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失足不一定成千古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燕 《社区》2004,(16):6-7
“什么叫‘社区矫正’?”在北京市怀柔区,一位市民被记者这么一问,愣了一下。“‘社区矫正’大概就是社区管理不规范,得治理、整顿一下吧?!”怀柔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工作人员陈仲权听到记者的转述后笑了,他对记者说:“社区矫正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鲜为人知也可以理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接受社区矫正人员占犯罪总人数的70%~80%,而我国仅占1%~2%。社区矫正其实就是让五种罪犯(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在社区里,即回家完成余刑。它是我国司法改革向人性化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我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事”6月14日…  相似文献   

2.
张祥荣 《社区》2004,(11):8-8
笔者来到某社区,一下子被这里的环境设施和绿化、美化、净化程度所震惊,尤其是社区居委会门前醒目悬挂上墙的“××社区文明公约”,引人注目。然而,细读之后,“公约”内容却让人实在不敢恭维。摘录几条如下:“为保证社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居民乱倒垃圾一次,罚款5元; 随地便溺一次,罚款10元;滥捕食野生动物罚款20元;酗酒闹事者,酌情罚款,严重者报送公安机关……”这“文明公约”岂不成了“罚款条例”? 建立文明、祥和、秩序井然的生活环境,是社区建设的目的。通过订立公约来引导、约束居民的行为,由此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是…  相似文献   

3.
韩全勇 《社区》2004,(8):17-17
读者: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深入的社区建设,那么到底什么是社区,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社区呢?专家:这是读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社区”有它特定的社会学含义,不能简单地把“居委会”理解为“社区”。如果对“社区”这个社会学术语作一个通俗的解释,那么用“大家庭”的理念来理解是再准确不过了。在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口号,那就是“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在人类历史上,“社区”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按照“大家庭”的模式去营造新型现代“社区”也是不会错的。城市社区的概念,是由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大学经验社会学派发…  相似文献   

4.
张雪松 《社区》2002,(10):62-63
日本人喜欢集体行动,喜欢抱团,奉行集团主义组织原则。这是他们最基本的组织特征。“组织”并非虚物,是实实在在的。它有三大系统,一是株式会社(公司);二是民间组织(如农协等);三是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是为没有在前两个组织中工作的人开辟的社会活动空间。社区人参加社区的某一组织活动,这在东京是很普遍的。社区组织特别面向退休人员、离职人员、家庭主妇、残疾人、无业人员等。有了社区组织,使得他们也有了归宿,有了心理寄托。“教室”就是最受关注的社区组织之一。在东京街市上,到处都能看到“屯教室”的广告。根据日本法律,国民有自由结…  相似文献   

5.
“村改居”社区作为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的特殊社区,它有别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又与现代城市社区存在一定差距。“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存在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知识技能不完备、个体政治诉求被忽视等问题。需要从培育居民政治参与意识、构建特色自治制度、协同立体政治参与管理、网络政治参与方面来提高“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喻国卿 《社区》2004,(16):4-6
新闻背景:社区矫正,英文Community correction,有的国家称为“社区矫治”,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开展社区矫正,有利于推动司法改革,是司法文明的体现;开展社区矫正,将一些不需要监禁或不再需要继续监禁…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需求不断膨胀,传统养老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逐渐引起关注。日本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在“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模式,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本文深入探讨日本“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的历史渊源、核心内容及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全永 《社区》2004,(18):28-29
“居民”的定义问题不能孤立来看,它关系到哪些人自治什么领域。首先应与社区利益群体联系起来,否则跟过去一样,把互不相干的人按户编制管理意义已经不大。社区不只是一定地域的人口,更重要的是人群要有组织。传统社区居民是“自组织”起来的,促进现代社区融合需要找到居民的结合点。从现行法律来看,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现行法律竟然没有对“居民”的定义,而是通过规定“居民”的  相似文献   

9.
唐正芳 《社区》2004,(16):12-14
目前南宁市的社区居委会选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按要求,除了90%的社区按照以往的老方法“间接选举”(即由居民代表投票选举)外,必须有10%的社区进行直接选举(即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有关人士说,社区的直选,打开了真正的社区民主自治的大门。直选是要求选民现场投票的,那么在实际操作中,选民的关注程度如何?政府给了居民民主选举的权利,居民都用了吗?直选中存在哪些困难?记者走访了南宁市的几个直选社区,并对选举现场进行了观摩。全国首试:选民登记直选居委会7月25日。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望州南社区居委会门前。上午9时许,望州南社区居委…  相似文献   

10.
钱军 《社区》2013,(19):43-43
社区工作者要和形形色色的居民打交道,“说话”是很重要的工作。一年多的社区工作经历,让我对“说话”深有感悟。  相似文献   

11.
朱素芳 《社区》2004,(12):17-17
“社区论坛”是武汉关社区于1998年创办的。武汉关社区毗邻江汉路步行街,居民成分复杂,管理困难。为有效解决居民问题,在政府与居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政府为居民办实事真正办到“点子”上,居委会在全市率先提出开展“社区论坛”。“社区论坛”让居民每月一次集中发言,就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等问题进行讨论,论坛由此成为居民的“议事乐园”。“社区论坛”发挥的作用武汉关“社区论坛”注重发挥居民的主人作用,依靠群众智慧,办理社区事务,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社区论坛”无所不包、无所不议,大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落实…  相似文献   

12.
陈继锵 《社区》2002,(21):39-40
问:来信中,一位读者对学习型社区很有见地。他认为: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一个内容,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使社区精神文明得到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他的问题是,创建“学习型”新社区,着力点应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徐曙光 《社区》2004,(6):25-25
社区主任们之所以被居民们称为“小巷总理”,就是因为这些“小巷总理”们与大国总理一样,他们“事事关心”,并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了社区工作的一片蓝天。的确,“社区工作无小事”,大到社区建设,小到婆媳拌嘴,都属于他们的工作范畴。所以说,社区工作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更是政府联系居民的一根根敏感的“末梢神经”。然而,又有谁知道这样光彩照人的“小巷总理”们,竟然也有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后顾之忧。今年1-1期的《社区》杂志就披露了这样一个很具代表性的社会问题。社区主任刘丽芬在下户走访的时候,被犯罪分子抢劫并打成…  相似文献   

14.
解析“883”     
李俊  郑萌  张福先  周钢 《社区》2004,(15):9-12
如果没有到过一个城市的社区,你很难说了解这座城市。社区展现着城市最真实的生存状态,记录着城市最生动的喜怒哀乐。两年前,当“883计划”出现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上时,普通市民还有些陌生。随着“883计划”的实施,不少居民切身感受到多年所忧所虑的难题正在逐步得到化解,家园变得更加宜人。“‘883’是民心工程”,这是记者近日走访中听到的普遍评价。在实施“883行动计划”过程中,武汉三镇的社区演绎着种种变迁:灯亮了,路平了,“龙须沟”变成花园;社区听证、社区论坛、社区对话,社区有了更多话语权;亲民、为民、惠民,政府工作做到了居民家门口。“883计划”仍在进行,以建设好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为目标的这个宏大计划,给了我们哪些启迪?  相似文献   

15.
刘显仁 《社区》2011,(25):9-9
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年来广州市天河、番禺等新城区人口激增,导致社区膨胀,出现“万户居委会”,目前番禺已知户数最多的社区是洛浦社区的丽江居委会,一个居委会辖内竟有12088户46000余人。而广东省规定社区规模达2000户可设1个社区居委会,3000户以上为大型社区。随着“万户社区”的出现,居委会将面临怎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2,(9):1-1
本人是企业退休职工,两年前参加社区“关心下一代”活动,结识了贵刊。翻看以后,觉得里面的文章写得很有“味”,于是就借来一读,从此与贵刊结缘,特别对“生活”刊更为喜欢。《社区》“生活”刊自2011年9月改版“服务”刊,虽只有两字之别,但充分反映了贵刊为社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一种理念。改版后的“服务”刊,更让人爱读。这几期的“时评”  相似文献   

17.
张明巍 《社区》2002,(19):18-18
记者: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目前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在另外一些地区,社区建设的“一把手”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或者说不是体现得很好。您能否谈谈金牛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经验?周学文:我们金牛区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现辖21个街道,124个社区居委会。作为当前社  相似文献   

18.
陈怀 《社区》2005,(22):61-61
郑大妈担任社区主任已经20多年了,平时工作不辞劳苦,凡事亲力亲为,多年来的社区工作一直井井有条。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近来郑大妈不断出现失眠、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并伴有烦躁不安,为此她非常苦恼。到医院一看,医生说她处于“亚健康”状态,这让郑大妈听得一头雾水。到底什么是“亚健康”?人体“第三状态”——亚健康根据专家的说法,人的健康状态分为健康人、病人和亚健康三种。通常人们又把健康称为“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人体的“第二状态”,而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就是“亚健康”。“亚健…  相似文献   

19.
张明亮 《社区》2003,(20):11-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什么是新型社区?新型社区有哪些形态?笔者认为,当前,要注意研究、培育和建设这么几种形态的新型社区:首先是服务型社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为居民服务是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2,(7):1-1
何谓“以人为本”?就是在社区建设中以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首位的原则。在社区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就是说要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去规划社区建设、去构思社区建设、去开展社区建设。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区建设就会偏航离辙。想民,是“以人为本”的前提。居民是社区的主体,社区建设的任何工作,首先要为民着想。为民着想,就要想民所需,想民所愿,围绕着居民需求、愿望做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