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奥运志愿者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1400名赛会志愿者和370名城市运行志愿者为比赛提供了优质服务。志愿者的总服务时间超过了25万小时。这是为2008年奥帆赛的实战演练,也是对各项筹备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2王明殿这位目前已捐款百余万元救助了740名贫困儿童的农民,至今仍住在那个著名的"集装箱房"里。现在,王明殿所捐助的孩子最小的上初中,6年后这批孩子上大学,那时他才能安心。这位2005年感动青岛的"十佳人物",现在正参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3于世君2007年9月24日,于世君抵达她骑车宣传奥运、宣传青岛的最后一站——乌鲁木齐。至此,她骑车穿过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计划2008年抵达中国台湾省,完成这次全国之行。5年的迎奥之路有5万多公里,于世君每天有10多个小时在骑车。这不是朝圣之旅,而是青岛人的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2.
《青岛画报》2011,(7):10
这一月,我流连于老青岛的名士之林。福山支路5号,是当年康有为的居所"天游园"。1917年,一个身穿长袍,面容清瞿的男人来到青岛。第一次履足这个风景秀美的海滨都市,他被青岛的风光震慑了。此行,他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使命,为青岛奉献一句城市广告语: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个男人,就是康有为。这栋房子,收容了他了沉默的老年身躯,伴随着那些璀璨往事,他在这里渡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相似文献   

3.
在青岛、山东乃至全国的水彩画家群落,对吕品的评价惊人的一致——"青岛水彩的基石"。吕品是青岛水彩画的开拓者和启蒙者,他贯穿一生的水彩岁月和对水彩艺术意味深长的传承,画一样诗意恬淡地勾勒着其透明而多彩的人生。吕薏莎是吕品9个子女中的一个,从她提供的照片上,记者见到了年轻时的吕品,他的外貌堪称俊朗,散发着旧时艺术青年的沉静儒雅的书卷气。用当下时髦的话说,此人很有明星相,绝对有那个年代明星皇帝金焰的风采。他  相似文献   

4.
汪海三十年     
担任企业一把手30多年来.他一直以一成不变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头戴红色双星帽,身穿红色双星运动服,脚踩双星鞋,一脸的阳光灿烂,他是双星的形象代言人,他就是汪海. 不能不说汪海是个传奇人物,30多年的企业生涯中,他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总是走在市场改革的风口浪尖,他确立了中国特色,市场导向的双星发展路线,带领双星集团(原青岛橡胶九厂),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变"等着别人给饭吃"为"自己主动找饭吃"最终走完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全过程,创出了双星名牌.  相似文献   

5.
于丽 《青岛画报》2006,(12):18-19
他的外形给人一种很职业很前卫的感觉,喜欢黑白两色,使他看上去酷酷的,很老道似的,其实他不过25岁. 一口东北口音,邓洋来自哈尔滨,在黑龙江读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之后,年少气盛的他背负着与体重等量的室内设计之梦,冥冥中期待着与生命中的伯乐不期而遇.2005年,考研无果后,邓洋来到青岛,这里是"有朋相惜"的旅游胜地,也是今天他托付工作的地点."选择青岛,多半还是为她的城市魅力所吸引."他说.  相似文献   

6.
于丽 《青岛画报》2005,(6):74-75
如果缺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八大关,青岛就失去了今日的这般风韵;如果没有街头巷里不经意间停驻的古式洋楼别院,青岛的城市之美就要大打折扣.因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青岛的美显得与众不同,让人留恋.那些暗藏在城市褶皱中的幽幽的老建筑,耄耋老人一般安然无争,固守着一分静谧、一分时光的沉淀,兀自静视着今日之现代的熙攘.因为它们的存在,青岛演化成个偌大的建筑博物馆,风光无限;它们是我们这个城市最可宝贵的一笔财富,一笔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青岛画报》2012,(2):78-79
康有为1923年-1927年在青岛度过了他的晚年.康先生对青岛情有独钟,他对青岛有段著名的评价:"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署、可舟可车、中国第一".后来,青岛人自己总结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青啤、海尔,五十三件中国驰名商标六十八个中国名牌产品,这个城市用不可复制的优势传播着独特的城市形象,青岛--塑造品质,传播魅力".这是"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颁奖典礼对青岛的点评语,6月26日晚,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颁奖典礼上,青岛凭借出色的城市形象传播力从50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9.
《青岛画报》2012,(2):44
可轻松找到"无线宽带上网"WLAN信号 留学生赞叹市民生活很时髦"没想到青岛的WLAN也这么发达,回来后发现在家里也可以用WLAN无线上网,"日前,在美国留学的青岛籍学生小孙在回青岛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小孙家住崂山区馨和小区一号楼,由于在国外用惯了WLAN无线宽带上网,回来后发现小区开通了WLAN,这令他欣喜不已,他开玩笑地说, "感觉青岛的空气‘潮’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贺中 《青岛画报》2012,(7):58-59
红礁石伫立在青岛的海岸线上,做"守望"状,海风赋予了它"倔强"的脾气,海浪雕刻着它"洒脱"的外形,碧海蓝天中,它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中国的大部分沿海地区,礁石以青灰色或黑色居多,而青岛海边的礁石则大多呈现褐红色,这主要是因为青岛的地质多为花岗岩,所以造就了红色礁石这一漂亮景观.而只有中国香港的礁石也呈现出这种红色.因此可以说,在我国大陆地区,青岛的红礁石是独一无二的景致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11.
青岛,最热门的酒廊,一个男性朋友酒后吐露往事:蜡烛、音乐准备就绪,像往常一样女友穿着蕾丝镂空睡衣泛着甜腻的香气,正当他肾上腺素开始发挥作用时,女友妩媚而坚定地吐出"别动,我来!",瞬间上位……于是,柔情缠绵着激情,高潮如约而至,他喊出了一句"我爱你"——第一次在性事之后。  相似文献   

12.
李莎 《青岛画报》2007,(7):74-75
结缘青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又提出了全面侵吞山东的"二十一条".战争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的和会.当时,宋春舫是中国代表团的秘书,全程参加了会议.他对青岛问题十分了解.华盛顿会议开始,中日经过多次谈判,1922年12月,青岛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13.
影视剧作品的流动画面不停地将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信息传递给观众,而剧照却将画面定格在某个瞬间,它好比是好戏登场前的开场白,每一张剧照都正在叙事,只不过是在二维的平面上,始终保持着静止. 王晓兵,一位青岛原海军四零一医院信息科从事医学摄影的"青岛小哥"在1999年受人之托进剧组干起了剧照师的工作,结果这一行他一干就是20...  相似文献   

14.
为在青岛海湾大桥和青岛海底隧道开通后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青岛市旅游局联合青岛城投文化传媒公司推出了系列产品"桥隧旅游一票通",这也是继"青岛旅游大礼包"之后,青岛地区首个官方性质的桥隧旅游套票产品.  相似文献   

15.
崔健说,摇滚是一种"摧毁"和种"重建".1989年,一张个人专辑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征服了这片关乎梦想、自由和人生姿态的精神领地,之后"唐朝"、"黑豹"、"魔岩三杰"等一批摇滚音乐人扛起了中国摇滚乐的大旗.与此同时,青岛的摇滚乐也开始萌芽,随着1992年青岛第一支真正的摇滚乐队——"傀儡"的成立,青岛的摇滚乐开始起步,而且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如今,青岛活跃着近40支摇滚乐 队,他们怀揣梦想,用灵魂歌唱,坚守 着这片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16.
青岛有一种得天独厚的异域风情之美,郁达夫将她喻为"一个在情热之中隐藏着身份的南欧美妇人";俞平伯则写道"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 在青岛,最具这种欧韵气质的地方,莫过于市南区.得青岛风情之精髓的市南区,摩登、清新、雅致,恰似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畅游其间犹如人在画中游. 有一种最美叫"八大关" 市南区不是一座传统的中国式城区,她是青岛将外域风情本土化的最好注脚.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八大关就是最淋漓尽致的表达,众多的西式建筑,形成微观的欧洲近代城市风貌,沉淀为城市的一种欧韵气质.  相似文献   

17.
有来有往     
《青岛画报》2012,(5):2-3
欢迎投稿,提出任何观感、意见或建议。来信请寄:青岛报业传媒集团画报编辑部。读者呼叫中心96655Email:lisha2829@126.com《青岛画报》电子版http://huabao.qingdaonews.com《青岛画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qingdaohuabao"后海",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带着几分羞赧,兀自躲在城市的一角,忙碌地泊着船、卸着货,散发着湿漉漉的海潮气、鱼腥味……特稿《"邮轮母港"开启"后海"新时代》图文并茂地畅想并展示了一幅"后海"崛起的全新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8.
《青岛画报》2011,(12):58-59
8月20日-9月4日,为期16天的2011青岛国际帆船周在青岛举行,活动涵盖了帆船赛事、文化、商务、旅游等多个领域的活动。承载着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光荣与梦想的青岛国际帆船周,是青岛市在2008年奥帆赛后着力打造和精心培育的节庆品牌。第三届青岛国际帆船周的举办,延续了这座奥运城市的  相似文献   

19.
正马绍荣,人称"青岛小马哥",一位姓马又从小爱马的人。2004年,青岛有了第一家骑马场,他便与朋友相约每周去骑马,逐渐地,他骑马的技术与日俱增。2007年,山东马术队在青岛成立,让马绍荣对马术和骑马有了更本质的认识,也因此他开始和马友们共同研习、交流马术。由于平日骑马都要去郊区,动辄就要消耗一整天,2010年,他和三个马友合力出资,建立了青岛  相似文献   

20.
市南区的柔软时光 "整个青岛是一个世外桃源……走到这里便觉得应该抖落一襟凡尘……".上世纪30年代来青岛"逃热"的著名女作家苏雪林,只与青岛结缘两个月,便写下了20篇赞美青岛的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