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政治文明与法制文明的关系,并从政治文明与法制文明的相互关系上,从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上,探讨了法制文明对政治文明的不可替代作用。提出法制文明建设在实现政治文明中,必须将法制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严格执法,惩治司法腐败,必须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始终足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不懈追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理论创新和重大举措.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文明,走法制化道路.本文主要分析了法制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几个主要特征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探析出和谐社会和法制文明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法制文明,在创造法制文明国度的理念下,倡导和谐社会,美满的和谐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试析伦理文明与法制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 :一种是伦理文明 ,一种是法制文明。以伦理为本位 ,以道德教化作为根本手段来建设精神文明 ,在今天是行不通的。法制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更高阶段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应当走法制文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辽西夏金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法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辽西夏金元各北方少数民族王朝法制的内容和特点的分析 ,认为各少数民族政权 ,通过对内地汉族传统与当时统治经验、法律制度、法律观念的学习 ,效仿 ,创建了自己的法制 ,又结合民族的特点和习惯 ,丰富了民族法制的内容 ,不仅为中华法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因质 ,而且为元朝法制的统一和民族法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宋代法制文明在整个中国法律发展史上达到了最高峰,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宋代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氛围、积贫积弱的政治局势及以法治国的政治方略均极大地推动着其法制建设的进程。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下,政治是法制之本,法制是政治之具,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宋代亦然,其政治因素的诸多变化促进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而宋代发达的法制文明又是其政治时局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出现的多元法制现象,标志着我国已从一个单一法制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多元法制国家。该文认为多元法制局面的出现会对我国整体法制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一系列区际法律问题,比如区际法律关系、区际法律冲突、区际司法协助以及区际法律的协商、协调与合作等;该文还倡导重视对区际法律问题或法律事务的研究和处理,建立全国法律协商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永不停顿与衰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而金代文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相激相融历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这一点,亟待文学史家在新的世纪构建中国文学史完备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宏大工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8.
论金代多元一体的各民族文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永不停顿与衰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而金代文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相激相融历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这一点,亟待文学史家在新的世纪构建中国文学史完备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宏大工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中国传统法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 ,提出了一系列深刻丰富的法制思想 ,为我们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基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邓小平法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论法制文学     
作者认为,法制文学是有着自己的基本特征的:1、反映社会的法制生活,具有法律意识性;2、法制文学也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但又有自己的创作原则要求。而法制文学作品要塑造出典型人物,作者就应该深入法制生活、正确认识法制生活并提高艺术修养和才能。  相似文献   

11.
在法治框架下建立紧急状态法制体系,是现代社会应对紧急状态的重要途径,紧急状态法制体系也因此成为宪政国家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宪法中关于紧急状态的条款;统一的紧急状态基本法;戒严法、公共卫生应急法等单行的紧急状态专门法;一般法律和国际条约中的紧急状态条款。  相似文献   

12.
阴阳五行说对我国古代法制影响很深,本文沿着阴阳五行形成、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来揭示其对我国古代法制影响的情况及在其影响下我国古代法制形成的独特性,从而提出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法律的重要学说,也是中华法系形成的重要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为社会主义法制作了基本定位: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经验。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表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方面。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方略是必须通过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法制队伍建设和法制宣教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制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戊戌前后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东渐实质上是一个近代中西政治法律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思想启蒙的过程。在“西法东渐”过程中,戊戌前后处于转型中的新知识分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着独特的作用,对推动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立法与法制变革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私立法律教育在近代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中,发挥了作为新法律文明强有力杠杆的作用.私立法律教育由于附丽于种种现实的政治功利目的之下,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法律发展的积极效果与负面效应是兼而有之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法制节目开始涌现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种调查数据表明,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然而伴随法制节目的飞速发展,问题也相继出现.同质化、低俗化等问题,使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利用法制剧集传播法制信息是一种新途径,它不仅有广泛的受众和影响力,而且能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不少法律常识。然而它又具有一定的缺陷,需要更加规范的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法学社会学和综合法学的视角出发 ,阐述了经济法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指出强化社会经济调控法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并对可持续发展的法治内涵和举措 ,以及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有关的法律价值观的重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湖南籍的近现代人物中,虽没有出现像沈家本那样的法学大家,但从王夫之到魏源、曾国藩、谭嗣同、宋教仁、黄兴以及毛泽东、李达、胡耀邦等人,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法制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或是开风气之先,或是引领着中国法制思想的发展方向,湘籍人物法治思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然湘籍人物的法制思想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湘籍人物在法制思想上的种种局限性,对我国引进西方法治文明、健全中国法制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法制理论形成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法制理论 ,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 ,我们必须分析邓小平法制理论形成的社会原因。邓小平法制理论是在邓小平回答重大法律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 ;是在深刻吸取古今中外历史教训的过程中形成的 ;是在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法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创新思维形成的 ;是在对新的国际形势科学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