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长三角创新之谜: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广泛存在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基于文化资本的分析视角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初步解释.文化资本要素是决定该地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要素流动的最终经济增长源泉.上海、浙江和江苏各省市的区域文化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发现,价值观的持续扩展是长三角地区的共同特征.调查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分析,显示了长三角地区文化资本积累的基本状况.提升长三角地区创新积累的主要途径是促进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资本困境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西部地区来讲,资本运用低效益和资本供求约束形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两难困境.本文分析和预测了西部地区资本运用状况和资本积累能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突破西部地区资本两难困境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以劳动、劳动力素质、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等因素来替代资本,并以此弥补资本的短缺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的开发是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在目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受到各国普遍重视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如何把握这一契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需要进行详细研究的问题。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演绎到建立回归方程的实证分析,无不证明,西部传统的发展模式虽然也存在着动态比较优势,但这样的资本积累过程过于缓慢,西部大开发虽然不是提倡不顾实际情况赶超的倾斜发展,但却提倡在符合地区实际的情况下进行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式发展的体现,就是对高新技术的引进和自主技术创新。建议:第一,建立有效的融资投资体系,促进西部地区物质资本的形成。第二,消除知识贫困,促进西部地区内生技术资源的形成。第三,改善区域内运输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西部地区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第四,通过制度学习与文化创新,提高西部地区发展要素的收益率。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资本积累包括原始积累的任务远未完成,资本形成不足或资本形成率低,资本积累能力弱始终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关键制约因素.最大限度缓解资金短缺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地区经济雁阵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对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就业促进、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东部发达地区在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繁荣之后,其边际产业却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大规模地转移到西部地区,其原因,一是因为东部企业跨区投资的动力不足,二是因为西部地区吸引资本西进、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西部地区应依据自身区域特点,制订相关政策,积极吸引资本西进,促进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背景下,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各国和地区经济竞争的焦点.而资本支持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资本大量的投入和积累,没有融资制度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和由此带来的生产组织的彻底变革都难以实现,也就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无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本积累趋势与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资本积累的趋势特征和地区差异进行的分析表明:(1)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我国资本—产出比的上升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种体现;(2)资本积累方式在1988—1990年发生了部门间转移,这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种必然;(3)与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状况相适应,地区间资本存量水平的资本积累速度分布大体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减排列;(4)各地区资本—产出水平的差距长时间比较固定,这可能是资本要素流动和比较优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林业外资利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外资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涌现,但传统面板模型分析往往忽略区域之间存在的空间联系.首先从利用方式、地域流向与产业流向3个方面对我国林业外资利用的结构性现状进行分析,随后以各省2005—2015年林业产业与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面板模型,并分别设定标准邻接矩阵和经济加权矩阵对外资利用效率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林业外资利用对省级林业产业区位熵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资本对区域林业产业专业化程度有着正向的直接影响,且存在负向的间接影响,这在传统面板模型中无法反映出来,传统模型过高估计了内资的利用效率;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不利于林业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而国内需求因素对于林业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唯资本论"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并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这对于中国经济增强质量、振兴东北的战略以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与推进技术进步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所引起的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均能促使经济增长内生化.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隐含着极为重要的公共支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可以通过促进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知识积累程度和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程度,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雍正、乾隆时期汛塘制度在云南的发展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雍正、乾隆时期对兵防的二次调整,云南的汛塘制度有了较大变化:分布于汛塘的绿营兵成为整个绿营兵的主要部分,汛塘、汛塘兵丁都由清初的以云南腹里发达地区为分布中心,向着腹里发达地区、腹里欠发达地区、边疆地区均衡分布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乾隆三十五年后以边疆地区为分布重心的态势。这一变化,标志着清王朝对云南的统治已深入到了边疆和山区,极大地促进了云南,尤其是边疆和山区的经济开发、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2.
进入模式是经济组织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以工商资本对农户经营活动的控制权程度为依据,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进入模式划分为“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三种类型。利用对广东、湖北、江苏以及云南四省151个投资主体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生产因素、市场因素、制度因素以及生产技术传递能力对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优势越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选择紧密型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高;市场潜力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紧密型进入模式;非正式制度越不利,选择紧密型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低;生产技术的传递能力越弱,越倾向于选择紧密型进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形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初封建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本文从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土地占有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指出土司制度下的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该是封建领主制经济。同时指出明末清初生产发展下出现的土地私有是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转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马克思增长"转变为"库兹涅茨增长",产业结构将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总量增长迅速,结构不断优化。然而,物质资本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人力资本的贡献有下降趋势;基础人力资本是第一、三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或显著性变量,而专业人力资本对第二产业增长渐具显著性;经济增长仍属于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马克思增长"。基于人力资本结构及其贡献的这种变化特征,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路径是:加快推进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本推动向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推动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第一产业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二产业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要由传统服务业主导向现代服务业主导的转变,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陕西回族经济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前经济结构以农耕为主,兼营畜牧和商业,农业经济活动日臻完善,达到相当规模。起义失败后演变为以商业为主,兼营畜牧和农耕。导致这种变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汉族在经济上对回族的依附。从回汉经济结构互补到汉族对回族经济上的过分依赖,极大阻障了回族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回汉民族关系的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日显窘迫,加之清政府“护汉押回”政策影响,使得回汉两族人民关系紧张。第三,伊斯兰教推崇商业的精神和鼓励经商的思想,无不渗透于回族社会经济生活中,对其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人力资本度量的指标体系(H=LEA),并运用其对上海、云南和西藏三省市区的相关人力资本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海市发达的经济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结合的结果,这与人力资本理论中累积效应相一致。说明云南和西藏等落后地区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并由此分析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对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与云南回族社团出现的适应华夏文化的潮流相平行,清季的回回宗教知识界中出现了以理性态度来理解儒家思想的学术探讨。在比较伊斯兰教和儒学的汉文著述活动中,回回学者在捍卫伊斯兰教教义的同时,也分析了两大宗教思想文化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吸纳和排斥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经济生产的手段,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方面。通观清前期的生产发展制度,重农抑商思想贯穿始终。从专卖制度、从商资格、商税征收等几方面论述清前期的抑商政策,剖析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实质。  相似文献   

19.
清初治滇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初年,特别是平定“三藩之乱”后的二三十年间,是云南实现由乱到治的关键时期。清朝统治者在总结和借鉴历代治滇思想和治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充实,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治滇治策体系,其治策涉及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较为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成为其后清朝统治云南的治边思想和治策。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前后,苏北近代工业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有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为以后苏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从工业的结构看,晚清苏北的近代工业门类很不齐全,偏重于轻工业和矿业,重工业几乎没有.由于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以及一些特殊原因等,苏北近代工业的发展相当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