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海话是指胶辽官话区内威海方言的环翠片儿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威海话的儿化音节使用频率很高,儿化词汇十分丰富。威海话的儿化现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分布在名词、形容词、动词三大词类中,而且在每种词类中都有不同于普通话的儿化形式。此外,它还拥有独特的"有"字结构,主要涉及到形容词和动词的儿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重庆方言儿化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方言儿化音刍议汪长学关键词重庆方言,普通话,儿化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H172.3儿化是汉语的一种语音变异现象,存在于语流音便之中,即词尾"儿"与它前面一个音节连读时,二者变为一种合音,韵母成了一个卷舌韵母。北京话中儿化现象最常见,而且一部分儿...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五通桥城区方言的儿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通桥城区方言的“儿”词缀只有儿尾形式 (音节语素形式 ) ,没有儿化形式 (非音节语素形式 ) ;该方言儿尾的构词能力极强 ,几乎占据了“子”尾的位置 ;形成了以五通桥为中心的“乐山———五通桥———犍为”儿尾方言片 ,该片区内儿尾和儿化并存 ,该片区外 ,离该片区越近 ,儿尾比例越大 ,反之儿化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综合比较,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写宁夏兰银官话区回民话[(e)r]韵母及儿化韵的地域分布及其差异性,并对其历时演变进行初步探讨."儿"类字(古日母止摄开口三等字)在宁夏北部回民话调查点中多读[(e)r]韵,个别调查点已失去卷舌特征读[a]或[( )].有[( e)r]韵的回民话则有"儿"后缀,但"儿"后缀的构词能力各地差异较大.在"儿"后缀构词能力较强的回民话中有系统的儿化韵;在只有少量"儿"缀词的回民话中只有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儿化韵.但各地回民话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的读音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类似儿化的卷舌音节,即使在[(e)r]韵母及儿化韵已消失的回民话调查点中也是如此.从历史音变来看,明中叶以来的460年间,宁夏北部"儿"后缀和儿化韵渐至消亡,其消亡速度,回民话要滞后于汉民话;其消亡过程,回民话内部也将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5.
应县方言的儿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应县方言儿化音的来源,并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几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应县话的儿化现象,通过与大同话、普通话的比较显示了应县方言儿化韵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三方面对鸡西方言儿化问题展开讨论:鸡西方言音系;鸡西方言儿化现象及儿化规律;鸡西方言儿化规律的例外。通过研究,认为鸡西方言中儿化规律的例外属于离散式音变。  相似文献   

7.
对山西昔阳县方言的儿化现象从语音特征、范围和形式、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与研究。昔阳方言的儿化现象在语音上都是"儿"与前一音节紧密结合,共存于一个音节中。由于有儿化的作用,前一音节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有在音节尾加一个卷舌动作,更多情况下音节会发生变化:阴声韵主要元音央化;阳声韵脱落后鼻韵尾,主要元音鼻化;入声韵脱落喉塞尾,主要元音央化;更有韵头脱落或者发生改变而导致声母也发生变化。儿化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词类很丰富。在同一词类内部,儿化的形式也较为多样,尤其是名词的儿化;"儿化"强大的构词功能使得昔阳方言中的儿化现象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如何处理存在较大分歧。"儿化"既可以放在语音层面上,也可放在语法层面上处理。我们认为"儿化"现象是"儿"作为一个语法语素在语流中的不同语音变化形式,从语素形位学的角度来说,"儿"是一个形位,是一个语法语素在语流音变中形成的功能聚合单位。语素在语流中发生的语音变化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儿化"这种减缩变化属于非线性语音变化,不能使用"切分"的方法,只能使用综合概括法,通过有规则的共时语音和语义变化,确立语素"儿"的形位{ },这样处理有利于实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简洁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现代汉语语法特别是构词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山西方言“儿化、儿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山西87个县的“儿化、儿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69个县有“儿化”,12个县有“儿尾”,6个县无“儿化”,也无“儿尾”。从地理上看,自北向南儿化韵数目依次增多,少的4个,多的37个;从儿化对音节的影响看,影响的大小与儿化的数量成反比;从儿化的构成形式看,涵盖整个实词类;从表义功能看,除表细小、喜爱的附加意义外,还表敬称、方位等意义。总之,山西方言儿化较之普通话语音、功能均复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综合比较,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写宁夏兰银官话区回民话[r]韵母及儿化韵的地域分布及其差异性,并对其历时演变进行初步探讨。“儿”类字(古日母止摄开口三等字)在宁夏北部回民话调查点中多读[r]韵,个别调查点已失去卷舌特征读[a]或[]。有[r]韵的回民话则有“儿”后缀,但“儿”后缀的构词能力各地差异较大。在“儿”后缀构词能力较强的回民话中有系统的儿化韵;在只有少量“儿”缀词的回民话中只有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儿化韵。但各地回民话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的读音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类似儿化的卷舌音节,即使在[r]韵母及儿化韵已消失的回民话调查点中也是如此。从历史音变来看,明中叶以来的460年间,宁夏北部“儿”后缀和儿化韵渐至消亡,其消亡速度,回民话要滞后于汉民话;其消亡过程,回民话内部也将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