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产力解放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有内容和形式之分,内容的优越性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体制才能表现出来.生产力不断解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体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在社会主体的全面发展中体现出来.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和-系列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内涵、意义、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以识.  相似文献   

3.
杨仕奎  贺建云 《齐鲁学刊》2006,42(4):118-1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它坚持了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对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有着深刻的伦理意蕴。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显与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丰富和发展了人的本质,重申了人的理性精神,整合了人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4.
桑春红 《理论界》2006,1(8):18-20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形象必须突出地体现该时代人们的文化理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是独立人格、和谐人格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依据在于: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价值维度,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品质与实践指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提出来的,它的理论品质首先体现为它的科学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其灵魂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其主题所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其精髓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所在.另一个理论品质则体现为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主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向在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和日常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白立强 《南方论刊》2006,1(3):13-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概括说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西方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境界;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争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科学社会主义解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包心鉴 《齐鲁学刊》2005,1(4):109-114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要求而作出的科学抉择。社会主义本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核是科学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推动和深化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它创造性地运用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和群众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应用和发展;它准确地把握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导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完美体现,是我党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关键性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深刻分析社会的一般本质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实区别的基础上,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只有从人的本质出发,透过社会的本质,才能科学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刻内涵,也才能准确把握这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以此更好的指导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张义烈  朱力 《学术探索》2012,(1):105-108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和谐信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我国关于文化建设科学理论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着力点。和谐信访文化具有和谐、人本、公正、法治等基本理念,这是和谐信访文化建设的合理内核。和谐信访文化建设应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环境层面"四位一体"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当然也是统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倡导和实行一套低能耗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才能顺利完成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过渡,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8.
陈欣 《阴山学刊》2006,19(5):112-1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治国方略。它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既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之举,又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由此,它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理论界的研究情况进行综合与述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其内涵,并找出研究中的不足,以便我们更好的把其付诸于实践,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9.
平等与效率:社会主义的两大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宣 《文史哲》2006,3(1):152-154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彰显了该理论体系与科学发展理念相契合而体现出开放性、务实性、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的特质。正确理解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与特质,为推进社会全面、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