在研究者看来独身这一个人生存方式有悖于人类的“共生”生存方式,改变了个人的行为方式,改变了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形态。但是独身究竟会给社会带来何种影响呢? 一、独身会不会带来对社会具有灾难性的结局? 在发展中国家研究社会学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展“拿来主义”之长。在独身作为一种“浪潮”出现于西方世界之初,确也有过一番“研究”,因为这毕竟与人们的常识不相一致。日常  相似文献   

18.
要想回答关于家庭本质的问题,就得先弄清什么是家庭。什么是家庭?也许谁都会回答: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由以夫妻关系为核心、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婚姻、血缘关系和虽无血缘关系而自愿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就叫做家庭。家庭是以婚姻为纽带形成血缘关系和以一定的经济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其特点而存在的社会小团体。或者说,正如有同志简  相似文献   

19.
李学斌 《社会》2001,(8):39-40
婚姻、家庭因为有爱和血缘关系而被人们视为人生的港湾、幸福的归宿 ,但婚姻与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直经受着考验 ,常常会产生、面临各种矛盾、冲突和危机。改革开放以来 ,不断变化的新的社会环境使现代家庭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增加 ,家庭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时期家庭问题的特点1.在现代社会中 ,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日益分离。改革使人们所在的单位由过去对职工公事私事大包大揽的全面关怀 ,转向单一的业务活动 ,单位对职工已不再意味着终身、全面的保护。以往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事找领导” ,结婚、离婚、生活作风问题要行政干…  相似文献   

20.
日本老人受虐待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进程最快、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人受虐待问题日益凸显。其虐待类型主要包括身体虐待、疏于照料、心理虐待、性虐待、经济虐待五个方面。老人受虐待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受虐待老人自身的问题,也有护理者的责任。而日本老龄化进程加快导致护理老人负担加重、日本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削弱及妇女生活方式改变使得代际间矛盾激化是导致虐待老人问题加剧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