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的隐逸诗人形象是经过漫长选择的经典化结果,中国文人选择他而非其他隐者或隐逸诗人,是因为他合乎中国文人对隐逸诗人的审美要求.本文通过陶渊明和孟浩然的比较,分析了陶渊明所具备的三方面素质,说明了他脱颖而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济慈对于自然美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多彩的植物意象是他诗歌的一大特点. 他诗歌中的植物意象可分为三类:描述性、比喻性和象征性.诗人利用植物意象创造独特的 诗歌意境,它们都具有丰厚的审美内涵,向世人传达着特殊的美感和情意.济慈植物意象的 应用具有自己的特色,学医的经历使他非常熟悉植物的属性,病魔缠身使他对美的发现有着 超乎常人的敏感.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相比,济慈笔下的植物意象多了几分华美和精细,有 种精心雕琢的美.它们舒适恬静地阐释着诗人的理想,体现着济慈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诗人立场、审美性道德批判,与新启蒙主义历史叙事的二律悖反关系构成了张炜文学创作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使张炜1980年代的创作反映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不足与缺陷,并对其做出了审美性道德批判。张炜这种从诗人立场出发的审美性道德批判使他在“人文精神讨论”时期,没有像人文精神提倡者那样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之间产生主体性的危机,从而能够在更为全面、客观地看待商业主义后继续反省和批评商业主义。并且,张炜将这种从诗人立场出发的审美性道德批判延续到了他在1990年代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诗歌呈现出淡美的风格,表现了诗人孤傲的品格.其诗风的形成,是其凄苦生涯的结果,也和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柳诗受中唐审美趣向的影响,又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南宋诗人杨万里身兼理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而且将"格物致知"与诗歌创作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沟通起来.他所创立的"诚斋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自然物象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并以独特的视角去对待宇宙自然."诚斋体"的这种审美特质与"格物致知"在本体论、认识论中所体现出的美学意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通过"格物致知"与"诚斋体"之间关系的一个侧面,表明文化学术思想经过诗人这个中介,可以化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并经过心灵与情感的融会,成为审美化的诗性流露,杨万里则充分体现了这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既是他革命实践的产物,也是他艺术实践的产物.过去研究与评论它的文章主要是从文艺与社会、与革命关系的角度研究评论,本文试图从审美意象角度谈谈他的诗词.诗是由作为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复合体(即情感的物态化),“理性与感情的‘复合体”(庞德)的意象组接、发展、转化而构成的动态审美意识系统工程.意象是诗的艺术细胞、建构的预制板、诗的集成线路上的元件,创造情境(意境)的途径和手段.意象的产生及运动组合过程构成方法体现着诗人的个性与艺术风格,即诗人世界观、经历、修养、爱好、气质、趣味和文艺创作方法的不同,在采集意象上不同选择、取舍、集中表现为审美视角,即感知、联想、想象等独特的心理能力,这些都是营构意象的核心内容.这种意象选择视角多种多样,心理活动很复杂,最终表现为情感生动的形式对应物.毛主席的诗词意象体现他自己独特的意象风格.只有具体分析它的内容与构成形式,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他诗词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在《一个藏族士兵的幻想和梦》中,全面地研究和总结了饶阶巴桑诗歌创作的美学成就。我们的方法是抓住意境这个诗歌的基本审美范畴,这是我国古代优秀诗歌的审美经验而被古代诗论家所总结的民族审美概念。它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我国给予全世界的一份丰厚的礼物和独特的贡献。在深入地研究了饶阶巴桑的全部诗歌创作之后,我们发现,他正是遵循和发扬了这一传统的审美经验而为我们的新诗做出了贡献的诗人(当然,他的诗还有藏族的地域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谦逊谨严的文学批评态度,形成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他是中国现代解诗学最早的倡导者.他以辛勤的耕耘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缩短诗人审美追求与读者审美心理之间的距离架桥铺路.朱自清先生宽宏的文学批评态度,与他的思想历程和人格特性密不可分.他对于新诗的一个至为重要的贡献即如何"见出平淡的生活里蕴藏着的悲喜剧",从日常生活里"感觉"诗的存在;并且,他对于新诗形式的美学思考也是深入的,积极的.  相似文献   

9.
若要探寻和把握一个诗人独有的美学风范,揭示其审美思维的内在构成是十分必要的。而一个诗人的感觉——情绪逻辑往往最能体现他的独特的审美思维规律。大凡进入文学作品的感觉情绪总是诗人的审美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能动的再创造和再认识。而客观物质世界不外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架构。因  相似文献   

10.
华兹华斯的孤独书写包含了诗人在自然中孤独徜徉的审美体验,也包含了他对于孤独乡村人的审美透视。诗人以一种审美的视角,体味孤独的自然与人生,发现其中蕴含的崇高和美丽,把人们带入到一个超越孤独的美学境界。华兹华斯的孤独书写,是其对于近代工业化社会给人性带来破坏性影响的一种回应。他期求通过一种审美教育,重塑人们的审美敏感性,恢复人性的完整。华兹华斯的孤独书写启发我们对待人生的孤独应采取一种审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士大夫所向往。他之所以选择隐居,主要不是出于对当时现实政治的回避,而是由他内在的思想性格所决定的。他是一位彻悟人生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诗人。他选择的是一条超功利的审美式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2.
"酒"是我国古代诗人(词人)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第一次有意识地赋予"酒"意象独特审美内涵的是魏晋时期的诗人.自此,我国古代的"酒诗"便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词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独特的象征意义,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词)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从欣赏四灵及江湖诗人的轻清淡雅之美,到推崇江西诗派的奇崛雄劲和古体诗的简淡清远,再到对平淡自然美的终极崇尚,刘克庄的审美理想呈现出一个不断寻求新变的过程,这使得他超越了江湖诗人,但却没能突破传统格局.对于各种审美风格,他主张兼容和适度的原则,追求中边不一的美学理想和对儒家中和之美的弘扬;但也多抽象之论,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大诗人杜甫擅长楷书、隶书和行草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审美思想后期与前期不同:前期崇尚张旭,崇尚草书,崇尚豪放;后期崇尚李斯、蔡邕、李潮,崇尚篆隶,崇尚瘦硬.其原因是他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起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审美心理是属于文艺心理学的范畴,它与作家的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王安石作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诗人,其诗歌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凸现出其审美心理及其嬗变,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王安石对审美意象选择和艺术思维方式的传达上,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诗人创作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德国伟大诗人弗里特里希·席勒逝世二百周年.席勒一生抗击封建专制暴政,为人民大众争取自由解放,海涅盛赞他"摧毁了精神上的巴士底狱",后受到德国封建君侯的高压打击,被迫退回书斋.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巴黎的革命政府向他和华盛顿等人颁发法兰西荣誉公民证书.席勒痛感于法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过激行动,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和歌德亲密合作共创"德国古典文学",一方面继续反抗暴政,另一方面则呼唤人性,进行"审美教育".诗人已逝,他的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诗人审美心理、审美趣味的表现。一部杜诗,就完整地保存了诗人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把民族的精神之美冻凝在那具有恢宏历史感的诗篇之中,达到艺术上美的高度,充分体现出诗人艺术思维中那种能动地反映世界的审美把握。 一、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杜甫的诗歌,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诗史》来读,有重视其认识价值,而不太注意其审美价值的倾向。其实,艺术的根本功能是审美的。诗歌对现实的认识反映并非直接的,而是以情感为中介对现实作评价反映,并通过这种意象思维中的心理体验的反映,把现实的景化为诗中之境,借以流淌自己汩汩情思。  相似文献   

18.
李贺是一位极富独创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虽然他无幸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诗人,但他的诗作,无论是就思想性还是就艺术性而言,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艺术上,瑰丽不俗,富于独创,给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流下了很深的印象.透过戛戛独造、警迈瑰丽的外表,我们可以窥视到其诗歌语言的本质特色:如实地折射出了古文运动对诗人的深刻影响,恰切地传递出了诗人丰富独特的联想与想像,展示出了诗人高深的修辞造诣.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造园实践在这一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草堂记>不仅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文学佳作,而且通过对他精心营造的庐山草堂的描述,集中体现了他的造园思想和在这种审美偏好指导下的一整套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社会感性文化,回忆传递了一个时代所特有的审美想象.而诗歌中的回忆则是一种直接的审美体验,是以诗人的个体经历为基础的感性体验的再一次呈现.盛唐回忆诗既是唐代诗人的一种审美体验,也是对现实痛感进行弥补和调节的手段.回忆盛唐的诗歌中具有浓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