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中朝之间的使行贸易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朝鲜使团利用到北京朝贡的机会同中国进行商品贸易,其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政府间的贸易、同中国商人的贸易和同普通市民的贸易。使行贸易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行贸易带动了中国辽东运输业的兴起,促进了商路经济的繁荣;也刺激了朝鲜手工业、畜牧业的发展,满足了朝鲜方面对部分商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东北朝鲜族的国籍演变过程,是清政府、奉系军阀、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朝鲜族人民进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血泪史.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才能使东北朝鲜族人民同全国少数民族一样,获得中国国籍.  相似文献   

3.
李朝时期,朝鲜使臣频繁出使明朝,由于其另一身份为精通汉学的文人,因此与同样深受中国影响的域外文人进行了文学交流:李安讷同孔闻謤的诗歌酬唱,体现了中朝两国的文化认同;金尚宪与吴大斌的惺惺相惜,体现了文人间的友好情谊;李醉光与安南使者冯克宽、琉球使者蔡坚的文学往来,体现了朝鲜文学在安南等国的影响.朝鲜使臣在出使明朝的过程中,以文学为裁体,同域外文人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一)斯大林把民族形成看成特定的历史范畴。他说:“民族不是普通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因为只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才能使民族的基本特征最后形成。朝鲜民族的形成是同朝鲜资本主义的发展相联的。第一,在朝鲜,资本主义的因素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才产生,到十九世纪后期有了发展。1876年,李朝封建政府在日本武力的威逼下同它签定了江华条约。之后,朝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积极对外扩张,延展在东亚的利权,此时樽井藤吉提出了“亚细亚连带论”,即同朝鲜合邦同中国合纵,认为中日合作对抗西方才是“大东合邦”的真实目的。但在日本政府吞并朝鲜、不断拓展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下,樽井藤吉的中国认知最终变成了一种奢望与美好的愿景。  相似文献   

6.
朝鲜自"壬辰倭乱"以来对火药武器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孝宗、显宗时期的北伐政策,使得国内对焰硝等物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朝鲜对焰硝等军需品的"犯禁",与清代的禁购法规,以及朝鲜政府的默认、译商等人的牟利目的等相关联.《同文汇考》所载朝鲜"犯禁"事件,大多是译商等人的个人走私行为,但其次数远远超过文献记载之量.清廷对朝鲜"犯禁"事件的处罚力度,从清初的严厉到康熙后期的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朝与朝鲜两国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的炕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因素,同整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复合文化性质的暖炕,从古至今历尽沧桑,悄悄地对朝鲜族的体型、生产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饮食生活、礼仪节俗、原始信仰、民间艺术、民俗娱乐以及整个文化活动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深中肯綮地研究它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朝鲜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元代入居中国的高丽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咸、同以降朝鲜人之大规模移入中国,是近年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元代高丽移民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是历史上朝鲜移民进入我国的高峰期之一。本文概要地阐述了大蒙古汗国至元朝期间,高丽人大批进入中国的诸种原因、移民构成、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以及数量估计、对两国产生的影响等。学术界对中国朝鲜族的形成期看法尚有分歧。作者认为元代高丽移民,与当代中国朝鲜族并无直接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十多年来,朝鲜人民不仅在政治经济上,而且在文化教育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所取得的教育事业的成就,是同朝鲜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分不开的。解放初期,朝鲜北半部的革命和建设,需要大批的干部和科学技术人材。但是,当时由于三十六年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缺乏人材,民族知识分子寥寥无几。成为突出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把教育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先行地位,提出了“为了搞好下一代的教育不惜一切”的方针。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多年来,朝鲜教育事业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是同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由中国文人编选的韩国古代汉诗选集,明代文人吴明济编选的《朝鲜诗选》则是其中的第一部。《朝鲜诗选》收录了统一新罗至朝鲜宣祖时期的各体汉诗340首,体裁多样,内涵丰富。由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同属于汉文化圈,文学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朝鲜诗选》编选于明抗倭援朝的特定时期,是明朝与朝鲜时期文人通力合作的产物。因此,《朝鲜诗选》体现了中、韩古代诗歌及文化的交流与关联,同时为韩国古代汉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它的刊印也促进了韩国古代汉诗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从而使这部诗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元朝和高丽的关系在历史上比较特殊,不但是因为元朝始终维持武力高压政策,并派达鲁花赤进行行政管理,而且高丽太子还入元为人质,并娶蒙古王室的公主而结成联姻关系.这些在元朝生活过的太子回到高丽都继承了王位.太子入元和回国继位,使大批的官员、学者、医生以及各种人才来往于元丽之间,并直接促进了高丽儒学的发展,也对高丽的风俗文化,如婚俗、服装、发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当前的核危机是由第一次朝核危机升级而来。危机爆发后,美朝双方展开了首次公开双边谈判,并发表联合声明:朝鲜同意暂缓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支持南北联合宣言中提出的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美国郑重承诺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和其他武力,不干涉朝鲜内政。然而,在第二轮会谈结束后,由于美朝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南北对话与特使交流方面无法达成一致,双边关系趋向紧张。朝鲜从反应堆拆除燃料棒,并拒绝国际检查员采集测试样本的举动使危机达到顶峰。由于担心朝鲜可能在被迫情况下采取极端行动,美国在不放弃外交和加强军事准备的前提下策划对朝空袭。此时,美国前总统卡特访朝传递出了朝鲜愿意重返外交谈判的信号,美朝借此契机回到谈判桌上,并达成了解决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但协议存在诸多隐忧,主要表现为:美国将对朝政策与整体外交战略挂钩,影响了解决朝核问题的一贯性;美国对朝政策需要兼顾韩国立场;美国对朝政策受到官僚政治制约。框架协议存在的问题也孕育着美朝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重趋紧张的可能性,为朝核问题的再次浮现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3.
浅论日本吞并朝鲜的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吞并朝鲜的三部曲,始于"征韩"之论,中有"朝独"之说,终于"合并"之约。吞并朝鲜是日本军国主义外扩的首要目标,明治维新后的第二年,"征韩论"便应运出笼。但是鉴于朝鲜是中国的属国,故日本未敢贸然以武力"征韩",然而"征韩论"并未销声匿迹。1876年,日本又制造了"朝鲜独立"的舆论,并以此为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战争的借口。甲午战后,日本控制了朝鲜。通过《日韩议定书》、《日韩协约》、《日韩合并条约》等条约的签订,日本完成了吞并朝鲜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4.
战后以来韩国对日外交经历了几次大抉择,如今韩国正面临对日本外交的新抉择。面对久拖不解的朝核问题和朝鲜的威胁等因素,韩日暂时搁置其矛盾在军事上谋求新的合作,并使美日韩同盟更趋紧密。不过,由于韩日军事走近会牵动韩国民众的敏感神经,同时又给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复杂的不利的因素,因此,韩日安全关系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朝鲜自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后,长期以来貌合神离。清政府对朝鲜则表现出极大的诚意,积极推行儒家倡导的道德外交,并成功地解决了朝鲜尊明与事清并行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朝鲜的敌对心理,逐渐赢得了朝鲜的尊重和信任。康乾时期,清朝走向强盛的事实,也使朝鲜不得不重新认识清政府,重新定位中朝关系,从而回到传统外交的事大立场上来。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政治领域,朝核危机已由美朝之间的较量发展为攸关地区各国安危、影响东北亚地区格局变化的多边博弈。朝鲜的筹码主要是核武器,以及周边各国谋求和平与稳定的愿望。美国的筹码主要是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与朝鲜签订和平协定,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突破朝核危机囚徒困境的重要途径是让朝鲜融入世界,使其成为正常国家。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促使朝鲜改变安全观念,美国放弃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共同寻求达成一项美朝和平协定与朝鲜放弃核武器平行挂钩和违约必究的方案,以此换取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的调解制度在调解主体和调解方式上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介绍澳大利亚家庭法的首要争议解决制度(PDR)的内容,重点研究调解制度的适用与排除条件,找出我国调解制度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评述明初、中期,中国使节倪谦出使朝鲜在完成宣布新皇帝即位登基,颁赐朝鲜国王、王妃礼物的主要使命后,他作为中国明代文坛大家之一在朝鲜的优秀表现和贡献。反映了他倡导宣传实践中华儒家礼仪文化的真诚努力和个人的高洁品格,从而为加强中朝友好和睦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18 8 2年的《朝美通商条约》是朝鲜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它不仅导致朝鲜的全面开国 ,而且也影响了中朝日三国关系的发展 ,成为东亚宗藩关系破裂的诱因  相似文献   

20.
中朝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学传入朝鲜后,对朝鲜的政治统治、思想观念、教育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朝鲜立足本国国情,从多角度、多侧面与儒学发生了融合,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朝鲜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