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成达师范学校在我国回民教育的历史上,具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其一,这所学校的创立,是改革“经堂教育”的产物,开创了以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伊斯兰宗教教育的模式,而又逐渐演变成回民一般师范教育的学校,不论是宗教教育或回民师范教育都影响深远;共二,在能够延续下来时间最长的回民自办中等学校里,它是全国最早建立的。 追溯成达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成师)创办的时代背景与办学目的,必须从清光绪33年(1907)北京牛街礼拜寺王浩然阿訇创办回教师范学堂说起。 王浩然阿訇子光绪32年(1906)去阿拉伯麦加朝觐,先后到土耳其等国考察,回国后,他“鉴于西方诸回教国多受制于欧罗巴人,与中国之病同,心焉痛之。以为居今之世,非智  相似文献   

2.
滨江回教公墓纪念碑滨江回教公墓纪念碑坐落在哈尔滨市道外公园,俗称公墓碑,建于1930年11月。1918年滨江厅以建立公园而回民公墓有碍观瞻为名,强行侵占回民公墓,强迫回民迁坟。此后数年间,回民多次与厅署交涉,提出赔偿等要求,最终厅署同意在公墓原址立碑...  相似文献   

3.
滨江回教公墓纪念碑滨江回教公墓纪念碑坐落在哈尔市道外公园内,俗称公墓碑,建于1930年11.H。1918年滨江厅以建公园回民公墓有碍观瞻为名,强行侵占回民公墓,强迫回民迁坟。此后数年,哈尔滨市回民多次与厅署交涉,提出赔偿等要求;厅署恐激起民变,同意在...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六日,穆斯林建设北京牛街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北京牛街是中国穆斯林著名的聚居区,居住着穆斯林一万多人。那里有历史悠久的牛街礼拜寺,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还有回民医院、回民中学、回民小学、回民幼儿园,仅一九八三年,就曾有五十六个国家的伊斯兰代表团访问过这里。牛街被人们誉为“首都少数民族和宗教的窗口”。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牛街地区的市容环境和居住条件还比较落后,经济文化事业还不够发达。为了逐步把牛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穆斯林特色的民族街道,决定成立穆斯林建设北京牛街基金会。这个组  相似文献   

5.
牛街是北京市宣武区内一条长约八百米的街道,位于北京城区的西南隅,著名的牛街礼拜寺就坐落在这里。牛街地区一般是指教子胡同以西,白广路以东,广安门內大街以南,樱桃园以北,以牛街为中心的长方形地带,包括24条街巷,居住着回民一万余人,是北京最大、最有影响的回民聚居区。  相似文献   

6.
回回是一个民族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是在解放前 ,却长期存在很大的争议。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者 ,根本不承认回回是一个民族 ,它们在以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 ,将回回定为“生活习俗特殊之国民” ,“只准称回教 ,不准称回民”。民间的一些回民组织 ,比如“回民  相似文献   

7.
牛街是北京一条古老的街巷 ,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闻名遐迩的牛街礼拜寺就座落在这条街道上。以“牛街”冠名的牛街街道 ,是北京城区最具特色的回民聚居区。这里居住着5万多各族居民 ,有22个少数民族 ,其中回族人口有12000多人。民族团结在牛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 ,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曾先后7次来到牛街 ,他对各族群众的关心在牛街广为传颂贾庆林书记第一次来牛街是1997年1月22日 ,当时他刚刚调来北京工作 ,担任北京市代理市长。春节前夕 ,贾庆林同志风尘仆仆地来到牛街孤寡老人任惠茹家拜…  相似文献   

8.
《北京牛街志书——<冈志>》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冈志》是专门记述清朝康熙年间,北京牛街地区有关回民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一本地区志。原作始终是手抄本,今天它能刊印公诸于世,对研究我国回族历史、伊斯兰教历史,提供了北京一个著名的回民聚居地区的亲见亲闻资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受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北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中宣部、国家民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云南省委在京举办了“军地民族团结模范代表学习龚曲此里先进事迹座谈会”。这是继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龚曲此里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的又一活动,来自西藏、青海、新疆以及北京市牛街街道、回民学校、中央民族大学的8位代表相继发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安徽分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安徽分会是抗日战争期间安徽回民为团结抗战而成立的回族社团,它积极宣传抗战、救济被难回胞、组织回民参加抗战、创办回民教育、调查回民生活状况、管理清真寺宗教事务。她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安徽回族人民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过贡献,是安徽回族史上影响最大的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宁夏分会是抗日战争期间宁夏回族为团结抗战而成立的回族社团,她在积极宣传抗战、创办回民教育、调查回民数目及分布状况、组织回民参加抗战、慰劳伤兵、举办干部会议、筹备干部训练班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是宁夏回族史上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今北京广安门内牛街地区,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回民聚居区,也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清真寺——牛街礼拜寺的所在地。 就回族史和北京史尤其是北京民族关系史来说,研究牛街回民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都具有典型与代表性的课题。遗憾的是史缺有间,载籍无征,致使对其过去的了解与探讨,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回教协会抗日战争初期建立的伊斯兰教团体。1939年由唐柯三、过浦生、孙绳武等倡导,融合原“回教促进会”、“回教俱进会”、“回教公会’”等自发建立于重庆。初称中国国教救国协会,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现名中国国教协会。其章程规定全国设总会,各省市设分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回教俱进会是在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之后应运而生。作为一个回族社团组织,在创办初期受到全国穆斯林及各界人士的关注。同时为了自身建设与发展,俱进会在各地设立分会,创办杂志,发表宗教译著,积极参与维护共和及国家统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这一时期回族伊斯兰研究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弘扬振兴民族意识,抵制“闭关自守”思想。诚如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中所说的那样,“闭关自守”确实也是障碍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我们不妨回味一下1906年至1907年间王浩然大阿洪与阿拉伯大伊玛目的一段对话。它,刊于1907年7月1日的《正宗爱国报》上,说的是: 回教阿衡王浩然君,此次游历外洋,与阿喇伯大教长交谈了数日。王君对答如流,并不用翻译通解。 后来,大教长问道: “中国回教有团体否?”王君答道:“有团体。” 问:“有大工场否?回民能制造木铁藤竹各…  相似文献   

16.
杨兆钧教授,1908年12月出生于北京市牛街一户回民家庭。教育家、史学家、伊斯兰学者。曾用名杨涤新、杨迪心,经名萨迪。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退休教授。杨先生1926年初毕业于北京尚志中学,此后做过职员和小学教员,同时加入牛街“穆友社”,又与他人创办“追求学会”。为北京牛街中才小学创办人之一。曾任《穆友月报》、《正道》、《新绿》、《晨燕》月刊等回族刊物编辑。1933年至1936年在南京《晨熹》月刊社任编辑期间,师从土耳其学者赖义夫先生学习土耳其语。继而得同乡马宏道之助,只身于…  相似文献   

17.
说起牛街,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一座中外闻名的千年古寺——牛街礼拜寺,在穆斯林兄弟的心中,这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同时,这里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回民居住区,汇集了回、满、朝鲜、维吾尔、汉等23个民族。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五万四千多名各族兄弟姐妹辛勤劳作,创造了美好的新生活,谱写了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深切怀念教育界前辈杨兆钧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超群 《回族研究》2003,(2):111-112
著名回族教育家、史学家、穆斯林学者,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一、二届委员,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兆钧先生,因病于2003年1月15日在昆明归真,享年95岁。先生逝矣,我们深切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兆钧教授将其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特别对回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杨兆钧教授1908年出生于北京牛街的一户回民家庭,曾用名杨涤新(杨迪心),经名萨迪。先生于1926年在北京尚志中学毕业后,便开始从事回民文化教育工作,任小学教员,是北京牛街中才小学创办人之一。同时,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加入…  相似文献   

19.
<正>一2月14日下午,当我接到林老归真的电话后,我第一反应是订机票,去北京,践行我们最后的约会!当晚11点半我到达北京。2月15日上午,我赶到位于牛街教子胡同小寺街的西城区回民殡仪馆,想探望"埋体",只隔着冷藏室厚厚的铁门,为林老做了"杜阿宜"。16日晨礼后,我随众人最后一次探望"埋体",其后跟随牛街礼拜寺"伊玛目"站了"者那则",并到北京市回民公墓,和众人一起抬"埋体"、下葬,念"苏勒"(经文)。  相似文献   

20.
《东北回教周报》191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回教协会创办的一份东北各地回族。情况及回教b会的报纸。其社址设在长春市珠江路5段11号,为s开2版,偶出4版,每逢周五主麻口出版。其宗旨主要报道东北各地回教协会活动信息,内外回族伊斯兰教动态,传授伊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