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起解放以来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人性学说的研究,重点几乎都摆在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批判上。很多文章反复引证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强调只存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具体人性,不存在超社会、超历史的、永远不变的人性;更不能把这样一种抽象人性当作出发点,由它放射出无穷无尽的能量,决定社会的方向,推动历史前进。这些批判对于破除资产阶级偏见和局限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以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在批判占据当时德国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和基督教神学方面,他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曾有很高的评价。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道德学说,是采取否定态度的。这不仅由于这个道德学说是植根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土壤上,而且更在于它特别突出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性观点,对当时及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着严重的危害作用。甚至直到现在,资产阶级学者和一些自命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人,仍然硬说什么“费尔巴哈人道主义与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是等同的”“都把人理解为所有具体的肉休的个人”,等等。因  相似文献   

3.
作为具体事物的否定方面和作为“辩证环节”的否定是对“否定”范畴的两种不同用法。后者着重体现新旧事物或过程、阶段之间的某种关系,它必然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而前者则是用来表示事物内部所包含的某一方面,即促使事物灭亡或促使事物转化为“他物”的方面,它反映现存事物、过程、阶段的内部矛盾性。与“辩证环节”的否定不同,这一否定方面不能直接与其肯定方面相包含。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各阶级的斗争,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进行的。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但是,无产阶级革命在对待旧的国家政权的问题上,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过去的历次革命都不同。这个根本不同之点在于: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握取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用新的革命的国家机器去代替它。这是马克思基于对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的深刻分析而得出们最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马克思称之为“公社的最主要的原则”。无产阶级革命所以必须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劳动本体论是贯穿于《手稿》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私有财产关系的分析和对共产主义问题的论述都是从此出发的。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在思想资料上无疑是受到了黑格尔的形响,但主要是来自于他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及其现实的私有财产关系的批判研究。正是超越了把劳动仅看作财富源泉的国民经济学的劳动概念,揭示了劳动之于人类的本体性意义,马克思才客观真实地说明了“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世界历史,揭露了异化劳动是“有害的、造孽的”,证明了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劳动本体论是贯穿于《手稿》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私有财产关系的分析和对共产主义问题的论述都是从此出发的。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在思想资料上无疑是受到了黑格尔的形响,但主要是来自于他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及其现实的私有财产关系的批判研究。正是超越了把劳动仅看作财富源泉的国民经济学的劳动概念,揭示了劳动之于人类的本体性意义,马克思才客观真实地说明了“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世界历史,揭露了异化劳动是“有害的、造孽的”,证明了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系统论证的最早文本,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概念原初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精髓看,马克思在论证共产主义概念时,始终围绕着“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问题展开,私有财产是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从批判建构看,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物质的财产,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对待私有财产,本质上还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真正内涵。政治共产主义超越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但它遮蔽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观点。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而且是私有财产历史运动基础上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8.
一长期以来,一提到“人性”、“人道”人们总是习惯地把它归结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形成这样的错觉,一个原因自然是由于人性论、人道主义都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来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理论界多年来一  相似文献   

9.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逻辑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对于构成科学的理论体系,都具有方法论意义。人们的认识过程,一般要经历由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又由抽象的规定上升为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是从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入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他的一切政治经济学论著都包含着批判的内容和精神,不少论著名称都带有“批判”的字样。他的《资本论》的科学体系,正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展开的。他的宏伟的政治经济学大厦的建造过程,就是一个彻底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关于辩证的否定内容时,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把肯定方面与肯定,否定方面与否定同义而语。二是把否定单纯地理解为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环节。三是否认“彻底否定”的提法与辩证否定的一致性。下面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点浅见,不妥之处欢迎斧正。一、否定方面与否定的区别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现状,保持事物性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关于否定的含义几乎所有哲学书中则均无界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的发…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及人性问题的时候指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长期以来,不少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对“具体的人性”、对“带着阶级性的人性”的强调,就是对一般人性的否定,又认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具体的人性”,就是指人的阶级性,也就是指“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这种看法,可以表示为:“具体的人性”=阶级性=“带着阶级性的人性”。 其实,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具体的人性”,是在否定“抽象的人性”这个意义上对人性这个概念所作的科学解释。所谓“抽象的人性”就是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社会联系和历史环境,抽象地、孤立地把人看作“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类”。正是针对这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经典著作中阐述了有关私有财产的思想,通过对这些论述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虽然强烈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但也说明了在特定条件下保护私有财产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社会保护私有财产并没有否定共产主义理想,经典作家主张要消灭的私有财产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有财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王充的伦理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王充评判一切社会问题的标准。王充伦理思想的使命和宗旨是“疾虚妄”,即对一切不符合其“命”论思想标准的天人感应论、随命论等虚妄现象进行声讨和批判。王充通过对天体、天道与天地论的批判,对道德神化进行了否定,摧毁了“天人感应”论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人性论的批判,提出了禀气成性及人性有善有恶论,将人性归于所禀之气,认为是气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性的善恶之分;通过对“随命”论和“遭命论”思想批判,提出人生的一切在于初禀所得的命,否定了“随命以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哲学拜物教     
戴维·德格鲁德(生于1937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学哲学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立场,批判了D·A·罗哈廷在《异化和哲学》一文中表达的观点。作者认为,“异化是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一切矛盾的本身都包含有异化的萌芽”。异化是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作者坚决反对对异化作感情用事的片面解释,并要求用阶级的观点来对待这个问题。当然,进步的哲学家在资产阶级社会内势必处境很困难,但这还不能说他已被异化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一切劳动者都以这样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旧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虚假性,虚假性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于生方式的狭隘性.因而,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必然走向对狭隘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方法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其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直接思想资料。从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反工人阶级立场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历史暂时性的揭示以及对私有财产的本质的剖析,论述马克思与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划清“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的界限,必须澄清以下问题,第一,不能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教育和措施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加以否定;第二,不能把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否定;第三,不能把警惕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出。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否定;第四,不能把教育人们认识社会主义国家还有被改变颜色的危险的论断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否定;第五,不能把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都看成“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全盘否定;第六,不能把正确开展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19.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包括人的存在,大致可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具体的现实的存在状态,一是抽象的属于本质的,即哲学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二者密不可分,但又不能互相混淆。马克思所进行的关于“真正的人的存在”的哲学构建,是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的人的存在为基准的,从开始到最后,都把人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处境和地位以及所作所为、主要是劳动作为考查的重点,并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放在一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有的学者通过重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著名论述,否定马克思提出过“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并提出四点具体观点作为支撑。其实,这种“重释”与马克思的原意是相悖的,它存在两个“概念混同”、三个“自相矛盾”,没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手稿》和《序言》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全面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各种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贯穿在马克思、恩格斯一切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中。而且,“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符合客观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